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天晓
在金改“十一五”期间,信托行业以其年受托规模增长万亿元的速度,占据了金融行业的第三把交椅。截止到今年二季度末规模超过5.5万亿元,直逼保险业。然而,大踏步前进的信托业却仍未能走出行业定位尴尬的怪圈,在制度红利日渐削弱,资产管理大行业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变局的今天,信托公司无论是开疆扩土还是保卫自留地,面对的竞争都将日趋激烈。 金改“十二五”信托定位未明
近日,“一行三会”以及外管局出台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规划对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等各个金融行业都作出了比较明确的定位与规定,例如,对银行业提出“构建功能键全、服务高效、竞争有序、效益良好、安全稳健的现代银行业体系”;对保险业提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初步建成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风险防范有效、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保险业”;对券商则是“不断提升证券业机构规范发展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而对信托行业则没有明确作出规定。
对此,规划论证小组成员,
中国银行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不少人关注到“十二五”金融规划中未明确提及信托业,实际上信托更多是一种金融功能。如多种金融机构均涉足资金信托,如银行理财产品、证券业的代客和集合资产管理、保险的投资连结险、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计划、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和专户理财,但不少机构否认其信托属性,原因之一担心涉及监管权力重新调整。
资产管理“硬碰硬”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统计,截止到今年二季度末,中国信托业资产规模达到5.54万亿元,较去年末相比增长了超过7000亿元,按照这个速度,信托业超过保险业6万亿元的规模指日可待。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对比信托管理的资产,信托业的资产管理能力仍为“虚胖”:被动管理、单一信托资产仍占多数,“融资工具”角色没有根本转变,行业定位模糊。这也是《规划》中未对信托业做出明确规定的主要原因。
普益财富研究人士范杰认为,信托缺位的直接原因是随着各个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全面铺开,对信托公司业务产生挤出效应。
今年8月末,证监会发布“关于就修改《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的通知”,对多项券商资管业务的监管政策提出修改意见,明确 “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政策导向。在券商纷纷预测“券商资管最好十年”即将到来之时,信托行业再次感到“凉意”。
有信托业内人士表示,该办法未来将使券商资管业务更加灵活多样,券商的角色将和目前信托公司类似,在多种业务的开展上也将与集合信托本质并无区别。
除此以外,银行、基金、保险、期货公司都在大力拓展自身的资产管理业务,信托的自留地将面临越来越剧烈的冲击。
范杰认为,《规划》为信托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首先是资产管理业务参与机构增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其次,监管套利将被严管,跨市场、跨机构套利难以进行。这将使得信托曾经赖以生存的银信合作业务等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再次,金融机制的完成,利率市场化将会给信托业带来严峻挑战。
其次,监管套利将被严管,跨市场、跨机构套利难以进行。回顾“十一五”,信托业的是从银信合作业务开始发展壮大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吃政策饭,吃套利饭。而《规划》明确指出“减少监管套利,弥补监管真空”,“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而从近几年的监管思路来看,通过信托监管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这种趋势将在“十二五”剩下的几年里延续。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坚持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坚持产品和业务创新,信托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