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 投资宝典
银行 | 保险 | 黄金 | 外汇 | 期货

2015年投资理财导航

来源:搜狐理财 作者:《大众理财顾问》

  2015年投资理财导航

  岁末年初,温故知新成了投资者之间的主要话题。

  2014年的投资理财市场,风头几乎被A股市场尽数抢走。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资本市场2592家上市公司A股市值总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达到37.11万亿元,创造了A股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A

股在半年时间内完成了由熊转牛,上证综指全年上涨近53%,券商、保险、银行股在年末时上演狂欢盛宴,“疯牛”行情愈演愈烈。

  股指飙升,其他领域也非无话。在2014年下半年股市火爆行情的带领下,基金业也进入了投资的春9天。随着这股牛市赚钱效应的到来,基金投资者开户热情持续高涨,2014年11月24~28日,基金新增开户数25.67万户,较上一周增加5.59万户,创近七年新高。行情也并不枉负投资者的期待,实现了股债双牛。此前略显平淡的量化基金大放异彩,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20.17%,远远超过成长型和价值型基金的平均水平。

  互联网金融仍旧站在理财市场的风口浪尖。2014年下半年开始,宝类产品由于收益率节节下滑而黯然失色,P2P站上闲资理财的高光舞台。随着交易总额的节节攀升,P2P成为风投聚集的风水宝地。阿里巴巴、京东金融、搜狐纷纷在这一年加入P2P大军,建立起P2P的又一“派别”——互联网系。算上已有的国资系、风投系、金融系,俨然形成了四分天下的态势。

  传统金融工具在与互联网金融的遭遇战中,最惨烈的战场当属银行理财市场,宝类产品大幅抢占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成为现金管理工具中的首选。而反观银行理财产品,不仅在流动性上仍欠一筹,收益率还节节下滑。2014年年底曝出的银行存款“蒸发”事件,让本就在竞争势头稍逊的银行笼罩上信任危机。

  楼市在走过跌跌撞撞的大半年后,在2014年四季度迎来一波涨势。由于终究是受惠于取消限购、公积金新政、央行降息等政策的助力,仍被机构人士看作是海市蜃楼。

  展望2015年的投资理财市场,国企改革成效、经济运行趋势是决定策略的主要变量。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理财策略也需适应变革的节奏,围绕改革进度,伺机而动。

  2015年投资配置索引

  文/本刊记者 焉靖文

  股票

  配置适宜度:★★★☆☆

  投资适宜度:★★★★☆

  2014年回顾:A股在这一年出现转折性的巨变,结束了长达七年的熊市行情,并在年尾实现完美收官。在巨额杠杆资金撬动下,“疯牛”行情中的金融股一枝独秀,引领上证综指全年上涨近53%,同时沪深两市日成交量过万亿元,A股市场从低迷不振一举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股票市场。2014年,沪深两市A股市值总规模成功突破37万亿元,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2015年前瞻:从各大券商公布的最新分析报告看,业内对2015年的A股行情普遍持乐观态度:资金利率下行带来的资产配置的迁移效应将成为A股牛市的基础,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逐步显现,提升股权投资的风险偏好。即便经济下行风险依旧,但仍有政策保底。也有机构对2015年的牛市行情表示质疑,并将今年视作牛市的“换挡期”,认为这一年的股市很难出现板块普涨,将在波动中度过。上证指数高点为3200点、3400点、3600点,高点可能出现的时间为2015年春节前后与7月,低点可能出现的时间为一季度末与年底。

  债券

  配置适宜度:★★★☆☆

  投资适宜度:★★☆☆☆

  2014年回顾:2014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 11.87 万亿元,较2013年增加 3.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36.47%,增速提高27.42个百分点。由于国内经济基本面较为疲弱,经济向好预期逐渐降温,加之央行采取的预调微调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总量适度充裕的同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资金面整体稳中趋松,债券市场呈现明显的“牛市”格局,中债指数持续上涨,债券收益率曲线震荡下行。

  2015年前瞻:机构分析报告普遍认为,2015年债券市场可能较难延续2014年的“大牛”格局,但在新的一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债券市场料将在促改革、稳增长和防风险三者平衡中寻找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015年在经济新常态格局下,建议进一步从完善债券市场体制机制上入手,推动市场改革创新,从而提升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价格发现,使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金融资产定价基准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

  基金

  配置适宜度:★★★★☆

  投资适宜度:★★★☆☆

  2014年回顾:基金市场股债双牛的行情一直延续到2014年年尾,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为11.96%,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12.91%,两者仅相差0.95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稍微落后,整体收益为10.53%。在2014年下半年股市火爆行情的带领下,基金业也进入了投资的春天。随着这股牛市赚钱效应的到来,基金投资者开户热情持续高涨,2014年11月24~28日,基金新增开户数25.67万户,较前周增加5.59万户,创近七年新高。

  2015年前瞻:利率下行是本轮牛市的起点,改革加速是行情的催化剂,这决定了今后大资产转向股市将成为趋势。2015年基金市场将保持向上的趋势,主题型的投资机会仍然延续,投资要顺应创新、改革大势,用好三把利刃:创新剑——高端装备、改革刀——国企改革、牛市矛——券商。

  银行理财产品

  配置适宜度:★★★☆☆

  投资适宜度:★☆☆☆☆

  2014年回顾:2014年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峰值在1月、2月出现后,旋即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理财产品收益更是从2014年2月的8.16%下滑至5%左右,直接宣告银行长期理财产品收益进入5%时代。

  2015年前瞻:随着央行一再释放流动性,2015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难以让人产生期待,不过一些新的投资主题或投资品种仍值得关注。随着国企改革政策的推进,预计2015年国资股的并购重组之风将会更受关注。随着长期限净值化理财产品的逐渐增多,银行理财资金存在参与一些优质国有资产改革与转型的可能性。建议关注能源、水利、交通等领域的大型国企,区域以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为重点。

  黄金

  配置适宜度:★★☆☆☆

  投资适宜度:★★☆☆☆

  2014年回顾:截至年底,2014年黄金年度跌幅为1.76%。年初的美国酷寒天气、欧洲经济温和复苏使得美元上涨承压,利好金价反弹。不久后,美国度过严冬,经济逐步复苏。与此同时,全球其他经济体复苏乏力,为美元指数进入上涨空间提供了机会,金价上涨受阻。虽然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刺激,避险情绪一度在6月引发金价回升,但“好景”不长,金价随后迎来年度最大利空——美联储宣布逐步退出QE。受此影响,金价在下半年逐步下行。

  2015年前瞻:黄金在未来一年很难上演持续性上涨,温和上涨将是大概率事件,主要推动因素是全球经济进入复苏周期,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工业需求有望增加,随之而来的居民消费需求回暖,也将对黄金价格上行起到积极作用。大宗商品价格有望结束跌跌不休的现状,届时熊牛拐点很可能出现。

  P2P

  配置适宜度:★★★☆☆

  投资适宜度:★★☆☆☆

  2014年回顾:2014年,P2P交易总额已突破2500亿元,相较于2013年892亿元的总量增长近200%。截至2014年年底,线上P2P平台已超过1700家,同时,全国跑路、倒闭的P2P平台达287家,比2013年增长了282.67%。

  2015年前瞻:P2P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同质化高、用户体验差、缺乏创新后劲的平台将轻易被淘汰。虽然跑路、倒闭的发生仍然难以避免,但随着监管政策的日益明朗和征信体系的日趋完善,投资者与平台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将越来越少。预计降息政策对P2P收益的影响不大,即便如此,投资者还应对P2P的风险和收益有清晰的认识,尤其要提高风险意识,合理配置资产。

