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非上市险企2011年的成绩单已揭晓,在101家已公布业绩的寿险和财产险公司中,55家出现亏损,盈利的只有46家,亏损过半。一家中型寿险公司总经理这样向记者描述,“这一年大家都很难过,都很悲剧!”
其中,寿险公司成为亏损的重灾区。
《华夏理财》统计,49家寿险公司中有32家出现亏损,亏损面超过七成,合计亏损高达76亿元。寿险行业需要长期投入,一家公司一般要扛过7年左右的亏损期,才能换来盈利。不过,记者在年报统计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亏损的寿险公司中不乏成立10年以上的老面孔,如光大永明、金盛保险、中德安联等都出现了上亿甚至数亿的亏损。
在巨额亏损下,保险公司的盈利已经无法与之抗衡,统计显示,17家寿险公司去年盈利共计约37亿元,这就是说,去年非上市寿险公司整体统筹亏损40亿元上下。
与寿险的惨淡不同,财险公司似乎可以扬眉吐气了。统计显示,去年非上市财险公司实现盈利的家数较多,52家公司中有29家实现了盈利,盈利额为47亿元,其余23家共计亏损20.5亿元。简单计算,52家财险公司整体实现盈利约27亿元,相对寿险40亿的亏损来说,可谓是“温暖的春天”。
虽然财险整体向好,但“春天”主要是由中资公司创造的,32家中资财险中有23家实现盈利。其中大地保险、阳光财险、国寿财险净利润分别为7.4亿元、6.16亿元和4.2亿元,成为非上市财险盈利的前三名。当然也不乏亏损企业,其中天安财险2011年净利为-4.3亿元,成为非上市财险中的“亏损王”。相比之下,外资财险公司的情况并不妙。20家中仅有5家实现盈利。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朱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他看来,寿险业去年的不景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本市场不好,投资收益率低,寿险很大部分收益来自于投资;二是与银行基金等理财产品相比,竞争缺乏优势,相应的退保率出现上升,从而对盈利产生一定影响;三是整体上受银保政策的影响,银保业务大幅度下滑。”
市场大环境的压力使得险企之间的竞争加剧,都在想方设法冲保费规模,这就造成了保费质量不高,从而出现了高退保率。记者统计后发现,2011年非上市寿险公司退保金额高达290亿元左右,同比上年增长超过100%。
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业务上的扩张,利润的亏损和下滑,又引发了险企的另一个难题偿付能力告急。记者统计后发现,在寿险公司中,偿付能力充足率降幅最大的是嘉禾人寿,其2011年末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只有-86.21%,补充资本已刻不容缓。再以财险公司中的都邦保险为例,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7%。
3大亏损王
合众人寿、华夏人寿、长城人寿
巨额亏损是摆在非上市寿险公司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记者梳理年报后发现,2011年寿险公司的亏损面和亏损额都在增大,其中合众人寿的净利为-8.99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亏损王,华夏人寿净利润为-7.6亿元,成为第二亏损王,长城人寿的净利润为-5.5亿元,成为第三亏损王。
2011年对于合众人寿来说,似乎比较沉重。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2011年净利润为-8.99亿元,在非上市保险公司中亏损最多。时间再往前推,2010年合众人寿的净利润为2.13亿元,还处于盈利的良好状态。
说起业绩巨变的原因,合众人寿可能也会觉得很委屈。因为亏损主要是由投资收益损失惨重造成的。记者查询到,合众人寿2011年投资收益为-1.56亿元,2010年的投资收益为8.52亿元。其次是赔付金额大升、退保升幅较大。合众人寿2011年赔付支出达12.93亿元,而2010年只为5.85亿元,同比出现大幅增长;再看退保金额,2011年达到了7.72亿元,而2010年只有2.35亿元,同比出现了三倍的增长。
支出变大,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没有跟上。合众人寿2011年已赚保费为96.22亿元,2010年为66.60亿元,同比增长仅44%,从赔付和退保大增来看,其保费增长的质量并不高。
再来看看第二亏损王华夏人寿,其2011年出现亏损的原因并非是投资收益不好。华夏人寿披露的信息显示,2011年公司的投资收益为3.55亿元,与上年相比出现了较好的增长,2010年的投资收益为2.88亿元。华夏人寿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退保出现了攀升以及赔付的变化。2011年退保支出为5.05亿元,而2010年仅为1.19亿元,在赔付支出方面,由2010年的1.09亿元扩大至2011年的2.09亿元;此外还出现了0.067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排名第三的长城人寿,2011年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与合众人寿相似,是投资收益上拖了后腿。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2011年长城人寿实现保费收入31.2亿元,投资收益仅为2亿元,与其保费收入相当的嘉禾人寿,投资收益达到了6.5亿元。
2大退保王
和谐健康保险、国华人寿
退保高企是摆在非上市寿险公司面前的第二个难题。
记者统计了4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的年报,2011年整体实现保费收入3020亿元,而退保金额总计达到283亿元之多,平均退保率达到9.2%,远高于四大上市保险公司年报中的退保率,而且2011年非上市寿险公司的退保金额同比增加了150多亿元,增长率超过100%。
