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度图片
|
“外币该花就花,没必要存着当‘家底"
“有外币就赶紧花掉。”说起外币理财,曾在国外工作的程先生有自己的想法:这几年人民币一直在升值,与其看着手中外币在贬值,不如把钱变成能保值的“东西”。
“买房子、家具,我都把存在银行的英镑换成人民币,该花就花。2009年买的红木家具,如今价格也翻了一番。我在英国工作时,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3∶1左右,如今跌到9.3∶1上下。我这一卖一买,可是赚了呢!”程先生认为,如今国家放宽居民购汇额度限制,想要出国旅游、留学,随时可以去银行购汇,居民没必要非存一笔外币当“家底”。“我的同事、朋友们每回出国,都大包小包地买东西,特别是高档商品,国外价格更便宜,谁还攥着外币舍不得花?”
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林女士谈起外币理财经历却连连叹气。“几万美元都躺在银行吃利息,可再不敢碰啥‘结构型理财’了。”林女士说。
原来,小林的哥哥定居美国后,每年都给妈妈汇养老金,几年下来老人攒了7万多美元。2007年股市大涨,小林妈妈看别人炒股发财,也想“折腾折腾”。
赶巧的是,2007年5月,银监会放宽外汇投资渠道,允许银行系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国外股票市场;9月又下发通知,明确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的“投资起点”,由3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调低为10万元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一下子多起来。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9、10月间,国内银行QDII发行量创下了每月25款的“历史纪录”。
小林选了一款三年期银行外币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说产品跟国外债市、股市等多个投资品种挂钩,‘东方不亮西方亮’,预期收益有10%甚至更多。当时欧美经济状况还不错,我想就算赚不到10%,怎么着也能跑赢存款利息、跑赢CPI吧?我把7万美元全投进去了。”
可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多家银行QDII折戟海外沙场。至2010年集中到期赎回时,正在运行的262款QDII理财产品中,累计收益率为正的仅有114款,不少浮亏达40%以上。小林的资金也亏了30%左右。“差不多有15万元人民币呢!真没法向老妈交代。”虽然银行做了补救措施,进行产品延期并配套人民币理财产品,但这次差点折本的投资经历,让小林从此对“外币理财”退避三舍。
200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25%。“按兵不动等于坐视财富缩水,真该早点换成人民币。”小林很后悔。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