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歆
这是一场关于14.5万人的“身份迁徙”。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今年中期,四大国有银行合计的劳务派遣制员工已经降至2.87万人,占比约为2%,较四年前减少了14.5万人。
不过,大型银行的自律并未杜绝劳务派遣制用工大行其道的行业潜规则,部 分中小银行仍在逆势招聘。江苏地区一家员工总数不足600人的农商行,日前就准备一口气招聘15-20名劳务外包用工形式的微贷客户经理,其招聘启事显示,员工即使表现好也只是可以续签合同,并未提及转正。
大行派遣制员工
四年锐减逾八成
国有大行曾经是劳务派遣制用工的重灾区,无论总量和占比都居高不下。但是,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明确和完善,尤其是2013年7月1日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开始实施,明确劳务派遣用工只是补充形式,劳务派遣“只能”在“三性”岗位上实施,国有大行加速改制,至今已经完成达标了人员结构的合规性。
中报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农业银行在职员工总数491178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21626人;工商银行共有员工460619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1220人;建设银行共有员工366117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5847人。也就是说,国有大行合计的劳务派遣制员工已经降至2.87万人,占比约为2%。
而此前披露出来的2014年年报显示,农业银行在职员工总数493583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人24088人;工商银共有员工462282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人2962人;建设银行共有员工372321人,另有劳务派遣用工6275人;中国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要求将全部5.8万名劳务派遣制员工转换为合同制员工,是目前唯一家实现劳务派遣用全转换的国有银行。
《证券日报》记者继续向前追溯四大行劳务派遣制员工数量发现,截至2011年年末,四大行共有派遣员工17.29万人。截至2012年年末,四大行合计的劳务派遣员工仍超过15万人;截至2013年年末,四大行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数量合计为11.76万人。
虽然从四大行的数据来看,劳务派遣员工数量可谓锐减,但是从股份制银行语焉不详的表述以及持续进行的招聘来看,部分银行的用工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从去年的财务报告来看,在8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中,仅3家银行主动披露承认存在劳务派遣工,其中2家披露了具体数量,1家表示有该种用工形式;其余5家股份制银行则对相关情况未予披露。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部分上市银行官网的社会招聘信息,仍然在高调扩招劳务派遣制员工。虽然该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表示,“派遣制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业务考核,可择优转为正式用工编制”,但是该行2014年派遣制员工占比仍接近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其派遣制员工的绝对数量在上市银行披露出来的数据中,排名第二。此外, 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企业的劳务派遣用工比例作出了规定,即“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农商行劳务工招聘
仍大行其道
相对于大中型银行而言,劳务派遣在三线城市农商行的招聘中更为普遍。
今年8月底,江苏一家农商行招聘15-20名微贷客户经理,负责该行小微贷款产品宣传、营销,客户服务与维护等工作。招聘启事显示,这些员工的用工形式是“劳务外包用工,劳动合同与劳务外包公司签订,合同期满后表现良好可续签劳动合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准备一下子招聘15-20名劳务外包工,该行官网自我介绍的“全行现有在职员工(疑似截至2013年年末数据)”仅为571人。
该银行自然并非唯一一家公开以劳务派遣或外包形式进行招聘的银行,只不过其他银行大多以信用卡中心、电话客服中心等业务部门来对接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而上述农商行则把作为看家本领的贷款业务都“贡献”出来,可谓比较高调。
此外,更多的地方银行并未在招聘启事中明确承认招聘的是正式员工给还是派遣工或外包工,但是,《证券日报》记者通过电话暗访发现,大多数的销售岗位对接的仍是派遣制或外包制用工,“我们拟招聘的客户经理有两种用工形式,正式员工和劳务派遣员工都有,主要看个人的业绩和情况而定,具体业绩指标要看营销部门的要求”。
对于很多以派遣制身份进入银行的员工来说,转编制无疑是其最大的愿望。但一位银行派遣制员工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派遣制员工转编制还是有可能的,但难度很大。一般来说,除非业务能力特别强,让用人单位觉得不可或缺;或者就是有些"背景关系"。当然,用人单位如果急需人才或者新设分支机构时也可能会主动放松门槛,但这也需要一定的运气, 总的来说是小概率事件”。
一位股份制银行下属的村镇银行的招聘负责人在《证券日报》记者暗访时曾表示,能够影响招聘人员的编制性质的主要是客户资源和拉存款的数量,“能够拉来3000万元存款就可以成为派遣制员工,能够拉来5000万元则可以升为正式编制”。
对于正逐步替代派遣制的外包工,法律界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其法律保障还不如劳务派遣工”。派遣制员工的“同工同酬”现在受到新劳动合同法的保护,虽然有关各方对于福利、奖金是否应该纳入“同工同酬”有所争议,但毕竟仅仅是在细节方面;而外包工的待遇则没有了基准线,很可能远低于正式员工以及派遣制员工。据记者了解,目前外包工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大堂经理、保安、现金清收、电话客服、信用卡销售、IT系统等原属于派遣工的岗位。
“与派遣制相比,外包工与银行的法律关系可以说已经基本被隔离,外包公司以独立法人的身份与银行展开业务合作(即整体承包业务模块,再招聘人员从业),劳动者仅与外包公司发生劳动关系”,上述资深法律界人士表示,“银行已然把自己界定为了外包公司和外包工所服务的客户,而并非雇主”。
与此同时,不少劳务派遣公司开始转向劳务外包市场。“公司劳务派遣业务最高时占比达到70%以上,目前已经缩减”,有劳务公司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目前接受的主要是外包的合作方式,对于人员专业性的要求也有提升。”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