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7月31日从北京消息人士处获悉,彭纯已于当日抵达上海,拟赴交行任职。
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彭纯回归交行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而经过一定程序后,彭纯有望担任交行新任行长。
目前交行行长一职仍由新任董事长牛锡明兼任。在不久以后,交行行长或将迎来新的专任行长彭纯。这位自1994年4月至2010年4月在交行工作了16年的“老交行”,曾是殷介炎、蒋超良、胡怀邦三任前董事长不可或缺的管理班子要员,将成为一名“60后”大行行长,与牛锡明形成“明纯组合”。
“行里从前形容彭行有四个关键词:‘少壮派’、‘改革派’、‘技术派’、‘低调派’。”某交行管理层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了对彭纯回归的欢迎之情,“如果从别的机构‘空降’行长,新领导难免要把各条线、部门、分行都摸一遍,先花上一年半载来熟悉业务,才能推行他的战略部署,但彭行对交行足够熟悉,对新职位磨合期会较短。”
“二次改革”提速
1962出生的彭纯在交行工作16年期间历任乌鲁木齐分行、南宁分行、广州分行行长,交行董事、行助,副行长。他之所以给业界留下“改革派”印象,是因为在交行的上一轮改革中,他曾是推动交行重组、引资、上市的一员功臣。
上述总行管理层人士透露,在交行全球路演公开上市过程中,彭纯就担有具体实施重任;在引入汇丰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彭纯也做了大量实质性工作。
本世纪初,交行以其独特的“自费改革”模式成为了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中的先行者、“弄潮儿”:在其他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方案未定之际,交行已主导设计出了领先方案,将改革思路从财务重组扩展至包括引入战投、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在内的成套综合方案。
用彭纯当时的评价来说,这是一套整体改革方案,主要有“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正是日后具有样本价值的“财务重组、引资、上市”三部曲雏形。
也正是因为有着大刀阔斧改革的思路和实战能力,彭纯被相中接替谢平担纲汇金总经理,于2010年4月离开了交行。在汇金的三年来,彭纯应对了农行上市的挑战,光大集团将近十年的重组亦落下帷幕,汇金由控股光大银行[微博]转控未来的光大金控的方案被认为是双赢的解决之道。
有观点认为,视角换位在银行的投资方,彭纯更能理性看清改革对于银行业发展的价值,而控股光大金控的方案,或许指明了金融混业经营的未来方向。
如果说彭纯作为功臣的“一次改革”使交行在上一轮股改中获得先机,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着手推进的“二次改革”,则是要从组织架构、产品创新、集团一体化管理战略等方面推动交行创新。
“彭纯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的回归能让‘二次改革’进行得更快更好。”上述总行管理层人士说。
“两化一行”落地
除了具有改革能力,彭纯的强项还在于有综合化经营的履职背景和业务能力,而这正是交行“两化一行”(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开资料显示,彭纯在任交行副行长期间还同时兼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微博]与交银康联人寿董事长。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本报表示,彭纯执掌交行后可能会使该行混业经营步伐更大。
事实上,由牛锡明担任董事长、彭纯担任行长的“明纯组合”,已被业界看作一个“有创新力量”的组合。交行近期的组织架构调整也被看作“暗示了该行未来的重心业务方向”。本报从该行内部获悉,交行已经将金融机构业务和投行业务从公司业务部独立出来,成立了金融机构业务部和投资银行两大一级部门;同时,金融市场部中的代客理财业务也独立出来,成为资产管理部。而此调整,亦和“两化一行”框架相契。
在今年6月份的股东大会上,牛锡明称,年内“两化一行”将推出实施路线图,和财务考核管理指标相适应。本报从交行内部获悉,“两化一行”落地方向是:提升海外机构和子公司利润占比,建设境内外市场的联动机制,做大跨境人民币业务和离岸业务,加强与汇丰合作的战略协同、指标量化、交叉营销。
兼任交行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的牛锡明在交行内部提出,交行的重点创新领域之一是做大资金交易型业务,由存量向流量、由持有向交易型转变;做大理财业务,建立表外的资产负债表,使理财扩大到1万亿。
“技术派”组合把信贷关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资产质量承压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交行也不出其外,如何在保持一定信贷增速和息差的前提下把好资产质量之关、做好风险化解,是交行新高层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彭纯的回归,对交行的资产质量控制是一个利好。”有银监人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
上述交行管理层人士则告诉本报,彭纯在任交行副行长时主要分管的就是风险管理。他表示,彭纯还是一个“技术派”,管理信贷风控不乏实战经验。
彭纯在任交行副行长期间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风控已成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并表示交行强化“风险管理的垂直性”。
除了彭纯,管了30年信贷的牛锡明也被业内认为是典型的“技术派”领导,这一届的交行高层因此被评论为“技术派”聚首。上述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本报表示,在银行业不良上行,比拼信贷“内功”的大环境下,交行的高层组合,是能够看清风险、不一味扩张的“务实”组合。
“利润的当期性与风险的滞后性容易使人们看到利润而看不到风险。”牛锡明近期在数个公开场合都作了这样的表述。
早在工行时期,牛锡明就分管对公业务,对信贷管理形成系统见解。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两年,工行开始分散信贷风险,减少对钢铁、冶金、水泥、纺织等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贷款;在牛锡明担任交行行长期间,交行提前布局信贷结构转型,坚持“三高三低”信贷调整方向,即提高个人、中小微企业和中西部贷款占比,降低或控制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和“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占比。
而眼下,在风险快速抬头的大环境下,交行何去何从?牛锡明在一次交行内部会议上定调:“银行比的是耐力,经营不看谁跑得最快,而看谁耐力最强。”对于信贷的收益,牛锡明要求将一些高收益“篮子”里的“鸡蛋”拿出来,放去不同的“篮子”。在牛锡明未来治行策略里,RAROC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