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行业大爆发的当下,在高端财富管理领域,本土私人银行赢下首轮。
民生银行和麦肯锡日前联合发布《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预计,中国未来三年的高净值人士和超高净值人士群体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0%。“到2015年,高净值人士人数将达到近200万;超高净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值人士人数将达到13万。”
所谓超高净值人士,指可投资资产在1亿元人民币或以上的人士;高净值人士指可投资资产在100万美元,即650万元人民币或以上的人士。
若仅按照高净值人群测算,到2015年,拥有650万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人群达到200万,这意味着,仅仅这部分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就能高达13万亿元。
对于任何一家财富管理机构而言,13万亿都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市场。
本土私银小胜
上述报告称,中国高净值客户倾向高风险高回报投资产品。虽然目前的资产配置以不动产和基础类金融产品为主,但未来期望增加创新产品和海外投资的比重。
就目前而言,为高净值人士服务,市场主要参与者有四类:本土的私人银行、外资私人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在分业经营体制下,这四类机构各有优势。
信托公司最大特点在于横跨各类金融市场,拥有高收益的信托产品,最近两年信托产品屡屡脱销,投资者看重的便是高收益;证券公司则采取开放式架构,可提供多种第三方产品。
尽管信托、证券公司在迅速崛起,但总的来看,高端财富管理市场上,国内私人银行依然是绝对的主力。
“众多市场参与者已经进入私人银行领域,国内银行和领先的外资银行凭借良好的客户基础占有优势。”上述报告称,国内大中型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无论成熟程度、被考虑几率、购买率等多个方面,都远远高于外资银行。
招行财富管理部总监陈昆德在接受采访时也称,每一个机构都有它的特性,券商有点的优势,信托则在一定时期有优势,但是在整合服务上银行有优势。
其实除了财富增值之外,私人银行丰富的旅游、医疗、艺术品鉴赏等非金融服务业务更让其他财富管理公司难以望其项背。
破题同质化
对于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的优势,
交行行长牛锡明概括了三点:渠道、风控以及综合化。
与非银机构不同,国内银行网点少则数百家,多则上万家;银行业更是受最严监管,风控能力在金融业中最强。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试点稳步推进,使得银行可以通过子公司与母行之间的联动,整合集团内部各业务部门的专长,开发出创新性的产品。
但与此同时,本土私人银行也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报告称,“虽然中资银行享有客户基础的优势,但目前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大多趋于同质,独特的定位尚未成型。”
事实上,目前情况来看,随着私人银行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同质化问题正日益好转。
例如,在组织架构上,2007年私人银行进入中国以后,商业银行普遍将私人银行置于零售银行板块之下,分享已有客户的资源。这种架构缺点显而易见,私人银行始终没有脱离原来零售部门的架构,人员素质难以提升,长远看弊大于利。
“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选择了事业部的组织架构。”民生银行总裁助理李彬表示,国内的银行业中,民生银行是第一家将私人银行置于全行战略层面考量的银行。私人银行部门拥有独立的事业部机制,风控体系、产品开发等都是完全独立的。
再比如产品体系上,与普遍热衷自己开发产品不同,部分本土私人银行开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乐意做“产品供应商”的角色。
陈昆德就称,如果说私人银行的产品是金融解决方案的话,信托、理财、保险等产品都是金融解决方案的工具,就像去看中医,重要的是药方组合,而不是药方里单一的当归或者枸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