  信托

  配置适宜度:★★★☆☆

  投资适宜度:★★★☆☆

  2014年回顾: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和经济增速的放缓,信托也进入了增速放缓期。据格上理财统计,2014年,68家信托公司全员参与,共成立3704只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纳入统计的2599只产品的总规模为4374.93亿元。产品成立数量较2013年增加了11.74%;成立规模较2013年下降了8.75%。虽然市场上的兑付风险均由第三方接盘等方式化解,但打破刚性兑付终究是大势所趋。

  2015年前瞻:房地产信托、基础产业信托受到市场和政策影响较大,证券投资信托将有可能成为信托业的黑马,且随着市场对资本市场的看多预期,预计证券投资类信托还将继续发力。

  房产

  配置适宜度:★★☆☆☆

  投资适宜度:★☆☆☆☆

  2014年回顾:乐观人士把2014年的房价下行看成结构性调整的结果,悲观人士则称楼市的冬天已经到来。数据显示,百城价格指数连续8个月环比下降。前三季度楼市去库存出清能力堪忧,楼市去库存为全年主基调。下半年受政府系列“救市”举措——取消限购、公积金新政、央行降息等助力楼市,造成了四季度楼市翘尾的“海市蜃楼”景象,不排除受政策利好与房企集体年终冲量的数据“虚高”。

  2015年前瞻:由于房产政策还有一定的调整空间,货币政策也会进一步放松,因此,2015年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全国房价综合指数可以延续2014年的平稳微幅波动的走势。在房价综合指数基本平稳的背景下,将有更多经济不景气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劲,价格会出现破位下行,俗称的“鬼城”会越来越多。

  2015,与牛市一起飞

  不知不觉,2014已经过去,这一年的所有回忆包括股市的故事都已成为相册里的黑白照片。诗人或许会多愁善感地撰文留念,而分析师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回头望,然后向前看。

  经历了“1•19”过山车后,刚到3400点的A股就迎来大幅调整,市场普遍迷茫。50ETF传闻如期兑现,机构对未来一年的走势看法史无前例地分歧巨大。华泰策略团队认为,要看清楚这轮行情的本质,回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014年一季度,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影响下,经济数据快速下滑。二季度,保增长压力逐渐增加,股市持续下行,政策也开始转向。5月下旬,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重刺激下,股市见底,春天却渐行渐近。6月,申万A股指数上涨2.34%,7月上涨7.42%。

  从2014年8月开始,行情从大家看得懂的状态,忽然切换到让绝大多数迷茫的二次元状态。导火索源于经济数据超预期下行,当月,工业增速猛跌至6.9%。要知道,2014年7月这一数字还在9%左右。更重要的是,按照历史经验,6.9%的工业增速,已经跌破7%的GDP增速,这一经济数据只能用糟糕来形容,众机构纷纷言中了股市回暖的结果,但却没有猜中其中的原因。在各方观点提到的“预期中无风险利率下行”迟迟未能兑现的现实面前,2015年的A股市场到底应该看多还是看空?

  长期:政策频出,制度红利逐步释放

  十八大确定改革政策的目标在于效率提升,无论是市场化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还是国企改革带来经营效率的提升,2015年以来的微观数据显示,制度红利已经开始显现,预计未来改革政策的积极影响将由点带面,从而促进整体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

  国企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促进大型国企运营效率提升;通过开放垄断行业节点引入民资竞争促进垄断企业定价效率;通过集团资产注入等方式提升证券化率;通过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国企管理效率。因此,国企集中的传统行业有望得到估值修复。从2014年以来已经实施国企改革的相关上市公司来看,盈利能力开始提升,费用率开始下降。

  金融改革涉及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逐步实现市场化配置信贷、外汇资源,减少低效行业部门对金融资源的占用,进而优化企业融资结构,解决新兴行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防范金融系统尾部风险,最终提升全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放部分农村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城乡之间、三大产业之间的配置效率,也可以增加农村人口的财产性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间接地,土地通过承包经营促进大规模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推进将引导水、电、油、气、运、电信等各领域的价格更加市场化:一方面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运营成本,迫使传统行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抑制相关投资,引导资源流向新兴行业。

  短期:资金利率下降带来盈利和估值“双击”

  2014年政策指引无风险利率下降之后,2015年有望看到企业融资成本真实下降。2014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央行通过SLO、SLF平滑银行间资金利率,并通过定向降准、PSL、MLF等创新工具释放流动性的同时兼顾调结构,并在2014年11月全面降息。然而从银行间到实体经济的传导并不顺畅,银行“惜贷”造成了包括金融债等低风险的资金利率被大幅压低,但实体融资成本仍然偏高。

  2015年有望看到企业融资成本真实下降,形成对企业盈利好转和估值提升的“双击”。2015年在通缩压力背景下,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仍然较大,上半年投资增速继续下行将使得资金需求回落,资金利率有望逐步下行,缓解企业高企的财务压力。对股市而言,资金利率下行意味着其他大类资产吸引力下降,资金有望流入股市从而推动估值提升。

  经济下行 改革红利催化A股走牛

  短期经济下行风险仍在,但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更值得期待,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效率有望提升。2015年融资平台公司作为融资渠道的功能受限,地方政府投资将显著下降,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将回落至7%左右,经济进一步下行空间并不大。改革带来的中长期制度红利更值得期待,供给角度,国企改革通过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经营效率,金融改革、土地改革、资源品价格改革提高金融、劳动力、实体资源配置效率;需求角度,“一带一路”、自贸区等规划打开外需空间,财政减税、鼓励创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扩张内需。

  资金利率下行带来的资产配置迁移效应有利于A股估值提升。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意味着金融体系资金利率下行,以此为“锚”的各类资产(包括信托、银行理财、债券、货币基金等)收益率趋于下降,从而降低对居民和企业资产配置的吸引力,资金将更多流向股权资产,提升股市估值。沪港通是资本项目开放的第一步,未来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国内股市纳入MSCI等指标体系,海外资金的配置将使A股估值逐步与海外接轨。目前上证A股12倍PE(TTM),标普500是18倍,上涨空间仍然较大。

  总体来看,2015年经济仍将下行但有政策保底,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逐步显现,提升股权投资的风险偏好;资金利率下行带来的资产配置的迁移效应也将提升A股整体估值。因此,华泰策略团坚定看好2015年的股市表现。而针对于2015年的市场风格,华泰更加倾向于选择大盘股。

  行业配置:改革转型和成本下降两主线

  改革提升效率逻辑下低效率(盈利能力低、费用率高)、国企占比高的行业的改善空间最大;转型背景下经济结构重心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制造业内部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对应的服务行业和高端制造业成长空间最大。

  降息带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负债率高、融资成本高、财务费用占利润比高的行业受益;大宗商品大跌带动原材料成本下降,部分需求相对稳定的下游行业受益。综合来看,关注非银金融、房地产、休闲服务、家电、高铁、核电。

  主题投资关注改革与转型背景下的细分投资方向,见下图。改革主要关注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电力改革下带来的投资机会,转型围绕碳减排和高端设备制造关注节能环保设备、清洁能源、高铁、机器人等。

  图 改革与转型背景下的细分投资方向

  本文由华泰证券策略团供稿,文字有个别改动,题目系编者所加

  基金投资 用好“三刀一盾”

  文/本刊记者 焉靖文

  在2014年下半年股市火爆行情的带领下,基金业也进入了投资的春天。随着这股牛市赚钱效应的到来,基金投资者开户热情持续高涨,2014年11月24~28日,基金新增开户数25.67万户,较前周增加5.59万户,创近七年新高。

