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民营企业家族制大讨论
【入选理由】
民营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制管理,进入21世纪,家族制的模式开始受到外界质疑。
22
“问题富豪”与民企“原罪”讨论
【入选理由】
2003年前后,随着“问题富豪”的不断出现,思想界兴起了一场民营企业的“原罪”大争论,引发了对新形势下制度的建立与健全的迫切要求,只有制度健全了,中国的民营经济才能真正驶上高速发展的通道。
23
中国民营企业峰会:民企思想引领平台
【入选理由】
从2003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民营企业峰会落户浙江,成为民营企业家们的年度盛典。峰会与时俱进,紧扣时代步伐,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选定主题、探讨问题、指点迷津、引领方向,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思想引领和人心凝聚的平台。
24
第一家民企上市:民企驰骋资本市场
【入选理由】
2004年6月,第一家民企新和成上市,中小企业板开张,民营企业开始找到了一条融资的新渠道。
| |
1991年7月28日,25岁的王均瑶承包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首开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先河。
25
非公36条:为民营经济清道开闸
【入选理由】
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36条”。这是共和国成立56年来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6
首张农民专业合作社执照:农户变法人成平等市场主体
【入选理由】
2005年5月9日,浙江台州冯普德等10位农民从工商局领到了10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这是全国成立的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此,农户变法人,成平等市场主体。
27
国防科工委下发文件:民企“参军”大门打开
【入选理由】2007年2月27日,国防科工委下发《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打开了民企“参军”的大门。
28
《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颁布:私有物权确立、“超国民待遇”取消
【入选理由】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这两部法律的顺利通过,无疑将载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册。
29
“达娃”之争:触动民营经济敏感神经
【入选理由】
这场本属于两个公司之间的纠纷,触动了许多企业的敏感神经。在逐渐融入全球市场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如何平衡各自多元的诉求,作为监管层的政府应该如何对待跨国并购所牵涉到的企业品牌的打造和保护等问题,统统清晰地浮出水面。
2008:金融风暴下的民企资金困局与转型升级
【入选理由】2008年,国内经济低迷,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遇到了最困难的一年,中国民营企业正面临着改革开放30年来前所未有的“生死困局”,同时也是民企转型升级的一个历史性的契机。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