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购买星展理财产品亏九千万 银行追讨透支款
2012年05月14日15:55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现实版的“夺命金”事件从2012年5月7日起连续7天在香港高等法院上演。
内地女富商郝婷于2007年8月在香港星展银行存入8000万港元,后由其星展银行投资顾问黄伟业介绍购买一款名叫DODA的金融衍生产品,最终导致巨亏9000多万港币。
目前,星展银行一纸上告郝婷追讨9400多万港元透支款项,及2355万日元购买KODA的透支款项。郝婷则反控星展银行,要求高院撤销17份Accumulator合约,以及向星展银行追讨8000万元的投资本金和诉讼而蒙受的损失。
星展三次无疾而终的诉讼
此次星展银行对郝婷诉讼并非第一次,此前星展银行已经对郝婷分别在香港高级法院和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有过三次诉讼,但三次诉讼都无疾而终。
据香港媒体报道,早在郝婷在星展银行购买KODA产品的第二年,星展银行在香港第一次对离岸公司Sanhot HK(BVI公司)及郝婷提起诉讼,诉讼的结果则不得而知。
2009年3月12日,星展银行第二次诉讼郝婷,最终结果以由于郝婷缺席收场,该起诉于2009年4月6日撤销。
而在第二次诉讼中,郝婷直斥星展银行并没有把诉讼令状送到自己手上,星展银行方面对送令状并不知情。第二次诉讼在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情况下以撤销诉讼收场。
2009年4月23日在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迎来第三次星展银行诉讼郝婷,星展银行要求郝婷偿还2007年购买KODA产品透支的9257万港币以及定期贷款2355万日元。然而,第三次的诉讼也是没有下文。
三次星展银行状告郝婷的官司都不了了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是星展银行与郝婷之间故意不想将最终审判的结果让大众知道?还是三次官司最终结果都不了了之,所以现在星展银行第四次起诉郝婷?抑或是在香港购买的Accumulator金融衍生品不适用内地的法律,星展银行再折回香港上诉?
21世纪网就以上问题联系星展银行(香港),却得到由于诉讼现正在进行中,本行不便再作回应的回答。
期间,21世纪网多方寻找郝婷均未与郝婷联系上。
争论点:风险评估
时隔三年的起诉,双方争执的关键点在于郝婷在购买星展银行KODA产品,星展银行投资顾问并未向郝婷其投资风险,该款产品的销售合同也没有写清楚产品的投资风险上。
郝婷之前曾向媒体表示,郝婷在星展银行的投资顾问黄伟业向她介绍介绍这种叫KODA的理财产品,而当时黄伟业只表示该产品是一种"打折的股票",是他们私人银行专门给大客户准备的,别人还拿不到这种东西,并未向她告知背后的巨大风险。
而星展银行(香港)告诉21世纪网:“在客户正式购买产品之前,我们会透过商讨和文件以确定客户的理财需要、风险承担能力以及清楚了解产品内容。”
“其中,与这次个案有关的累计股票期权(KODA)适合属于专业投资投资者类别的企业或个人客户,这些客户了解并选择以折让价累计购买其指定的股票。”
在购买之前,郝婷也表示自己拥有一家当时还未上市公司的配售股,也在中国自动化集团担任财务意见人一职。星展投资顾问黄伟业在作供时表示,郝婷也签订资产总值800万元“专业投资者声明”。
由此,星展银行判定郝婷为一名专业投资者。
而郝婷的代表律师高浩文则认为,签订“专业投资者声明”并非当日所签,再加上该声明为英文版,而郝婷并不懂英语。
一位不愿具名人士透露:“星展银行在招投资顾问或者理财经理有些并没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没有一定经验提供给投资者理财产品加大了其风险性。”
“投资者在买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时要先做风险测试,不能一味的只是推销产品。”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安盈理财中心理财岑赛铟告诉21世纪网。“而且郝婷毕竟在合同上签字了,白纸黑字的郝婷想向星展银行索赔应该比较困难,郝婷应该遵循合约精神”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霍强则认为,郝婷有胜诉的可能。
作者:樊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请点击进入搜狐理财频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