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民营经济时代
【入选理由】
一次会议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压抑已久的旺盛生命力终于找到了出口。
2
小岗村包产到户:播下民营经济萌芽种子
【入选理由】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小岗村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摁下了红手印,从而揭开了“分田到户”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经营有了自主权,乡镇企业随之异军突起,民营经济萌芽出生。
| |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的“大包干”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起点。图为“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
3
个体户现身:农民企业家的摇篮
【入选理由】
1980年前后,中国第一批持有合法经营执照个体工商户现身。这是国家第一次承认了个体创业者的合法性,从而点燃了老百姓的创业热情,这是中国农民企业家的摇篮。
| |
1980年12月11日,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让她想不到的是:这张用毛笔填写的,并附有相片的营业执照,竟然成为了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4
“雇工”大争论:突破教条“铁律”
【入选理由】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雇工到了8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中,“七下八上”是一条铁定的界限。
5
个私协会成立:个体劳动者的幸福之家
【入选理由】
当个私经济以一种离经叛道的形式萌芽时,是工商部门担当起扶持、管理、引导的职责。1980年8月9日,哈尔滨南岗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个体劳动者协会。1986年12月5日,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在北京成立。从此,数以千万计的城乡个体劳动者有了自己的全国性组织。在个私经济30年发展史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功不可没。
6
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入选理由】
1983年1月12日,邓小平在谈话中说: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句话足足影响了一个时代。
7
第一家商品专业市场开办:民营经济有了自己的窗口
【入选理由】
1983年全国第一家商品专业市场温州桥头纽扣市场开办,此后商品专业市场在浙江、广东等地以蔓延之势带动经济发展。它是在计划经济边缘地带和缝隙之间生长起来的贸易通道,是民营经济的一扇窗。
| |
1979年1月4日至22日,浙江省委召开六届二次全会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铁瑛同志代表省委宣布:各级党组织应及时、果断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图为铁瑛在基层调研。
8
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
【入选理由】
温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祥地。1985年瓯海登山鞋厂最先使用“股份合作企业”名称。1992年股份制企业试点全面开展,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公司的成型。这是我国经济体制上的重大突破。
9
“温州模式”:中国民营经济的圭臬
【入选理由】
“温州模式”被誉为“是最富于中国乡土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下,市场成为了资源配置的支配性方式,而民营企业成了这一模式的主体。
10
四次修宪:确定个私经济法律地位
【入选理由】
1982年、1988年、1993年、1999年,通过四次修宪,民营经济终被写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受到了真正的保护,并确立了其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