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姝妤实习记者 战传磊 陈思源
“现在90天左右期限的理财产品少、起购金额高、收益率低!”某大型国有银行理财经理如是向记 者介绍。《金融投资报》记者调查中发现,上述情况多发生在国有大型银行方面,且并非个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型银行对年终可能发生的“钱荒”所做的提前布局是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多数产品募集期跨十一
本周,《金融投资报》记者在成都多家银行走访发现,银行已悄然改变策略,在理财产品募集期、周期、以及收益率上做起了新文章。主要体现在部分银行产品募集期延长,多跨“十一”黄金周;其次,90天期理财产品减少,周期多跨年;另外,年终到期产品收益率走低。而上述情况又多发生在五大行上。
近日中国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数量较多,有10余款产品募集期跨“十一”黄金周。其中周期为90天产品的仅有两款,预期收益率虽达到5%但起购价较高,为10万元,就上述两款产品记者咨询该行某网点理财经理。“这两款产品收益率还可以,但风险和起购金额都不低”该理财经理如是说,他建议记者选择周期较长的高收益、低风险产品。
记者登录中国工商银行官网理财产品界面发现,与中国银行一样,该行理财产品种类繁多,周期多为50天左右和100天以上,90天理财产品有两款,收益率分别为5%和2.3%,而预期收益率为5%的这款产品起购金额达50万元。26日新发行产品募集期均跨“十一”黄金周,90天期产品只有一款起购金额为50万元。
农业银行发行的“安心得利”、“本利丰”、“汇利丰”等系列多款理财产品也避开了90天这一特殊周期。类似的情况在交通银行、建设银行都有体现,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方面,因其理财产品发行量有限,上述情况不明显,贵阳银行25日新推291天5.6%和155天5.3%的两款产品。
选择理财产品要灵活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九月第二周67家银行共发行了526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较第一周增加6家,产品发行量增加24款。第三周,59家银行共发行了474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较上期报告减少8家,产品发行量减少52款。上述数据可见,本年度三季末,多家银行对理财产品提前发力,而进入九月下半段多家银行已开始收紧理财产品发放量。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让不少投资者对眼前的理财产品市场产生疑问。“7月初买的80多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有6%还多,现在这些产品周期都变长了,收益率还不高,不知道该不该买了,”成都退休职工王先生有着这样的疑惑。
王先生的疑惑并非个例,对此中国工商银行理财经理潘晖表示,“类似6月末的那种接近7%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很少见,主要是那一时段银行受“钱荒”影响所致,那样的情况再次出现的可能很小,类似三季末这样的节点,4%到5%左右的预期收益比较合理。”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时间段恰逢三季末和双节,多家银行采取的理财产品销售策略有所不同,有的银行早在9月前半段就已经在发力销售理财产品了,而有的银行想在中秋节、十一期间着重发行。周期避开90天主要原因是要避开年终结点,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但不建议选择购买周期过长的产品。
中国银行AFP金融理财师刘伦锴建议,投资者可以选择周期较短的年前到期产品,不排除年末有银行推出更高收益产品的可能。同时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做多手准备,灵活选择,长短期产品分别持有。
作者:周姝妤 战传磊 陈思源 (来源:《金融投资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