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城市的高成本:活一辈子好贵
城镇化大潮之下,一个个“陌生人”城市建立起来。
所谓“陌生人”城市很好理解,每个人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最难带来的就是老家那种以血缘为纽带、可以娱乐互助的亲朋好友关系网。大城市中,多数人的人脉是由同学同事组成,邻居不认识,亲戚太少,走在大街上几乎不用担心被认出来。
在“陌生人”城市中,有生活需求就不得不求助陌生人,也就都与钱相挂钩。在老家,孩子可以由父母帮忙照看,城市里就要花高价找保姆;老家里自行车坏了可以找爱动手的表哥帮忙,城市里就得找明码标价的修车铺;在老家生病住院了钱不够,叫来亲友就能帮忙垫付,但城市里最好是先买大病保险,同学、同事即使来看望,也多是锦上添花,起不了多大作用。
这种“陌生人”社会性结构使得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快速攀升。典型的是结婚和养孩子。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起,结成家庭之后,传统来自家族亲友的舆论道德压力会大幅减少。同时越多的人聚在一起,出轨的机会就会越多。即使出轨露馅,因为熟人不多,面子成本也低。而且在大城市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价值观容易扭曲,越来越多的女孩喜欢找大叔结婚,能少奋斗几年过上好日子的因素必在其考虑之中。
诸多因素使得大城市的崛起也带来离婚率的上升。而离婚率上升会带来社会、家庭运作的高成本。且不谈结婚如今已经很贵,离婚涉及的各种财产分割、家庭重组,价格会更昂贵。
大城市中养孩子的成本之高也是有目共睹的。
孩子上名校,要付出的最大成本就是一套学区房。城市建筑可以快速扩建,但是有口碑的好学校的建设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重要的是,一旦高考录取政策对外省市户籍学生开放,考学的竞争压力会急速上升,这会使得名校资源更加抢手。中产们要么考虑将孩子送到国外求学,要么在大城市争取优秀的教育资源,别无他法。
超大型城市群中,因为居住地的不确定和养孩子的压力,迟结婚甚至不结婚的人数会明显增加。
至于敏感的养老问题,更多并非自己能掌控。因为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大量的资金投入是政府必须要做的事情,伴随着大量的新资金,通胀率很难控制在较低水平上。未来几十年的通胀率直接决定了每个人的养老质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