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银行理财
银行 | 保险 | 黄金 | 外汇 | 期货

银行备战年中考核揽储 理财高收益不会持续太久

来源:四川在线-金融投资报 作者:陈思源
本报记者 陈思源
本报记者 陈思源

  进入降准降息通道,加上今年股市、基市及互联网金融对资金的大举分流,银行存款流失较为严重,银行理财产品也在很长一段时间未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随着6月底年中揽储期的到来,各大银行纷纷使出各种招数进行揽储竞争,银行理财产品再次进入不少投资者的视野。6月底,各银行备战“年中考核”,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提升,成为揽储利器。

  为此,有理财师提醒投资者,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在接下来几天集中出现,投资者可以及时关注,如果手上有闲置资金,可配置中长期理财产品,锁定较高收益。

  股市分流银行存款

  “身边的人都在炒股,没有投资股票,几乎都不能和朋友好好聊天了。”日前,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从未涉足“股海”的冯先生也开通了股市账户,带着1万元资金在股市里“淘金”。而在牛市赚钱效应影响下,像冯先生一样,怀揣资金跑步入场的新股民越来越多。

  随着股市一路高歌猛进,股民大军不断扩容。数据显示,早在今年5月,股市开户总数便超过了1亿大关,这意味着,全国每13个人,就有1个是股民。与此同时,5月份两市成交金额也频创新高,多天保持在万亿元以上。“最近银行是不是很缺钱啊,我昨天去银行取款50万元,客户经理好紧张,一再劝我如果不急就放在银行。听说我要取钱炒股,又不断地抨击股市,说现在股市很不稳定,钱最好买保险。”市民林小姐说:“我在这家银行并非第一次取钱,但从来没见客户经理这么紧张。”

  某股份制银行的相关人士表示,随着牛市来袭,很多储户将存款转入股市或打新,加上互联网金融产品大举分流银行存款,银行的揽储压力更甚以往。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A股新增资金规模达1.46万亿元,其中从银证转账渠道净流入9235亿元。

  银行加码留客户

  不过,随着两周以来股市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不少投资者怀念起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银行似乎也迫切想要抓住年中时刻,加紧揽储。尽管相比较去年、前年,今年银行系理财收益的上涨显然温和了不少,但整体来讲,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确出现小幅上涨。

  到银行办业务的刘小姐,被客户经理再三询问,最近股市调整,可以把钱买点短期理财,等行情好了再转过去。刘小姐表示,对于客户经理的“关心”并不意外,每到岁末年中的时候,都会有客户经理向她提出存钱的优惠举措。“年中的时候银行差钱嘛,我一般要存钱都是这个时候来,最近理财产品的收益也涨了点。”

  有关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走高。尤其是端午节前后,银行传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收益率5.8%~6%的产品颇多。而且大部分产品的期限都在3个月到半年的合理区间,能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的稳定收益。

  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显示,上周,预期收益率在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64款,市场占比为7.19%,环比增长1.05个百分点。而这18款产品中6款来自城市商业银行,2款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在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5.5%,明显高于5月份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此外,针对中高端客户,不少银行展开调整转型。针对中高端客户,银行推出了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比如,交行一款理财期限一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了6.3%左右,招行推出的两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了7.8%和8.5%,理财期限分别为一年和两年。针对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收益率很高,但门槛不低,认购起点一般要100万元起。“本周一、二,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会更多地推出来。”多位受访的理财师预计。

  高收益不会持续太久

  有银行人士表示,选择在6月提高中短期产品的收益率,不但可以稳定年中存款,而且有利于银行下半年的理财转化存款。有理财师认为,6月末银行理财收益率上调,是受到了银行年中考核吸存需要,6月以来SHIBOR一直处于上行通道,以及近期股市动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6月底是购买银行理财比较好的时机,把握得好理财收益也能水涨船高。“银行理财收益虽不及股市但相对稳定,希望大家能在这次股市大幅震荡中吸取经验教训,投资还得量力而行,分散风险才是王道。”

  银行人士分析表示:“当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年中将至,揽储压力下各银行需要稳定自身存款资金,降低资金外流概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最近中短期市场利率也出现小幅攀升,预计这一上升趋势将持续到本月底。“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宽松货币政策未变的趋势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行之路仍将继续。他表示,当前的季末效应虽然仍有,但是高收益产品的推出力度明显不足。

  有业内专家也表示,“从去年开始,季末效应已被淡化,投资者切勿只等季末高收益产品而错失其他投资良机。但随着季末逐渐逼近,个别银行理财产品也会有较好表现,投资者可抓住机会进行投资。如果投资者对流动性要求不高,建议投资者可以抓住时机配置预期收益稍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

money.sohu.com true 四川在线-金融投资报 https://money.sohu.com/20150629/n415808882.shtml report 2677 本报记者陈思源进入降准降息通道,加上今年股市、基市及互联网金融对资金的大举分流,银行存款流失较为严重,银行理财产品也在很长一段时间未受关注。记者了解到,随着6月
(责任编辑:陈彦娇)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