  2014年股债双牛,权益型基金与固定收益型基金整体业绩差别不大。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为11.96%,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12.91%,两者仅相差0.95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稍微落后,整体收益为10.53%。货币型基金风光不再,整体涨幅只有3.95%,商品基金则受海外市场影响,整体收跌3.92%。

  之前年份略显平庸的量化基金,在2014年大放异彩,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20.17%,远远超过成长型和价值型基金的平均水平。其中表现最好的是长信量化先锋和大摩多因子股票,净值增长率高达47.23%和42.76%,高居主动股票型基金中的第四位和第八位。各类型基金2014年以来平均业绩表现见表1。

  表1 各类型基金2014年以来平均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海通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4年12月31日。

  本轮行情的起点是利率下行、催化剂是改革加速、防护栏是稳中求进,海通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认为,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的趋势已形成,2015年市场向上趋势不变。投资要顺应创新、改革大势,积极进攻,用好三把利刃:创新剑——高端装备、改革刀——国企改革、牛市矛——券商,并以高股息率股、健康服务做护体盾。

  主动股混基金:核心配置,灵活布局

  基于对2015年经济下行幅度可控,当前政府促改革和稳增长举措能够有效实施,资金面整体维持相对宽松局面,全球经济逐步实现复苏的判断,2015年股混基金投资需要把握以下主线。

  核心配置灵活度和开放度较高的基金经理

  2015年主题型的投资机会仍然延续,站在优选基金经理管理人的角度,建议投资者核心配置灵活度和开放度较高的基金经理:一方面能够接受新型的市场形态,勇于介入主题型投资机会,另一方面能够保持敏锐度和灵活度,能够提前布局主题型机会以及在主题转换时能够迅速调整。

  相机战术配置选股能力较强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

  成长是市场永恒的主题,选股能力较强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对某一行业/产业研究理解深入,自下而上选股能力较强,投资能够坚守特定的成长型行业,精耕细作。在业绩上这类型基金经理长期业绩可能较好,但短期波动较大。在市场热点轮到这类型基金时,基金会有优良表现,可以相机战术配置。

  注重风险防控,优选非主流策略基金经理

  为了平衡组合风险,建议在组合中适当配置非主流策略的基金经理,如擅长做逆向投资策略、量化投资策略、交易型投资策略的基金经理。这类基金经理的净值走势与主流做个股选择或者行业配置的基金经理的净值走势相关度较低,能够补充传统策略基金经理的不足,平衡组合业绩。

  债券基金:敢抓高票息组合基金

  2015年,债市存在两种相互制约的力量,无风险利率难如2014年一般大幅下行。信用利差已处历史低位,私募债违约事件的增多,以及信托领域警报频发,又让人不得不对有票息保护的高收益债保持一份警惕。权益资产方面相对乐观,引入外水之后,高分红的大盘蓝筹有望得到青睐,经济转型期中,主题机会也会层出不穷。

  中等杠杆,善作权益波段

  在没有全面机会的背景下,杠杆不宜过于激进。一旦利率短期回调,债券基金可能面临净价下跌以及赎回量上升的双重冲击,此时如果杠杆留有余地,基金经理可以选择回购融资的方式予以应对,而不至于集中变现。另外,考虑到权益市场相对看好,可以选择一些善抓转债波段的准债基金,或精于个股选择的偏债基金。当然,偏好权益资产必然使得净值波动增大,所以中等杠杆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组合风险。

  敢抓高票息品种

  在不认可全面牛市之时,利用高票息品种获取稳健收益,既可以降低组合波动,又可以在降息之时分享一定的净价收益。需要注意的是,高票息品种通常意味着信用风险相对较大,一旦发生违约事件,将对组合造成重大冲击。因此,在选择重仓高收益债的基金时,基金经理以及基金公司的信用分析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信用分析能力较强的公司,可以在市场中挑选出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个券和组合,在可承受的违约概率之内,获取相对更高的收益。

  货币基金:重视流动性管理功能

  在市场利率可能继续下行(只是幅度小于2014年),权益市场又不乏机会之时,不建议将货币基金作为核心配置,投资者应当关注的是其流动性管理功能,即在缺乏投资机会时,用于短期管理现金的作用。此时,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即是否能够快速进出,是最值得关注的特征,尤其是对于那些场内交易的投资者来说,场内T+0型货基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那些极度厌恶风险的投资者,需要关注货币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流动性管理能力,历史业绩好,规模较大的货币基金,符合这类投资者的需求。

  分级基金:投资机会稍纵即逝

  分级基金属于典型的交易型产品,任何市场环境中都有投资机会,而交易型产品的投资机会也往往稍纵即逝。客观地说,站在目前时点,很难判断2015年会有多少次机会出现,因而仅针对不同的市场情况给出投资建议,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投资者可基于以下策略进行操作。

  稳健份额:根据定价找寻机会

  目前市场上分级基金的定价已经非常清晰,从长期定价角度而言,稳健份额主导。稳健份额在二级市场多以折价状态存在,向下到点折算触发后,折价的稳健份额的大部分资产将能以净值赎回,因而存在一定套利空间。在经历过几次向下到点折算之后,投资者对于稳健份额在向下到点折算前的事件性机会已经极为敏感,如今在距离母基金净值下挫10%左右的区间内,投资者就已经开始关注稳健份额的向下到点折算的投资机会。

  激进份额:抓住热点轮动

  目前中国经济仍难言整体转好,2015年市场结构性机会仍会多于趋势性机会,因而市场或仍维持热点频繁切换的状态,建议投资者运用细分主题分级基金博取市场热点反弹,当市场热点来临之时,在轮动的机会中抓住更好的收益。由于市场上股票分级目前细分的种类非常多,根据主题投资机会将各个细分品种进行罗列,见表2。

  表2 主题、细分行业分级基金激进份额名单

  银行理财市场行情延续

  文/本刊记者 焉靖文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银行理财市场来说并非是个好年景,从各个投资领域整体情况来看,银行理财应属受到互联网金融冲击最大的一个版块。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大面积抢占银行理财地盘,成功替代了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大众投资者首选的现金管理工具。

  从2014年5月发布的《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到一个月后的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再到9月关于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的管理,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收益率的走势。据银率网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20日,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当年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7%,比2013年的平均收益率4.75%全年整体高出0.51个百分点。但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峰值在1月、2月出现后,旋即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一年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更是从2014年2月的8.16%下滑至5%左右,直接宣告银行长期理财产品收益进入5%时代。

  曾占据类固定收益理财工具半壁江山的银行理财2014年哑火了,与其慨叹风光不再,不如对2015年的银行理财市场进行一番展望,以便大众投资者们早作打算。

  国企改革主题值得关注

  银行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往往投资于传统的银行自营业务所涉及的资产类型,这些资产大部分为债券、货币市场工具、贷款类资产等,普遍“债性”十足。对于债权类资产,按照是否在交易市场交易,可划分为标准化债权资产和非标准化债权资产。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类别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类别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普益财富,下同。

  2013年10月,监管层针对理财业务创新推出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单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对应单个企业的债权,这就相当于银行通过理财管理计划发行债权融资的“受益凭证”,同时向理财管理计划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投向对应的融资企业。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一方面按照份额发行,使得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品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综合业务平台进行交易,使得市场能够对其价格发现,从而便于产品净值的估算。

  这一趋势在2015年有望延续,因此,在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模占比将继续呈现此消彼长之态势。但同时,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保证理财产品具备价格竞争力的重要工具,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对其替代效应还不可能大范围提速,因此2015年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模占比保持在15%~20%区间的可能性较大。

