国内市场
中国降息空间已经打开
在全球降息潮的背景下,很多人认为,中国央行近期也很可能下调利率,市场上呼吁央行降息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累计升值900多个基点,明显高出2012年的146个基点。另外,如果中国央行保持利率不变,那么将拉大与其他国家息差,会加速国际热钱流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重。
数据显示,4月外汇占款增加2944亿元,为连续第五个月增加。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降息,已经引发了大量热钱涌入国内。
为了抑制热钱,5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要多管齐下严打“虚假贸易”。另外,5月以来,央行已经连续发行了两期央票,旨在保持货币市场利率稳定。
“如果这些方式还不奏效,那么也不排除央行下调基准利率或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苑德军认为,国内PPI数据持续在低位运行,显示出国内通缩压力加大,也是可能导致央行降息的重要因素。如果有证据表明经济下行的压力继续加大,那么利率下调的可能性将会进一步增加。毕竟在宏观经济面临通缩压力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保持相对宽松较为适宜。
进退维谷
是否降何时降 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虽然业内对中国利率下行空间已经打开早已形成共识,但这并不代表着央行就一定会下调利率。事实上,央行是否会降息,何时会降息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央行正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之中。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个人微博上表示,“如果真的需要降息遏制热钱内流,就说明资本管制是无效的,此时最应考虑改变的是汇率形成机制。即便降息遏制了热钱,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内房地产泡沫、企业负债率高企并发。”
“降息的目的就是为了缩小息差,压缩热钱进入国内的套利空间,但是央行短期内不会轻易降息。”对此,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员水皮告诉本报记者,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外息差的存在,导致大量的国际热线进入中国,令新增外汇占款的数额不断增加。正是为了进行对冲,央行才会在近日发行票据,以回收人民币流动性。如果现阶段降息,会增加市场中人民币的流动性,与央行发行央票回收货币的初衷显然是相悖的。
宏皓则明确表示反对央行现阶段降息。他说,降息会导致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的上升。在现阶段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极有可能陷入“滞涨”的尴尬困境。“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周期性问题,这不是降息所能解决的。”宏皓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