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宋佳燕 深圳报道
做了十几年的黄金交易,竟然在这条“老路”上走岔了。黄金批发商路明从经销商陈晖处购买价值6945万元黄金,对方交付了其中价值约2000万元的黄金后,便杳无音讯。一番追索无门后,他无奈向公安机关报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双方仅依赖“纯信用”进行交易,甚至并未签订相关合同。而这一做法在黄金现货交易过程中,也十分盛行,风险防控脆弱。
在黄金供销链条的上游,一条由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会员单位、中间商、和批发商组成的隐秘链条浮现。
民间购金隐秘链
路明从事黄金珠宝行业已十余年。其主要盈利模式是,从上游供货商处进购黄金,再出售给珠宝加工厂、珠宝展商等下游客户,赚取中间价差。
据他介绍,香港是其进购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去年年底,发现可从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处获取更低价的黄金后,便停止了去香港的采购生意。
这家会员单位为深圳前海金叶珠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上市公司金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金叶珠宝的总裁许静,安排一个叫陈晖的人跟我对接,今年3月开始,我每天从陈晖处购买100公斤以上的黄金。”路明表示。但是,其中事实如何,及具体情节到底如何,目前尚无办案机构的任何信息披露。
根据路明的讲法,5月26日,他向陈晖订购594斤黄金,并向他支付6945万元。在交付了260斤黄金后,陈晖便无法联系,价值4000多万的黄金至今拖欠。路明称,他已报案,目前深圳市公安局介入督办。
对此,金叶珠宝总裁许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陈晖只是金叶公司的客户之一,金叶公司与路明之间并无业务往来。同时,陈晖与路明之间的业务,金叶和她本人表示都不知情。
以上交易中,路明坦承:“并非阳光生意。”
采购黄金的正常渠道是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该交易所实行会员制管理。对于中小批发商而言,这一渠道成本过高。
有业内人士指出,黄金销售是个薄利行业。销售一克黄金,批发商的利润空间往往只有一两毛钱。而个人批发商从上海黄金交易所购买黄金,价格没有优势,而且需要在其会员单位购买价上加收一定比例的成本费用。
于是,一条由会员单位,中间商,和批发商组成的隐秘链条开始浮现。各方合作的空间在于,批发商寻求低成本的黄金,会员单位则希望借此美化财务报表,甚至少交增值税。
“会员单位从上海黄金交易所大量采购黄金,然后通过像陈晖这样的经销商,再转手给我们这些批发商。这样,我们不用多掏上海黄金交易所加收的钱,跟会员单位买的黄金还低于市场价格。”路明表示。
他指出,“一般企业需要的黄金数量有限,但他们可能需要大量的发票走流水账。”最终,会员单位获得上海黄金交易所提供的增值税发票(进项税),而在销售给陈晖等人时则没有发票(销项税),这样该会员单位应交的增值税便少了。
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现货交易规则,一切利用黄金、铂金等合约交易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发票等行为,一经查实即取消其会员资格。
业内人士称,实际上,这一现象并不少见。
熟人圈的购销模式
由于存在一定的隐秘性,上述交易并未签订正式合同。
路明介绍,“一般都是每天陈晖说有多少货源,我就打相应的款,然后下午提货。这个流程中大家不签订合同,打款和交货全凭信用,全靠口碑,所以只跟熟人做生意。”
这一做法在外界看来,不堪一击。而路明则表示,这是深圳水贝珠宝城的普遍做法。
深圳水贝珠宝城,位于深圳罗湖区。根据深圳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的统计数字,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段云集了4000家黄金珠宝企业,从开采商、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到出口商,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尽管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黄金珠宝中心,这里的大部分商人依然沿袭着传统的购销模式:“先付款,后交货”。
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炳南指出,自1982年以来,我国黄金珠宝行业经历了原料推进期、消费拉动期、产融结合期,以及“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导入期这样三个半的发展时期。
然而,从原料交易、税收管理、行业标准,到协会规章、资格认证、信息传播等,黄金现货市场依然处于较为封闭的初期阶段,互联网渠道变革,迟迟未真正进入这一领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