  一些新的投资主题或投资品种值得关注。待国企改革相关的指导意见以及改革的目标与期限逐步明朗化之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企也将公布其国资改革的推进方案,相关地方政府也做好准备。国有资产的改革重组将带来投资机会。例如,2014年9月中石化发布开启其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增资引进投资者的计划,宣布拟由25家境内外投资者以现金认购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随后多家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利用理财资金借道券商或基金的资管计划来参与股权投资,期望在未来企业上市后实施项目退出并实现股权溢价收益。

  预计2015年国资股的并购重组之风将会更受关注。随着长期限净值化理财产品的逐渐增多,银行理财资金存在参与一些优质国有资产改革与转型的可能性。建议关注能源、水利、交通等领域的大型国企,区域以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为重点。但国企改革进程将是风险所在,对于股权投资来说,能否顺利上市并使投资者顺利推出将是关键。此外,优先股的开放也会给银行理财产品带来稳定收益,此类新型资产的风险与收益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因此其股息率应高于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同时优先股的发行企业通常为大型上市企业,股息率预计普遍在6%~7%之间,且这些企业的违约可能性较低,因此对于银行理财资金来说是很适合的配置资产,未来随着优先股发行增长而参与资金会更加踊跃。

  理财事业部将成为银行利润中心

  从理财产品的具体运作来看,资产端与资金端的业务资源是关键所在。资产端方面,除了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标准化资产而外,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率的非标项目资源通常掌握在分支机构以及投行等其他部门,目前要想将这些资源整合进理财事业部条线实属不易。资金端方面,除了同业资金及少部分机构资金而外,个人和大部分机构理财产品的销售主要由分支行来完成,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理财销售独立于其他销售业务存在困难。因此,当前的理财事业部还未真正掌握资产端与资金端的业务资源,核心资源的欠缺导致理财事业部的利润创造效应不够显著。

  分行利益问题曾经是理财事业部制改革最大的障碍。无论是资产端还是资金端,当前部分银行在核算上采取利润双重计算的模式,也就是分行层面的业务和利润,名义上计入总行理财事业部的业绩,但实际上归分行所有。此外,部分在理财事业部改革速度较快的大型银行开始试点理财分中心模式。理财分中心模式参考了私人银行业务模式,由总行理财事业部领导直接在分行机构设立理财分中心,理财分中心开展客户直营工作,探索真正意义上的垂直化的条线管理。当然,这样一种模式改变的关键在于理财事业部对人事权、业务利润的掌控程度。如果无法建立起责权利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理财事业部的“前-中-后”台的条线化管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随着银行理财事业部的制度与体系的不断完善,准事业部向事业部迈进的步伐将逐渐加快,当前的组织型事业部将向利润型事业部转型,相信2015年少数转型速度较快的大中型银行会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事业部,理财事业部有望成为银行的利润中心。

  结构性产品发行将提速

  从收益类型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表现出一定的保本化趋势。根据普益财富数据统计,2013年一季度~三季度,保证收益型和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发行数量占比均呈现微幅上升的态势,相反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则逐渐下滑,已从70%下降至63%。2013年一季度~2014年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分布见图2。

  图2 2013年一季度~2014年三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类型分布

  从投向类型来看,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主要为债券、货币市场工具、信贷类资产等低风险固定收益品种,同时多采用“资金池”操作模式,且在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及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受到政策限制的情况下,组合投资类、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据了九成以上比例,融资类产品逐渐萎缩到几乎为零。然而,结构性理财产品成为了2014年理财市场亮点,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开始推出此类产品,同时产品发行数量占比提升速度较快。

  在2014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有所增强,这类产品的收益类型多为具备预期最低收益率和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保证收益型,结构性理财产品在2015年将继续受到重视,一是因为结构性产品的固定收益投资部分在会计核算上可计入结构性存款,有利于增加银行存款规模;二是市场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回归代客本源的意愿逐渐强烈,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具备打破刚性兑付的产品类型之一;三是结构性理财产品通过低风险与高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满足中等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因此,2015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及参与银行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投资者对此类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将持续提升。

  信托投资因“类”制宜

  文/付鹏

  2014年,在一片质疑声中,信托业又走过了稳定发展的一年。托业经历了数年的高增长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进入了增速放缓期。

  在经济下行和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信托业结束了自2008年以来的高速增长阶段,信托资产增速持续放缓,个别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增速的适度放缓符合信托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利于行业的长久、健康发展,是夯实基础、谋求转型的必经之路。

  据格上理财统计,2014年,68家信托公司全员参与,共成立3704只固定收益类集合信托产品,纳入统计的2599只产品的总规模为4374.93亿元。产品成立数量较2013年增加了11.74%;成立规模较2013年下降了8.75%。

  兑付方面,2014年唱衰信托业的声音不绝于耳,市场上也确实出现了延迟兑付的风波,不过好在最终都以第三方接盘等方式安然化解,避免了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监管政策的升级是回顾2014年信托业不能回避的话题。2014年年初,国办发107号文明确了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功能定位,提出“推动信托公司业务模式转型,回归信托主业、运用净资本管理约束信托公司信贷类业务、信托公司不得开展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建立完善信托产品登记信息系统、探索信托受益权流转”等指导意见。2014年4月,号称最严监管的“99号文”则主要从风险管控、业务转型、监管机制等三个层面来规范信托公司的发展,着重提出了建立流动性支持和资本补充机制、清理非标准化资金池产品等切实有效的管控手段,要求充分贯彻“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信托文化。

  2015年的信托业注定将被赋予更多新常态特征,也将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信托机构由于具有全牌照的天然优势,在投资战略新兴产业的力度上有着不容忽视的竞争力。但投资者也应看到,不同信托产品类别在2015年的走向也不尽相同,应采取不同的配置策略。

  政信信托:仍有投资机会

  2014年,为防止政府债务风险向信托业传导,信托公司对政信合作的基础产业类信托把控越加严格,发行规模有下行趋势,因此,基础产业类信托是这一年受政策影响最大的信托产品类别。但从实际上看,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信托业对政府主导的基础产业配置余额占比13%,直接政信合作占比仅为4.5%。整体来看,政信合作类信托问题不大,不仅如此,政信类信托这类优质投资品种,未来依然存在投资机会。但地方政府债务过重,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等都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投资者选择信托产品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筛选。

  区域经济环境

  选择好的区域的项目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掉大部分的风险,判断一个地区的情况是否良好,除了经济水平、收入水平、财政情况外,还应该看这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地理位置、发展前景等。建议投资者优选经济发达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再选经济水平较强的一二线城市、百强县等。

  融资主体资质

  融资主体是基础产业信托最重要的参与方,也是主要还款主体,其背景、资质、实力、市场关系、发展情况等都需要重点关注。具体来说,主要考量融资方的项目信息、企业财务信息以及融资方在期限内是否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指标。

  区域政府财政

  判断地方政府实力主要从行政级别、经济实力、财政收支、负债规模和渠道等几个方面入手,投资者可通过各地方政府、财政局、统计局官网查询。

  房地产信托:风险与潜力并存

  2014年,房地产信托单个产品风险的陆续暴露,虽未爆发市场所担忧的系统性风险,但也降低了投资者的热情。尽管问题房地产信托产品最后都以延期、信托公司兜底、第三方接盘等方式没有违约,但市场和监管层均已意识到,当前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已经存在较大泡沫,部分开发商也因过度开发而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房地产信托更是在近几年的快速扩张中积累了较大的风险。因此,2014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进一步加深,银监会对房地产信托的监管和指导趋严,就连信托行业自身也开始严控项目筛选。

