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保险是金融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我总感到,其实在金融业里面,保险业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谈到金融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银行,其次想到的是债券、基金,保险可能最后才附带提到。从资产规模来看,保险业资产规模也比较小,和银行业100多万亿比,保险业只有8万亿左右,确实比较小,也是被边缘化的原因。
如果说保险是金融的话,保险活动里面和金融业及其他部分联系最紧密的就是资金运用了,也就是保险投资。去年一年,整个保险行业平均的资金运用收益率不到4%。大家觉得这个收益率怎么这么低,去年上半年的时候,银行存款的利率还在5%以上。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当时保险公司投资渠道还没有完全放开,二是股市资本市场不是很好。到去年上半年,保险公司资金、股票的投资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负收入。要提高资金收益率,资金运用渠道应该放宽。当然,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防范保险风险的要求,可能就更高了。
那么对于资金运用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应该说从文字形式上看,变化都不大。最新的规定是这样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一、银行存款,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三、投资不动产,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第四是个兜底条款,其实很多都在“其他”里面。
2012年7月以后,距离现在刚刚一年,保监会陆续发了13项资金运用的规定,关于某一个问题一下发这么多文件,历史上比较少见。多数文件是10月中旬以后发的,发了十多个。这些个文件将资金运用的渠道大幅度放开,取消了多项审批项目,保监会这个动作被称为“资金运用新政”,不是小的调整。现行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未上市公司股权、金融衍生产品及其他金融产品。
我们和国外同行交流资金运用时,说的第一项都是银行存款,国外的保险公司认为银行存款不算投资,不算资金运用。钱周转的时候,临时存入银行,他们没有把钱存在银行当作一种资金运用形式的。没有一个国外保险公司说,有一部分钱存在银行去升利息增值,但这在中国的确是一种形式。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去年上半年的时候,还百分之五点多的,大额协议存款的年息将近6%。
目前保险业的资产结构大概是,银行存款占30%,有价证券占60%。有价证券包括国债、金融企业债券、一般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剩下的10%是不动产、未上市公司股权和其他投资。也就是说30%是银行存款,60%是有价证券,10%是其他投资,包括不动产。不动产开放了,带来很多投资机会,大家都期望很高,保险公司可能会大举进入不动产市场,但事实上不动产占的比重很小。
保险公司的资金收益率,总体看比较低,起伏比较大。2009年比较高,2010年就不到5%,2011年3.6%,去年2012年比较低。2008年的时候还不到2%,更低。总体上保险资金收益率比较低,也不太稳定,这和投资渠道比较狭窄有很大关系,而现在资金运用渠道已经很宽了。
和国外相比,还有什么国外能做我们不能做的,主要的一项是国外有很多新的投资工具。那国外能做,我们也能看明白,我感觉中国也可以做的,有一项就是抵押贷款。
国外保险公司是可以做抵押贷款的,就是对企业贷款,企业有抵押又可以贷款。你看国外的财务报告,日本保险公司的抵押贷款大概可以占总资产的15%~20%,这个比例是相当大的。美国保险业抵押贷款可以占到总资产的5%~10%,但是我们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放开的地方。为什么国内不放开,我认为是这么一个想法,发放贷款是银行的业务,既然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它的业务范围就有一个边界,贷款是银行业务,所以保险公司不能做,因此没有让保险公司对外发放抵押贷款。我估计可能是这么一个原因。除了抵押贷款以外,我们能够想到的、保险公司能够做的,基本上全都放开了。
保险公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机构,资金运用的渠道放宽,有利于保险资产增值。虽然资金运用渠道放得很开了,但是保险公司原来的结构,并没有马上发生什么变化,保险公司还是持很慎重的态度,对于进入不太熟悉的领域、风险大的投资项目,保险公司还是相当谨慎的。
下一步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研究各种资产的风险,如果资产结构真的发生了很大变化,保险资产结构将更趋复杂。那么这些资产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怎么评估这个风险,如何在进行偿付能力监管的时候,对资产价值进行计量确认,这可能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能够对资产的风险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估,才能对偿付能力进行监管,才能有效防范保险公司的风险。
(作者为中国保监会前副主席,本文根据作者2013年8月16日在“鸿儒论道”的演讲“保险资金运用与资本市场”编辑整理而成,未经作者审阅。“鸿儒论道”是由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和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联合发起的公益性论坛)
作者:魏迎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