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入侵者
没户口,更要努力
文/本刊记者 郭建杭
“当我决定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离开了能帮到自己的关系网,换句话说就是我不能靠祖荫了。反而要和可以‘靠祖荫’的这些本地人竞争各种资源。”李强说道。
李强是3年前来到北京的,来北京之前,他着实纠结了好久。他这边要排除万难出去“闯世界”,他的家人则设置重重关卡,试图劝说他按照家人安排好的一切来过安稳的日子。而他在来北京之前,也咨询了他的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好友。
这位好友已经在北京打拼了好几年,在李强看来,好友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是令他艳羡的。好友在北京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工作,出入高档写字楼,月入过万,时刻关心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央行的一个政策就会影响到自己当月的奖金。好友在工作中会和那些世界知名企业打交道,有机会参加行业内最前沿的研讨会。
李强之前的工作是在东北老家一个事业单位,重复的工作内容,每月1500元的薪水,购买一件有名牌标志的产品是把自己和世界知名企业联系起来的唯一途径。“小城市好像关起门来过日子,外面的世界变幻对小城市的影响有限。”李强说。
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年末,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069万,比2011年增加51万左右。而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将达到2300万。到2020年,这一数据最高将达到2770.3万。这些数据就好像前一段时间北京的雾霾,压得每一个在北京居住的人透不过气。而根据市政府规划,在2020年北京总人口应将规模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这个规划显然太保守了。
当李强向好友表达了想要辞去老家的工作,去北京打拼的时候,好友苦苦相劝:“到一线城市工作生活,无论赚多少,看起来有多么光鲜,都只是一方面。需要承担多少压力,只有自己知道。你就好像一个城市的入侵者,本来你在这个城市就是没有根的,你来到这里就是抢占那些有根的本地人的各种资源,你要时刻努力地去‘抢’,否则你就会被挤出去。”
李强也曾犹豫过,但是促使李强最终下定决心辞掉工作到北京发展,是因为自家的一位亲戚患病,在当地的医院看过后,医生查不出任何问题,辗转来到省城医院后,一番检查下来仍然没有看出问题所在,最后到了北京的三甲医院,医生看过后,直接告知问题所在,安排手术。
李强就想:“等以后自己或者是自己的父母年纪大了以后,想要就近享受到这样的医疗水平,还得是在一线城市生活。”
凭着自己在地方上的几年工作经验,李强勉强找到一个几百人的私人企业做销售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李强略有挫败感,“自己此前的几年时光都浪费了,在这里不比在老家,你拖拖拉拉每天混日子也能混到退休。在北京,你的能力稍有不足,就会被淘汰,周围的人都太强了。”
在李强看来,这样的竞争环境,对本地人和外地人都一样,他们公司同样有本地人因为能力不够被公司淘汰。
事实上,一线城市的本地人,当他们遭遇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时候,他们有身为本地人的优势:户籍制度的保护;环境熟悉,熟知这个城市通行的各种行事的“潜规则”;身处自己的家族成员和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儿”的各种人际关系网;以及最重要的——父辈多少都为自己积蓄了一些用得上的财富,如房子。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那些城市入侵者带来的各种“不便”:要和全国最优秀的人竞争就业资源,和来自全国的人分享医疗资源,对本地人影响最大的是政策上逐渐的“模糊”户口带来的各种优势。
李强这两年凭借着自己的奋斗,年薪已达6位数。“虽然自己在这里是外来人,‘先天资源’不足,需要不能有丝毫松懈的打拼来给自己和后代奋斗出一个家底来,但是在这里的发展机会对外地人和本地人来说相对还是比较均等的,只要努力上进,你就会有机会。”李强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