  2014年下半年,房地产限购、限贷相继取消,楼市松绑迈入新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未来持续增长的刚需人群将进一步推动房地产的发展。此外,本届政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是建立在长效机制上的,这一系列长期制度建设将会有效抑制投机性需求,促进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输血通道,房地产信托依然有无限前景。

  证券投资信托:信托中的黑马

  2014年,在信托各领域中增速最大的莫过于证券投资类信托。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受资本市场回暖影响,此前一直略显平淡的证券投资类信托摇身一变,成为各类信托中的黑马。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末投向股票市场的证券投资类信托规模较二季度末增加894.56亿元,同期房地产类信托仅增加36.86亿元,基础产业类信托更是减少了623.16亿元。在信托业转型升级的当下,又逢房地产信托、基础产业信托受到市场和政策影响较大,证券投资类信托的完胜可谓水到渠成,且随着市场对资本市场的看多预期,预计证券投资类信托还将继续发力。

  证券投类信托主要包括借道信托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和信托公司自主证券类产品,其中,占据主导是阳光私募基金产品。相较于术业有专攻的阳光私募机构,信托公司自主发行证券类产品还有待积淀和考察;而阳光私募资产管理人大多经历了中国股市20多年牛熊转换的实战考验,证券投资经验丰富。因此,2015年,阳光私募类产品可以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选项。

  在选择阳光私募类产品时,投资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自身需求

  投资者可以在投资顾问的帮助下,理清投资目标、投资周期、期望收益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

  了解私募基金

  掌握基金的业绩归因及投资风格;熟悉基金经理的过往投资经历,私募基金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及风险控制措施;了解公司基本面情况,如投研团队、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情况、管理规模等。

  构建投资组合

  根据自身投资需求,结合市场情况,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构建投资组合。并在未来根据投资需求的改变、市场波动及私募基金本身的变动,动态调整投资组合。

  创新型信托:投资须谨慎

  2014年,除了传统信托产品有所变革,创新型信托业带来了一场信托产品的历史性革命。过去几年,市场出现的艺术品、钻石、红酒,甚至猪肉等另类创新信托,或因产品不够成熟未能形成规模化,或因投资标的不确定性较大,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从此一蹶不振,总之,信托创新之路似乎不那么顺畅。但是,近两年随着土地流转、家族信托等颇具发展潜力的信托产品的出世,创新型信托再次走进投资者的视野。尽管目前上述两类信托尚处在初步摸索阶段,但产品长期、规模化发展的可能性较大,让投资者看到了创新型信托的希望。

  此外,这一年,信托业还研发了保险金信托、消费信托等思维更加发散、结构更加大胆的创新型信托类产品。其中,首款互联网消费权益信托“百发有戏”更是集合中信信托、百度金融、中影股份及德恒律所等多家翘楚之力联合打造,这种多跨界尝试、合作也让信托机构脑洞大开,给全行业未来的创新之路打开了新的方向。

  这些创新型信托的衍生,一方面反映了信托业积极探索业务转型,对各领域各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也是特定经济环境下信托业被动与主动创新的产物。尽管这些创新型信托目前尚不成规模,但却是在不断培育创新的土壤,抑或成为未来的趋势和主流产品。不过当前,对于创新型信托的投资,投资者要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房地产市场将面临分化

  文/徐建明

  作为中国个人财富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操者,房地产市场是笔者绕不过去的话题。中国人财富配置最重要的领域就是房地产市场。因此,多年来一直在观察和跟踪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沉浮。故不揣浅陋,将笔者对2015年及之后几年房产市场未来趋势的看法与大家做个分享。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终于在犹犹豫豫、跌跌撞撞中度过了多事的马年。在接下来的羊年及以后的岁月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是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对中国2015年及未来一段时间房产价格的趋势,笔者有以下观察和判断。

  一二线城市房价企稳

  由于房产政策还有一定的调整空间,货币政策也会进一步放松,因此,2015年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全国房价综合指数可以延续2014年的平稳微幅波动的走势。在房价综合指数基本平稳的背景下,将有更多经济不景气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价格会出现破位下行,也就是俗称的“鬼城”会越来越多。

  2015年,一二线大城市的房价基本企稳,不会出现大幅下跌,但并不意味着之后永远不会下跌,只是它们会是最后下跌的地方。当大城市的房价也开始下跌后,中国房地产价格综合指数将出现显著的调整。当然这在2015年不会发生,但在2016~2017年发生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中国房地产价格从整体上回归合理之后(这个过程会经历若干年,大约会到2020年前后),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其房产的价格将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北上广深等超级大城市和大部分一线大城市的房价会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而逐渐回归并且会再创新高,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产价格将长期在低位徘徊。介于这两类城市之间的中型城市其房价趋势会出现分化,其中重要的变量是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如果一个城市在未来能够持续吸引到外来人口,且人口总数还在不断增长,则房价的总体趋势是乐观的。反之,其房价很难有所作为。

  房产市场将进入品牌时代

  未来,除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房价差距进一步拉大以外,同一个地方的房子也会由于其房产本身的品质和品牌而产生巨大的价格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将促使房地产市场的成熟。目前几万家中小房地产企业中的大部分会在2015年及以后的若干年内逐步消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会破产,大部分中小企业是通过被收购兼并来退出房产市场的。房地产企业将向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和市场细分方向发展。

  在细分的房产市场中,养老地产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几年会迅速释放并不断增长。之前在这个领域一直投入而不见回报的企业将迎来转机并将在一个十万亿规模的巨大潜在市场中占得先机。与之对应的旅游地产,笔者对其长期趋势并不看好。风景区从来就是只适合“到此一游”而不适合长期居住。中国人还没有也不可能奢侈到在一个一年只住几天,最多几十天的地方拥有一套不动产。

  房产投资方式改变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也将引发中国人房产投资方式的改变。与房价回归相对应的是房租收益的稳定上升,这将使中国房产租金的回报率显著上升。人们将不再是简单地持有房产等待其升值然后卖出这种单一的投资方式了。房产投资者将越来越多地从单纯价格升值的方式转变为获取租金收益的方式。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房地产投资方式的转变和多元化还将体现在房产资产的证券化,投资者将可以通过持有证券化的房地产资产来配置这类资产并获取投资收益。这将具体表现在房地产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产品、房地产投资公司和房地产租赁管理公司,甚至会出现房地产银行、创新的房地产投资网络平台等。

  商业地产出现分化

  互联网浪潮正在颠覆式地改变我们的购物模式,这将严重冲击商铺市场,直接影响到商业地产市场。预计2015年小商品零售的将会出现关店潮,零售商铺将面临转型的阵痛。能否有效地转型将决定商铺的生死。如果零售商铺可以成功从商品的提供商转型为服务的提供商,那么这类需求不仅不会过剩,还会进一步增加。

  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变方向。这种转型的成功之日才是中国经济真正浴火重生之时。在这一过程中,商业地产的分化会更加严重,大城市和超级大城市中的办公楼需求仍然持续旺盛,但中小城市的同类地产将出现显著过剩。特别是各地政府跟风开发的大量开发区、园区等商业用房的供应将明显过剩,当然,由于其非市场化的操作模式,不存在价格调整的问题。

  笔者手札

  笔者对房产价格趋势的判断基于认同以下逻辑:第一,房子只有给人住时才有价值。如果一个房子现在没人愿意去住,未来很可能也没人愿意去住的话,这个房子的价值就无限地趋于0。第二,房产价格的变化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供需决定的,与成本无关。第三,居住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拥有房产不是人的基本需求。因此购买房子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刚需,买房子还是租房子完全取决于对房价趋势的判断。第四,政府的产业政策可以对该产业走势产生短期的影响,但一个产业的长期趋势一定是由市场本身决定,而不是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的。

