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从2013年3月6日波兰央行降息,并拉开新一轮全球性降息的浪潮开始,到5月13日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2家央行进行了16次降息。在此背景下,有观点认为,中国的降息通道也已经打开。毫无疑问,一旦中国央行采取降息举措,必将会对国内理财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降息潮起
两个月12家央行16次降息
2013年3月6日,波兰央行突然宣布将基准利率由3.75%下调50个基点至3.25%。起初,此举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更没有人会想到这拉开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降息潮的序幕。
很快,墨西哥、印度、哥伦比亚、匈牙利、格鲁吉亚也相继宣布降息。仅3月份,降息的国家就达6个。“6个国家集中在同一个月降息,的确少见,也让人感到意外。大家都在关注此后是否还会有其他国家加入到降息的行列。”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宏皓告诉本报记者。
4月份,只有土耳其和匈牙利宣布降息,但是进入5月份,多个国家和地区再度集中降息。先是欧洲央行5月2日降息25个基点,紧接着,印度、澳洲、肯尼亚、波兰等国也纷纷加入到降息行列。
至此,从3月6日波兰降息,到5月13日以色列降息的短短两个月时间,全球范围内已有12家央行进行了16次降息。在此期间,波兰、印度、匈牙利和格鲁吉亚分别降息两次。
有海外媒体日前援引美银美林的数据披露,自2007年6月以来,为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全球央行降息次数已经达到惊人的511次。
背后探因
是谁引发了全球降息潮?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下行风险加大,成为全球范围内央行集中进行降息的重要原因。”申万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4月全球综合PMI为51.9,低于3月的53,全球经济增速呈下降趋势明显。
“这传达了一个负面信号,即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国制造业扩张明显放缓。”李慧勇认为,在这种形势下,预计以降息为主要方式的货币宽松政策仍会延续,并将明显改善全球的流动性。但是也会给一些目前未降息的国家造成一定的通胀和出口压力,不排除引发新一轮竞争性贬值的可能。
除了全球经济下滑的因素之外,应对美国和日本推出的货币宽松政策,也是多家央行进行降息的重要原因。内蒙古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苑德军称,美国和日本为了提振本国经济,先后推出符合各自利益的货币宽松政策,这也造成了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本币升值压力。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今年1~4月份,亚洲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量同比增长42%,外汇储备增加了1200亿美元。“为了抑制热钱流入,尽可能让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保持稳定,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国家在短期内相继采取降息的举措。”苑德军说。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