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团队设计的舞台 (图片由采访者本人提供)
王淼团队为音乐节设计制作的舞台现场图 (图片由采访者本人提供)
王淼(右)和同伴正在制作LED设备
3D近年来逐渐出现于多个领域,如3D电影、3D打印等等,重庆有几个大学生以3D投影作为创业项目,半年时间里营业额接近10万元。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对她们进行了采访。
重庆晚报记者 李栋 见习记者 刘润 摄影报道
创业受挫考虑转型
王淼今年23岁,是四川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大四学生。2011年9月,王淼得知学校对大学生创立微企设立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就和几个朋友商量。几个人抱着“成功了可以省学费,不成功也可以积累经验”的心态,既没有考察市场,也没有进行详细分工,就以平面设计为项目,创办了重庆市衍生文化传播工作室,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
“那时我对创业有一种冲动,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我们这个专业的大多数都是做平面设计的,所以当时想如果以此为项目做起来肯定游刃有余。”王淼称,“开始创业后我们才发现,平面设计的市场已经呈饱和状态了。我们没经验,接的很多单子都是人家给的二手单,费了半天劲到头来几乎不赚钱。大家越做越不开心,又不想放弃创业的念头,就开始考虑转型了。”
偶然介入3D投影技术
2012年寒假期间,王淼总结了一下失败经验,认为当初没有考察市场是个失误。大学生创业本来就不容易,抢市场抢不过别人,不如去相对空白的领域开拓,这样更容易立足。王淼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春节时一个好友得知我在创业,他向我推荐了3D投影,我上网看了相关的资料后,觉得这个技术很有趣,加上我的专业本来就有3D技术的基础,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利用假期开始对3D投影技术进行学习和考察。”
这一试不要紧,王淼考察市场后惊奇地发现,3D投影技术在重庆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寥寥几家公司在做。
“我和我的那几位朋友马上进行了分工,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别负责编程、视觉效果等。”王淼表示,因为专业的原因,对3D软件有一些基础,再加上老师、业内人士的一些指导,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他们对3D投影技术已经基本掌握了。
王淼介绍,所谓3D投影,就是实时增强视觉效果,通过编辑匹配程序、LED灯光等技术使舞台的视觉效果夸张化、物体的边缘更立体化,既能做到很梦幻的效果,又能使静态的物体看起来带有些微动态的感觉。
借力音乐节成第一笔单
2012年5月,王淼得知7月时贵阳要开一期迷笛音乐节,她正好有一个朋友是贵州文艺界的一位著名经纪人,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如果能够负责迷笛音乐节的舞台效果,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考验与推广的机会。”王淼通过那位朋友联系了迷笛音乐节在贵阳的负责人。由于有朋友推荐,音乐节主办人员也多是年轻人,对大学生创业比较支持,很快审看了他们的作品,并得到认可。最终,主办方把最小的一块舞台交给了王淼负责。
“虽然那块舞台只有112平方米,但这是我们的第一单,所以心里还是很紧张。不过音乐节正式开始后,我们心里松了一口气,因为效果非常好,主办方对此非常满意。”王淼表示。
这次音乐节后,开始逐渐有人上门找王淼谈生意。从那时起直到去年年底,又接了6笔单。所有利润都没有分红,而是用于买投影仪、3D打印机等设备,准备把事业越做越大。
成本收益
7笔业务营业额接近10万元,刨去相关成本,利润在40%左右。
创富秘籍
三点经验造就成功
看准市场空白。大学生创业基础薄弱,没有资金去拼市场,只有看准市场空白领域确立项目,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准市场空白几乎成功了一半。
专业技术。创业应该自己掌握其中的技术,即核心争竞力。工作中既方便,而且专业越精,别人也越不好超越。
利用活动进行营销。如果不是借力迷笛音乐节,恐怕也没人知道王淼的小公司。有了迷笛音乐节的成功案例,与别人谈判就具备了很大优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