  以下是笔者判断2014年中国房地产价格趋势的依据。

  (1)中国人口已达到峰值,人口的增长已非常缓慢。

  (2)从相对刚性的需求来说,90后是接下来购房需求的主力军。但1990年后出生的人口数量逐年减少,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当地户口新出生人口在20世纪90年代短短10年中几乎下降了一半,全国来看新出生儿数量也下降了30%。

  (3)城镇化已基本结束。虽然按照城镇、农村户口数量比例来说,我国城市化率还不到60%,但实际能够转移到城镇来生活的人口已经基本转移完成。

  (4)中国人口的迁徙还将长期存在,未来中国人口的分布将进一步集中。主要的流动趋势是:中小城镇的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迁徙;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迁徙。而且流动的人口都是“高能”人口(高能人口指那些现在或未来将拥有显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财富数量的人群)。

  (5)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增速在这个期间还会不断下滑。随着经济增长的逐步放缓,居民收入的增长也将同步放缓。

  (6)经济的不断走低必然导致政府维护房价稳定的冲动,从行业政策到货币政策都会进一步放松。

  (7)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水平整体明显过高。

  (8)2015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里强势的美元将引发资金回流美国。

  本文中提到的房地产市场,除非特别说明,都是指住宅商品房市场,完全由政府政策主导的特殊类别房地产市场价格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本文对房地产市场的有关分析结论不构成对任何人具体的理财操作建议。

  迈过两道坎

  黄金价格呈涨—跌—涨态势

  文/本刊记者 金梦媛

  2015年上半年,金价难有持续性上涨的可能,而实物金需求的回暖则决定了金价不会出现较深的跌幅。进入下半年后,温和回暖将成为金价走势的关键词,把握好入场时机至关重要。

  进入2015年之后,黄金价格迎来开门红,截至1月20日,年度涨幅已经接近8%,且短期内强劲反弹的走势有望延续。在新的一年里,黄金价格将出现怎样的变化?黄金投资者又应该如何布局?顶金贵金属董事长兼总裁夏宇飞提醒投资者,全球经济大环境是决定黄金价格大趋势的根本因素,因此首先要对黄金的基本面背景进行梳理。

  2014尘埃落定

  2014年,现货黄金价格经过了一番涨跌轮回后已经尘埃落定,年度跌幅为1.76%。回顾一年走势,几个标志性的事件主导了当年的价格拐点。年初美国酷寒天气的意外袭击导致美国经济数据全面陷入低谷,欧洲地区经济复苏相对温和,造成美元对外贬值,给黄金价格反弹带来机会。度过严冬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同时全球其他经济体则出现了复苏乏力的迹象,美元指数正式进入强劲上涨周期,给贵金属带来沉重压力。

  在黄金价格的波动过程中,地缘政治一直是一个关键性的变量,乌克兰危机一度令全球资本市场陷入恐慌,避险情绪在2014年6月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一波反弹。然而,美联储宣布逐步退出QE成为2014年度黄金价格的最大利空,促使金价在下半年逐步下跌。同时,欧元区经济徘徊在通缩边缘,欧洲央行实施“欧版QE”的预期又令金价的跌势加剧。此外,亚洲实物黄金需求低迷,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价格暴跌也是拖累黄金价格的因素之一。

  2015难有持续大涨

  大多黄金投资者所期望的,不外乎是一个持续性大幅上涨的好年景。然而2015年黄金是否有望上演持续性大涨?夏宇飞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表示,令黄金价格出现持续性大幅上涨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全球范围内高通胀预期的出现。例如,黄金价格曾受美联储实施QE1和QE2预期的影响而暴涨。其背后的逻辑是,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将令信用货币贬值,导致物价水平全面走高,进而演化为高通胀甚至是恶性通胀。流动性泛滥则可能推动风险资产价格暴涨,形成资产泡沫,累积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方面要对自身资产进行保值,同时还要规避泡沫资产崩盘风险,所以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追捧。

  “而这种情况在2015年恐怕不会发生。”夏宇飞说。在原油价格暴跌的影响下,各经济体面临的难题是避险通缩,而不是预防通胀。目前阶段全球通胀水平还处于下降的过程中,这也是各大央行“毫无顾忌”地扩大宽松的原因。虽然央行的“放水”行为会推高通胀,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至少目前还没有通胀上升的迹象,因此2015年通胀水平不太可能大幅走高。所以,高通胀预期触发的黄金价格大涨不太可能出现。

  另一种可能令黄金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是地缘政治。地缘政治危机甚至是局部战争都会在短时期内快速推高黄金价格,影响力不可小觑。但是夏宇飞指出,地缘政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况且,地缘政治危机虽然会令金价剧烈波动,但不足以改变黄金的长期趋势,因此投资者不能因为地缘政治因素来认定黄金价格的大趋势。夏宇飞说:“好在对于黄金投资者来说,这一点并不构成投资的难题,大家只需在危机出现时再入场做多黄金即可。”

  温和上涨概率大

  虽然上述两种让金价持续大涨的条件难以满足,但温和上涨在2015年将是大概率事件,主要推动因素就是全球经济进入复苏周期,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

  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工业活动将在2015年显著增加,这令作为工业原材料的能源以及基本金属价格回升,黄金的工业需求上升将带动价格反弹。同时,经济前景的好转也令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复燃,黄金首饰作为一种奢侈品或者饰品,其销量也将提高。夏宇飞分析认为,根据经济周期中实体经济和商品价格的关系,股市往往会提前反映实体经济走向,是最高反映经济复苏的品种。在股市进入繁荣期之后,大宗商品价格也将全面上涨。目前欧美主要股市都持续走高,而大宗商品的熊市还在继续。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有望结束跌跌不休的现状,届时牛熊拐点很可能出现。所以,黄金价格出现温和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夏宇飞认为,影响2015年金价运行的积极变量还有亚洲实物黄金需求回升。多家机构投资者都在金价预期中将亚洲实物金需求作为主要的利好因素。随着中国春节传统婚嫁季来临,以及A股市场投资风险的显现,黄金无论是作为饰品还是投资品,其吸引力都将回归。印度方面,政府已经放弃了黄金进口80:20规则,且降低进口关税的呼声渐高。随着印度黄金进口的阻力减小,印度国内的实物黄金需求将得到充分释放,和2014年相比,进口量有望上升。所以,今年亚洲实物黄金需求将再次成为支撑国际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国际金价的持续低迷已经令很多矿产商损失惨重,产业已经基本完成前期的阶段性整合。而当产业整合仍不能弥补金价下跌带来的损失时,减产就成为矿产商最后的选择。矿产金供应减少将阻止金价的下跌,利好黄金价格。

  上涨前的两道坎

  夏宇飞提醒投资者,在经历了诸多风险事件后,黄金价格上涨还有两道坎需要迈过去,一个是欧洲央行实施QE,另一个是美联储加息。欧元区现在已经陷入技术性通缩,虽然这不代表该地区进入实际通缩,但形势已经相当严峻,欧元区经济正徘徊在萎缩边缘。作为欧元区的中央银行,欧洲央行的压力很大。德拉吉在最近的表态中重申了实施QE的决心,但也承认在3月前不太可能实施QE。近期该行的多位官员也表示正在为QE做准备,市场充斥各种猜测。现在看来,欧洲版QE已经势在必行,在落地之前,欧元汇率都将持续下行,对黄金价格不利。

