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盈利弹性或增大
硬币的一面:太保净利减少55.33%、国寿净利减少55.6%、新华净利微增2.42%、拥有综合性金融优势的平安净利也仅增10.8%……在行业整体寻求转型的阶段,4大上市险企除平安、新华前
三季实现盈利增长外,太保、国寿业绩均同比大幅下滑。硬币的另一面:平安、新华、国寿均将资产减值计提增加列为利润变动的原因;太保虽未明确说明,但其对资产减值准备金也明显增长逾一倍,这正是利润增速放缓的实情。
多位保险分析师对4家上市险企大手笔计提减值准备金的态度是:计提减值准备金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增加了险企未来的业绩弹性。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更是对《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表示,国寿、新华的减值损失计提规模和增幅均超出了预期,在她眼中,这甚至成为三季报中的“亮点”。
表象
减值计提力度加大
今年前三季度,仅有平安、新华的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太保、国寿利润数据均大幅下滑,不过这只是表象。
“2011年股债双杀,2012年上半年有所好转,下半年又走下坡路,险企的投资均积累了一定规模的浮亏。而对这些投资浮亏的消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资本市场的回暖自然冲掉浮亏,另外一种方式就需要险企通过财务报表数据对其进行消化,即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 某研究机构的保险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解释到。
三季报资料显示,无论是利润实现增长的平安、新华,还是利润大幅缩水的国寿,均将资产减值计提增加列为利润变动的原因。而太保虽未明确说明,但其数据也表明,其对资产减值准备金也明显增长逾一倍。
中国平安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85亿元,同比增长10.8%。但从其单季利润看,第三季度实现的净利润为21.26亿元,相较第二季度利润79.85亿元明显减少,此前第一季度也实现60.64亿元的利润。对三季度单季环比下降的业绩,平安表示,“主要原因是股票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投资损失和资产减值增加”。
数据也确实显示,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增加,中国平安今年前三季度共计提资产减值损失80.83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28.31亿元,同比增长达185.52%;三季度单季计提25.93亿元,上年同期值为17.02亿元。
而另一家实现净利增长的险企新华保险也有同样“遭遇”。三季报显示,新华保险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4亿元,同比微幅增长2.42%,其中“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所致”的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数额由去年同期的7300万元大幅增长6432.9%至47.69亿元,其中三季度单季减值损失为27.53亿元,对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寿、新华的减值损失计提规模和增幅均超出了预期,在她眼中,这甚至成为三季报中的“亮点”。
另外两家险企方面,中国太保前三个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35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0.18亿元,同比减少55.33%。太保虽未明确列明原因,但其前三季度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去年的19.76亿元猛增111.3%至今年的41.75亿元,也使得“投资资产减值准备增加”成为利润被侵蚀的主要缘由。
中国人寿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28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5.6%,中国人寿亦解释为,“受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季报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中国人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290.24亿元,同比大增384.1%。
实情
减值准备是把双刃剑
凡事都有两面性。据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保险行业分析师的表述,增加计提减值准备减少了当期利润数据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增加未来的业绩弹性。
根据上述分析师的解释,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是投资浮亏在账面上的表现,加大计提力度更能体现险企的真实盈利情况,几家险企在三季度的减值损失计提规模增大后,四季度的计提规模就相对有限,届时的利润数据将相对乐观,因而四季度的盈利弹性或将更大。
数据显示,4家险企的减值计提都在增长,而市场更倾向于认为,中国人寿的减值计提已基本到底。中信建投研报指出,中国人寿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对业绩进行“洗澡”,其在2013年业绩弹性更大;其预计2012全年,中国人寿计提减值准备金将在300-360亿元之间,而太保、新华也仍将在今年四季度继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不过这位分析师也强调,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对险企的内涵价值并没有影响,“投资浮亏已经影响到公司价值,公司价值跟计提减值损失与否、计提多少无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