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如何看管好你的“钱袋子”?或许,财大气粗的你,对A股市场仍然抱有一丝情意——毕竟每个土豪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大侠梦,不过,几经浮沉之后,你是否已经习惯了避风港里的风平浪静?
2015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A股仍然没有走出一条慢牛之路,股市资金的大量回流以及市场上高收益产品的稀缺,让市场在去年下半年进入了资产配置荒的逻辑。一时间,找不到“战场”的资金瞄准了固定收益市场,宛若一个避风港,在2015年下半年,固定收益市场的火热前所未有。
然而,“土豪”的内心永远是躁动的,兼顾安全边际同时最大程度博取收益是资金永远的追求。在经历了交易所新公司债爆发式增长,以及信托固定收益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之后,你对这块“避风港”还有多少期待?
收益率降得太快
对于北方某信托公司财富管理部门高管赵驷(化名)来说,2015年下半年固定收益类产品大卖对于信托公司来说真是一件好事,但收益率的持续下滑在本年度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股市波动这么大,大家肯定是去找安全稳健的资产,这个趋势去年很明显,去年三四季度,信托产品总是出现秒杀,这个趋势一直还是在延续的。现在信托产品出来之后卖的是非常好的,信托公司自己靠直销都可以消化掉,都不必要走第三方了。”谈及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好光景”,赵驷显得很放松。
此言不虚,随着股市的起伏不定,信托产品在2015年下半年已经成为资金博取相对较高收益率的一大途径。在信托固定收益产品中,基建类产品最受追捧。其中逻辑在于,经济下行通道打开,信托公司融资类产品发行相对较少,这提升了优质产品的稀缺性,而对于基建项目而言,由于政府对基础设施领域的参与,保证了该类产品的安全性,在股市波动的情况下,这类产品成了比较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
“趋势如此,股市如果没有大的转动,反正这些资金往哪去?还是会找安全资产,如果股市真能走出慢牛来,可能会吸引其他产品的资金。但一个大问题是收益率降得太快了,收益率一直在降,对投资者肯定是有影响的。去年上半年有9%,半年下来掉了两个点。”赵驷说道。
信托产品收益率普降已经不再是新闻。过去超过百分之十的收益水平已然成为一种奢望。不过,目前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率普遍在8%左右,仍然 比银行理财高多不少。
赵驷认为,信 托产品收益率下降的过 程仍然会持续。“趋势还 是挺明显的,所谓的资产荒其实是融资类产品的资产荒。目前真正融资类资产越来越少,因为传统高息借款的主体都可以通过债券解决,没有必要通过非标这块去做,这还是跟总体流动性关系很大。所以,传统融资类产品价格越来越低,面临这个大的趋势,短期内,半年时间都不会有明显变化。”
事实上,在经济下行通道中,信托产品频频出现风险事件,而基于对总体经济环境的判断,信托公司也主动收缩了产品发行,“收益率水平跟基础资产的质量有直接关系,这个东西就是一个跷跷板,怎么能找到很好的资质的企业,保证不出大的风险和问题,这很考验公司的控制能力。”
牛市之后
年轻的基金经理张晓(化名)对于投资债券并不看好。在他看来,已经经历了两年牛市的债券市场似乎已经不再存在多少投资机会。
事实上,持有此种看法的人并不只有张晓一个人。虽然将债券市场的牛市简单比作A股市场的“5000点”并不契合实际,但在持续的牛市之后,这片市场的配置价值却受到了怀疑。
回望2015年,牛市的驱动力既有偶然也有必然。虽然股市突然的高位调整直接催动了资金的避险效应,但除此之外,支撑债券市场2015年走出牛市的因素仍然存在,其实,转型期所带来的宏观经济下行早早构筑起了债券牛市的底色,经济难企稳的预期巩固了市场对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预判。
值得疑问的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债券市场的牛市基础还存在吗?“像2015年一样频繁降准降息已不可能”,持有此种观点的市场人士并不少见,富国基金研究认为,2016年货币政策或总体保持中性。尽管在经济疲软之时货币政策宽松的意图都会比较强烈,但是受制于汇率贬值预期、通胀以及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央行的宽松行为将受到显著的约束。
或许,本年度债券市场“转向”的几率并不大。做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2016年宏观经济增长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此种背景之下,脉冲式的刺激顶多带来短期扰动,或难以改变在供给调整和投资减速的影响下经济下行的趋势。
1月份,债券基金的表现并不抢眼,事实上,统计数据表明,有近半数的债基一月份收益告负,这似乎不是一个好兆头。相比于其他资产,债券拥有相对较强的安全属性,“避险”功能凸显,但一旦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债券便可能“黯然失色”。
不过过早做出负面评价似乎仍然为时过早,南方某基金高管介绍到:“从目前情况来看,资金流向债券的势头还在持续,股指创新低以后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机构客户正在从股票出来,钱是源源不断流过来,他就明确告诉你我这个钱就是股票撤出来的,我来买债券了!”
中欧基金观点认为,市场的资产配置需求压力有增无减。“首先,目前的理财规模蔚为壮观,对债券的配置需求非常庞大,后续伴随着存量高息资产的逐步到期,未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再配置压力;其次,未来两年将是保险公司协议存款、银行非标等的到期高峰期,再投资压力也会逐渐暴露;但是,伴随着去产能的加速和供给端改革的推进,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短期无法有效恢复。”因此,中欧基金认为,债券产品理论上依然还是配置的主要标的。
从保险等机构的配置中也可看出端倪,经济观察报了解到,目前,险资的权益类仓位已经很低,而与之相反,固定收益类资产仍然占据主力地位。
富国基金指出,2016年,商业银行惜贷意愿或将有所上升。伴随着去产能加速,存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继续反弹以及信用暴露的大幅攀升的可能,资产扩张减速可能将进一步增加,“这意味着事实上的风险偏好下降或许会出现”。
有趣的是,随着收益率的不断下降,一些立足传统结构化产品的私募基金已经感受到了操作的难度,前述基金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结构化产品方面,去年优先级资金虽然成本有所下降,但是二级市场债券收益率的下降是更快的,越到下半年其实我们越觉得去做传统债券结构化产品难度越高,你本身买的资产和和你优先的配资成本其实都是倒挂了,没有办法再去非常稳健做结构化产品。现在虽然资产荒,但是结构化很难做下去,就慢慢转向去做管理型业务。一方面债券本身属性就是低风险、中低收益,你去获得客户的青睐是很难的,所以我们面对的客户群主要就是机构客户、银行,他们考虑合规性更多,而不是去考虑尽可能给你带来高收益。”
相比于债券,或许2016年下半年就应该到了配置一些权益类资产的时点:“普遍来说,中国投资者风险偏好还是偏高的,你如果跟他说收益偏低,他就不想听第二句了。从大的资产配置角度来看,更多的钱流向债券未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为债券绝对收益率太低了,现在客户给我钱,让我去做策略,我可能也就帮你回到5%,因为我能买的资产就是这个收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