  另一道坎则是美联储加息,目前较为集中的预期是6月份启动加息,提前加息的呼声也很高。美联储加息和绝大多数其他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相背离,这和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背景相符合。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资金加速流入美元资产,推高美元指数。黄金价格和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8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那么强势美元将是黄金价格反弹之路上最大的障碍。虽然2014年12月中旬以来,黄金价格多次出现和美元指数同涨的局面,但这毕竟属于非常规现象。所以,在美联储加息的靴子落地之前,金价的持续性反弹将受到考验。

  把握入场时机

  夏宇飞预测,2015年黄金价格的运行轨迹为:上半年先涨后跌,下半年温和上涨。

  之所以判断上半年金价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度持续性的上涨,原因是欧版QE和美联储加息两大潜在利空决定了基本面不具备支撑金价趋势性走牛的基础,且全球范围高通胀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实物黄金需求的回归以及矿产成本方面的支撑也令金价不太可能出现深幅下跌。所以,上半年黄金价格将宽幅震荡,且先涨后跌的概率较大。进入下半年以后,如果欧版QE实施,美联储加息落地,黄金价格有望展开温和上涨。与之对应的交易策略也应该以中短线为主,在1230~1250美元/盎司可以适当买入,目标在1330美元/盎司附近。随后可以择机做空,等待价格再次探底。在主要利空因素出尽之后平仓,并反手布局多单。主要交易思路就是如此,可根据关键性的金融事件对入场时机进行调整。

  监管进入快车道 行业细分升级

  投资P2P需择优而栖

  文/本刊记者 焉靖文

  2015年将是P2P行业洗牌的一年,监管政策出台、行业细分加剧、经营模式创新等都将相继演绎。翻过2014年这座山,P2P从蓝海演变为红海。对投资者来说,平台的安全性将比一时收益的高低重要得多。

  从本源来说,P2P是个舶来品,于2005年诞生在英国,并于两年后以“个人对个人”的信贷模式开始在中国资本市场出现。屈指算来,这一模式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已有8年。在这8年中本土P2P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互联网金融就是其实现这一飞跃的关键契机。

  2014年,P2P发展迅猛,交易总额已突破2500亿元,相较于2013年892亿元的总量增长近200%,平台数量激增。一方面,线上P2P在2014年真正成为了盘活民间小额闲资的一种有效渠道,这种渠道在为小微经济体输入流动性的同时,也为大众投资者带来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诈骗、跑路等丑闻也在这一年让整个行业操碎了心。

  虽然2014年P2P创新成绩斐然,但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来说,变革没有完成时,探索永远在路上。2015年的P2P将把创新的目光投向何方?投资人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P2P投资环境?几位P2P平台的掌舵者如是说。

  安丹方,金信网首席运营官

  随着征信发展步入快车道,未来P2P平台将更容易地从专业征信机构获得个人征信信息,这对于平台的技术开发、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也都是一种挑战,基于此,金信已经开始布局大数据风控。

  2015年,P2P行业将迎来行业监管细则的出台,届时,市场将迎来一轮最大规模的洗牌,淘汰一批经营不善以及假借P2P平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平台,让一些有实力的公司顺利发展起来。但是,即便监管出台,2016年之前P2P行业依然会野蛮生长。

  我们要以10年为单位来看这个行业的发展。8年前,中国已经有人在进行P2P的尝试,而直到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P2P才开始真正热起来。而随着理财群体对P2P的进一步认可,加之监管的逐渐到位,那时候才是行业惨痛厮杀之时。

  从单个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愈来愈多的资本开始进入P2P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P2P行业将会是朝着细分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互联网金融需要涉足传统产业的产业链,而产业链金融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一个核心企业为枢纽,围绕其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产生的企业经营贷款,是值得尝试的。金信未来也将在产业链金融进行有益的探索。

  对于未来,金信提出的是“O2O+大风控”战略,坚持在O2O模式上进一步深耕,开设不同层次的落地服务中心,包括高端的品牌体验店和更为接地气的社区店。

  此外,金信将对借款人做进一步的细分服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融资解决方案,再通过平台的规模化效应,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例如企业的股权划分、个人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产生针对不同群体的定制化金融服务。

  随着征信发展步入快车道,未来P2P平台将更容易地从专业征信机构获得个人征信信息,从不同层面对个人信用等级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未来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作为自己风控的补充,对于平台的技术开发、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也都是一种挑战,IT技术能力较弱的P2P平台可能会被边缘化,因此金信已经开始布局大数据风控。

  临近岁末,P2P跑路、违约、倒闭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媒体渲染的“跑路潮”让投资者人心惶惶,捂紧了钱袋子。在我看来,P2P跑路已经被“妖魔化”了,投资者们不必大惊小怪,大可放平心态,转变思路来看当下的市场。

  纵观P2P市场,平台跑路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类是平台本身就是骗子平台,这些平台虚构各类资质,以极高的收益率做诱饵,通过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不断吸收资金,这类情形大概占了问题平台的半壁江山。另一类问题平台是由于经营不善而引发的延迟兑付甚至跑路,违规操作或风控体系不健全系主要诱因,如自设资金池,自身参与融资,最终资金链条断裂,无力偿还借款人的资金;或者是项目审核不严格,风控能力较差,经营中出现了较高的坏账率和逾期。

  P2P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伴随而来的平台倒闭、跑路仍将成为投资者的大敌。投资者又该如何在这样一个“混沌”的市场自处?我有两点建议。

  一是尽快转变理念,提高风险意识。我常说,中国的投资者被银行惯坏了,而银行则被政府惯坏了。以往投资者在银行购买了理财产品,出现了逾期等问题,只要闹上一闹,银行通常都会给以赔付,因此在投资者的潜意识中,购买理财只需看收益,因为无论如何银行都会兜底,投资者不会有本金亏损。而投资P2P则不同,2014年贷帮拒绝“兜底”的事情就着实让不少投资者体验了一把失重的感觉,因此只要投资P2P,就要做好亏本的准备。

  第二,合理资产配置,择优而栖。虽然跑路事件频频发生,但不是所有平台都不靠谱,投资者只要不断提高认知能力,不被一些“高收益”诱饵所忽悠,P2P理财还是不错的选择。

  惠轶,花果金融CEO

  毫不客气地说,目前的P2P行业起源于小微,而未来,则会死于小微。

  在很多人眼里,小微是片蓝海,就我看来,这里面是有色差的。应该说,小微贷款从来就不是蓝海,特别是到了2015年。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融资贵、融资难的确是一个问题,但这个现状并不是近两年才发生的。表面上来看,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而从本质上来说,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无法从中获利。

  为什么不赚钱?从贷款方的角度来说,给一家小微企业贷款10万元需要耗费的人力成本、程序成本,和贷款2000万元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何小微贷款的需求一直有,但这个需求却一直无法满足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迄今为止,在小微市场深耕的企业,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就算大家认为成功的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格莱珉虽然成功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P2P的雏形,但它带有很强烈的公益性质,而从本质上来看,格莱珉银行并没有获得盈利。从商业上看,这种模式不具备可复制性。

  赚不到的钱的项目,即便是蓝海,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做。而P2P平台为什么把小微市场看作蓝海?纷纷从这个角度切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

  首先相对其他切入点,服务小微的难度低得多。当一家P2P平台尚小的时候,是没有议价能力的。而小微业务作为一个起始点,难度不大,更易于平台操作。而当一家平台到达一定的业务规模,特别是在募资能力、品牌、融资价格上拥有一些掌控力或话语权后,则会更加关注商业模式和赢利点。

