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银行业界
银行 | 保险 | 黄金 | 外汇 | 期货

高杠杆收购隐患大 金融业穿透式监管势在必行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崔启斌 程维妙
  • 手机看新闻
市场上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但一些频频被举牌的企业其实有着“抗拒”之心,一些因举牌次数较多而被称做“野蛮人”的企业也颇觉委屈,双方的支持者均不在少数,市场争议不断。对此,在12月12日举办的“2016北京金融论坛暨年度北京金融业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提出,在监管上可考虑设立管理层板块,以及制定一个统一的穿透式的监管标准来控制杠杆收购比例。

  市场上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但一些频频被举牌的企业其实有着“抗拒”之心,一些因举牌次数较多而被称做“野蛮人”的企业也颇觉委屈,双方的支持者均不在少数,市场争议不断。对此,在12月12日举办的“2016北京金融论坛暨年度北京金融业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提出,在监管上可考虑设立管理层板块,以及制定一个统一的穿透式的监管标准来控制杠杆收购比例。

  设立管理层板块

  近期格力频频遭到“野蛮人”入侵,而后监管层人士痛批“野蛮收购”,再到“野蛮人”被击退,这一事件在市场掀起了波澜,也引发了多方争论。

  电器行业企业不能被收购吗?哪一笔资金算是“野蛮人”的资金,哪一笔又算是“文明人”的资金?孰是孰非其实很难说。郭田勇认为,钱进来都是一样的,是无差异的。

  格力也只是市场并购混战中的一个案例。郭田勇表示,如果有些企业不能被收购的话,监管上可以考虑形成一个管理层控制的板块,把一些不能被收购的企业“保护”起来。

  设立管理层控制板块的背后,也反映出国内现行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缺失。郭田勇称,阿里巴巴当年不选择在香港上市,而是赴美上市,为的就是享受“同股不同权”的政策。

  一位业内人士补充解释称,所谓“同股不同权”,是指管理层试图以少量资本控制整个公司,故而将公司股票分高、低两种投票权。简单来说,假设一个股东持股比例并不很高,但他又想有较高的话语权,就可以通过“同股不同权”政策实现,反之亦然。

  “但目前,上交所和港交所都实施‘同股同权’政策,在此情况下,如果一家企业被大量外来资金收购了股权,则可能被后者控制,尤其是对于一些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可能持股比例达到20%、30%甚至更低就可以当股东‘老大’,这会让企业产生抗拒之心。”该人士说道。

  然而,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打破“同股同权”还有点遥远,因为国内证券市场中小股东普遍还存在经验不足、资金少、不具有信息优势等问题,如果提高他们的投票权,可能会导致市场出现不良的投机习惯,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将无法被保障。2015年6月,港交所也曾明确表示,基于公众利益,董事局一致决定不支持港交所有关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建议草案。在体制尚未改革前,设立管理层控制板块可以成为保护企业不被收购的一种方式。

  高杠杆收购隐患大

  事实上,举牌往往具有两面性,因为被举牌而受看好、从而股价大涨的企业案例并不在少数,但一些企业之所以对被举牌或被收购十分敏感和不安,一部分也源自于对收购资金的不信任。

  这就不得不提到杠杆收购。郭田勇表示,杠杆收购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银行还有并购贷款,就是在鼓励收购,“问题在于杠杆率设置有多高,这是最重要的”。

  郭田勇指出,保监会有规定,险资投资股票和基金比例上限为25%,但有些保险公司把这部分资金拿出一些来,再发起一个母基金,继而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就形成高杠杆。其实只有很小一部分钱,但被层层放大了。而且在杠杆加高后,原公司还保持着控制的核心作用,再借此去收购公司,这个则是有问题的,而且隐患非常大。

  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杠杆收购的紧箍咒已在逐渐收紧。近日,交易所对多家“易主”的上市公司下发问询函,其中凡涉及资金杠杆的,交易所均要求收购方进行透明披露,并且在进一步明确资金来源的同时,披露其不同来源和途径的资金成本。在资金链条被环环揭开的同时,不少收购方借新还旧、质押买卖的融资模式随之曝光,多米诺骨牌风险尽现。

  穿透式监管势在必行

  郭田勇进一步提出,制定一个统一的穿透式的监管标准非常重要,监管标准单靠一个监管机构是难以穿透的。比如说在万科收购中,商业银行通过私募银行收集大量资金,单独以保监会、证监会或银监会都难以实现传统监管。

  “穿透式监管”也是当下备受呼吁的一种监管方式。诸多业内人士认为,现存的监管框架已不适应金融混业的发展,即金融市场的产品已经实现混业经营,但是在监管体制上仍然是分业的。分业的监管体制无法应付混业的状况,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分业体制下无法实现穿透式监管。

  而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12月10日出席活动时表示,“现在已有能力做到穿透式监管,我们的力量完全能够指导资金从哪里来”。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构建一个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形成一种有力的监管协调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话,有了这个框架以后,无论是银行、证券保险,还是金融监管机构,在投资中、在并购中,形成统一的解决标准,来防止出现过高的杠杆。当前,既是基于防范风险,也是给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很好的创新空间,这是当前很急迫的一件事。”郭田勇说道。

  中山大学银行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宇嘉也认为,股东利益和企业健康发展应作为杠杆收购管理的两个准则,同时以风险自担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设计监管新规。金融监管上,应加强功能监管,推进监管架构再造,扫清监管盲区和重叠。

  此外,郭田勇还指出,有了这套监管框架以后,在系统性风险可防控的情况下,各类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证券还是保险,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这样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money.sohu.com true 北京商报 https://money.sohu.com/20161213/n475698629.shtml report 2808 市场上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但一些频频被举牌的企业其实有着“抗拒”之心,一些因举牌次数较多而被称做“野蛮人”的企业也颇觉委屈,双方的支持者均不在少数,市场争议不断
(责任编辑:曹萌)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