“去年无论是上市保险公司还是非上市保险公司,退保金同比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是最大的因素,大型险企由于投研能力比较强,因此获得的投资收益能够提供给投保人相对稳定的保单收益,而中小型的寿险公司在去年都出现了投资亏损,因此无法给投保人保单收益,这客观上使得退保率大幅攀升。”京华山(香港)有限公司保险研究员夏平分析指出。
记者统计数据后发现,处于寿险公司第二梯队的泰康人寿,去年净利润8.23亿元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中利润最高,去年的退保金为49.6亿元,保费收入达到679亿元,简单退保率为7.3%,人保寿险去年的保费收入和退保金分别为703亿元和70.7亿元,简单退保率为10%。另外,民生人寿、百年人寿、正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国华人寿、和谐健康等中资寿险公司以及恒安标准、中英人寿、海康人寿、中德安联、中意人寿等合资寿险公司的简单退保率也都在10%左右。
在49家公司中,退保最为疯狂的是和谐健康险,简单退保率达到了38.89倍。记者查询了其2011年年报,和谐健康险公司去年的保费收入为168万元,但是当年退保支出达到了6534万元,投资收益有1997万元,简单进行计算,和谐健康险即使将去年所有的保费和投资收益全部用于支付退保金,依然存在巨大的缺口,所幸,这家公司并不缺钱,2011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高达3689%。
再看国华人寿,也属退保疯狂一份子。公司2011年的退保金大大超过其它支出,达到28.8亿元,保费收入为31.3亿元,简单退保率达到90%。
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精算博士李明告诉本报记者,一般寿险公司在制定保险费率时会考虑到合理的退保,但是大批量的退保将明显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退保金的支出也抵消了投资带来的大部分收益,尤其是中小寿险公司在去年资本市场不好的时候,退保金完全吞噬了投资收益。在非上市险企的年报中,所列示的退保金数据并不只是当年新买保单的退保反映,还包括投保客户对旧保单解除合约的统计,保险业的销售误导和当年投资收益下降相叠加的影响,导致了去年退保率创了新高。
保险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今年资本市场基本可以判断见底,保险业的退保潮在二季度将逐渐回落,而且监管层在今年加大了对销售误导的打击以及对投资者的教育,投保会更加理性。(本报记者 胡金华)
3大缺钱王
嘉禾人寿、都邦保险、天安财险
提高偿付能力,是非上市险企面临的第三个难题。
政策规定,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才算得上是充足的二类公司。记者梳理了这101家非上市险企,有12家公司2011年的偿付能力在150%以下,这还不算在150%边缘徘徊的大地保险、太平财险、天平汽车、泰康人寿、民生人寿、长城人寿、光大永明以及中英人寿、中荷人寿和中意人寿3家合资保险公司。
在这12家公司中,有3家公司触碰了偿付能力100%这条监管红线,天安保险只有51.56%,都邦保险和嘉禾人寿更为夸张,分别只有-37%和-86.21%。
嘉禾人寿在信息披露中坦诚,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较2010年末下降了157.47%。原因主要是受公司业务发展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不过,对于提高偿付能力,公司已经找到解决办法,信息披露报告称,“2011 年2 月11 日,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约增资事项,增资完成后,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将达到150%以上。”
都邦保险在信息披露中,并未解释偿付能力为负的原因,只是透露,因为去年公司实现了承保盈利和投资收益,增加了实际资本。因此,-37%的偿付能力与2010 年相比,已经大大改善,提高了24%。
至于天安财险,近两年公司的偿付能力一直上蹿下跳。数据显示,2009年末,天安保险的偿付能力只有-144.7%,在2010年增资扩股获批后,偿付能力大大改善,一跃至108.47%,不过好景不长,到了2011年,由于公司对历年来未解决案件的清理、资本市场的波动、非认可资产的增加3个原因,天安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又降到了52%。
其实,2011年整个保险行业都面临着偿付能力这个压力,不止是非上市的险企,已经上市的国寿、平安、太保和新华也同样如此。
记者查阅了多家险企的信息披露报告,普遍将资本市场波动作为偿付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资本市场再次大幅下跌,从而造成险企偿付能力低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但是乐观认为市场会大幅上涨,通过投资收益的变化来大幅提升偿付能力的可能性也不大。目前,保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仓位普遍在13%以下,投资业务不能彻底解决面临偿付能力困境的险企。”华创证券保险业分析师说。
如何除掉这把悬在头上的利剑,是当前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办法有三个,向股东增资、发债或者再融资。
上述保险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对于上市保险公司来说,如果渠道畅通,可以选择再融资或者发债,通过资本市场来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但是对于未上市的中小保险公司来说,没有办法通过资本市场,那最好的途径就是向股东伸手要钱,通过注资来提高公司的注册资本。”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有66家险企获准增资,总金额达到了900亿元,还有15家公司发行次级债,金额达到了600.5亿元。 (本报记者 高和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