  但如果此时达到一定业务规模的平台继续只做小微的话,跑路或倒闭的可能就会加大。网贷天眼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跑路的P2P平台达287家,比2013年增长了282.67%。我相信,如果2015年各家平台还是紧盯着小微这一块,未来这个数据会更为庞大。截至2014年年底,P2P线上平台已超过1700家,按照正常的企业发展规律和目前P2P市场真正的容量估算,未来三年后健康存活下来的P2P应该在300家左右。这意味着将至少有1400家平台会通过某种方式退出这一舞台,这种方式可能是并购,也可能是经营倒闭,还有可能是跑路,但总而言之,一两年内行业的洗牌力度将会很大。

  这就要求在同质化严重的P2P市场,各家平台需要找到更具市场前景的领域,可以说,所有的平台都面临转型问题。

  往哪里转?资产证券化是现在业内比较认可的一种方向,而我更为认可的一个观点是供应链金融。2015年P2P新增业务规模中预计将有40%左右落到供应链端。

  在中国金融市场内,除了传统的小微业务有待发展之外,在传统领域中,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供应链金融划分之细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无论是行业上的门槛、地域上的门槛,还是不同细分市场的护城河,都导致供应链业务的进入难度很高。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很大。仅仅着眼A股市场,便可发现这一领域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根据粗略估算,整个供应链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P2P能够触及的规模是2万亿元左右,这个市场空间很大,足够P2P企业在这个领域中继续跑马圈地。

  如果按照大家比较认可的数据来估计,2014年市场规模大约为2500亿元,2015年预计将到5000亿元,会有2500亿元新增,其中40%会出现在供应链业务当中去。

  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P2P的终极目标,不外乎两条途径:要么最终变成一个“银行”,要么变成一个“投行”。而最基本的出发点则是朝着更加专业的金融机构化的方式谋求转变。

  寇权,邦帮堂总裁

  2015年,P2P的探索方向是精细化、垂直细分化、模式创新、增值服务等,创新趋势主要在垂直细分市场方面。

  P2P行业因同质化竞争激烈,造成资源浪费、恶性竞争现象普遍,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2015年监管政策呼之欲出,P2P平台将会进入残酷的洗牌期,个别平台可能会出现经营不善倒闭、资金链断裂、上市公司收购等现象。在这期间,投资者需要多关注行业形势,以便第一时间了解监管情况,选择合乎监管要求的平台投资。在监管未明之前,投资者要擦亮双眼,尽量选择有实力、有背景的平台投资。

  从行业内部来说,P2P在2014年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一些平台致力于为小微企业紧绷的资金链输氧,一些平台将目光投向了大型国企的应收资产,这均是掘金供应链金融的典型方式。另一些平台则转而谋求和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向P2F的模式进行着延伸探索。还有一类平台则始终坚守着P2P的本质——个人对个人,专注于为个人借款人提供消费信贷、小额资金融通。

  随着行业的发展,P2P的差异化竞争将更加明显,专业化市场将开始形成。P2P目前已经涉足个人市场、小微企业市场、电商市场等;未来,随着行业逐渐壮大模式创新将成为聚焦点,据目前市场行情分析来看,产业园区型P2P模式将成为P2P行业发展新趋势。

  2014年,邦帮堂首创园区型P2P+O2O(Person to Person+Online to Offline)的新型出借模式,在成功升级P2P模式的同时,又在P2P网贷新的发展方向上做出了有益尝试。在互联网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宏观背景下,邦帮堂抓住了时代趋势,率先将移动物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完美融合,进一步增强了风控的透明性。以移动物联网为基础,邦帮堂通过对企业运营场景及其水、电、煤等使用情况的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使投资者清晰可见借款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并增强对企业生产图片、数据等素材的及时输出,将园区内一个个运转良好、井井有条的企业运营状况一一呈现在投资者面前,充分展现融资企业的优质可信。

  2015年,运营邦帮堂平台的紫貔财富将铺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活动,应用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以线上服务为前端,线下设置遍布全国的网点体验店,通过门店活动及活动组织,实现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未来,邦帮堂将搭建一个透明的“监察平台”,投资人可以在平台上看到企业生产状态,生产监控实时上传至P2P平台,投资人随时可以看到资金运作的全流程,这样能解决资金流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融资更加透明和安全。

  在风控体系上,邦帮堂P2P平台自诞生之日起便构建了一个具备银行级风控标准的顶级风控体系和风控团队,并在严苛甄选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商、信用评级公司及律师事务所等合作机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严谨的交易监控与预警等风控措施,以保障投资人资金的安全。自上线以来,邦帮堂已经陆续接入了深圳鹏元征信、北京安融惠众和上海资信等三家征信机构,成为目前业内征信数据最全、征信体系最完善的P2P平台之一,给平台风控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4年P2P大事记

  4月10日 阿里巴巴杀入P2P

  阿里小微金服旗下理财平台招财宝正式上线,以期限更长、收益率更高的定期理财产品与余额宝形成互补,“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是阿里赋予招财宝的定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无异于匹配借款人与投资人的P2P网贷平台。在此后的8月、9月,京东金融及搜狐集团陆续宣布进入P2P行业。拥有大数据及用户优势的互联网企业的加入,卷起了P2P融资的血雨腥风。一时间,业内形成国资系、互联网系、风投系、金融系四大P2P主流血统。

  4月21日 银监会明确P2P红线

  银监会处置办负责人刘张君在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P2P网贷平台业务边界有四条“红线”:一是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二是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运作,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2014年7月,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在出席“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时透露对于P2P的监管重点:第一,对P2P机构,应当明确定位其为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

  第二,有一定的行业门槛,要有资本金的约束,具备一定的风控能力,资金要进行托管,不能汇集资金;第三,不汇集资金,在途资金和投资者的资金都要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托管,不得承诺贷款本金的收益,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第四,应该有明确的收费机制;第五,对投资者进行保护,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开展必要的外部审计。

  8月28日 红岭创投坏账

  “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在红岭创投社区发帖称“利空来了,慢慢消化吧”,公开承认该公司涉及总额1亿元的融资项目可能逾期,明确将此项目作为坏账处理,由红岭垫付本息。导致红岭创投产生坏账的4个项目的融资方分别为广州翠月纸业、广州琳烽信纸业、广州鸣瑞贸易、广州金山联纸业,分别通过红岭创投融资2000万元、3000万元、2500万元、2500万元,共借贷1亿元,4个借款项目被拆分为14个标的,涉及投资人数4567人,人均投资金额为2.19万元。

  10月13日 “网贷第一案”开庭

  深圳网贷平台网赢天下于2013年4月上线,利用赢天下网络借贷平台发布年化20%左右的高额利息和1%~4%的奖励虚假投资标的,吸引投资人,通过银行转账到该公司指定的个人账户或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到网赢天下公司账户。案件牵扯投资人多达1009名,被骗金额约16652万元。该案迄今为止骗取金额最大的一起网贷诈骗案,被称为“网贷第一案”。

  11月17日 贷帮拒绝兜底

  第一例P2P公司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投资人损益自负。贷帮网合作机构前海租赁转让的2014年5月19日到期债权出现逾期。截至11月19日,贷帮网已出现1280万元坏账,牵扯投资者500多人。其总裁尹飞表示“将走法律程序,不会对此次坏账波及的投资人进行本息担保垫付”,此言一出,顿时引发业内热议。尹飞说,不兜底并不意味着贷帮网在这个事情上没有责任,不愿意承担责任。贷帮网公司一定是有管理责任的。希望能借助司法机关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贷帮网会严格按照判决结果执行。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money.sohu.com true 搜狐理财 https://money.sohu.com/20150331/n410538922.shtml report 31833 2015年投资理财导航岁末年初,温故知新成了投资者之间的主要话题。2014年的投资理财市场,风头几乎被A股市场尽数抢走。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资本市场2592
(责任编辑:陈彦娇)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