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中资银行动态
银行 | 保险 | 黄金 | 外汇 | 期货

外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波动比较大(图)

2012年04月16日01:02
  Q:新金融观察

  A:倪军

  Q: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与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哪些不同?

  A:首先,从产品的投资范围来看,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更广一些,包括与外汇挂钩的黄金、商品,以及一些结构化的产品。中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品种也都有,但大多数会局限于信托、银行同业货币型,或者贷款等相对比较稳健的业务。

  其次,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复杂性强于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中国的投资范围比较有限,大多数走向类似于信贷这些领域。而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比较复杂,出现一些比如杠杆类的、结构化的期货性衍生产品,这块理财的风险更高些,对于投资者识别风险的能力、知识储备的要求更高,这使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应更高。

  另外,从实际的收益比较来看,中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会有一些波动,但大多数来讲,收益是比较稳定的,收益率水平差距不会特别大,个别案例除外。

  而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波动是非常大的,实际情况可能与预期的差距非常大,这也反映出它的风险会更大些。

  总体来说,外资银行理财产品有更广泛的投资范围、更大的风险与更广的收益率层次,对于不同的投资者来讲,显得更加丰富,吸引力也更强。

  Q: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否会因更具吸引力而产生一些隐患或漏洞?

  A:实际上,很多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条款加入了复杂的杠杆化的设计,而投资者很难从它的条款中读出背后的实质性驱动因素,因为这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如果是外汇性的高杠杆商品,或者期货及结构化的理财产品,未来的大幅波动会产生投资预期与最后收益的不匹配,导致一些潜在的风险,投资者可能会受到更多损失。这是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复杂性带来的影响。

  国内投资者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外资银行理财过程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位置,大多数投资者处于信息、知识的相对弱势位置。

  投资者要理性思考,是否能够充分把握影响这些资产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如果不能,这种高收益就无法确定,投资者无法了解多大的概率能够获得这样的预期收益。

  Q:中国的富人对于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似乎更加青睐,其原因是否与高收益率相关?这种现象是否正常?

  A:会有这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从外资银行设立的时间和经营体系来看,它们的经验更加丰富,所以从品牌及信誉来讲,更能赢得很多投资者的信赖。

  但是我们去思考富人的投资,他们其实并不需要理财产品有非常高的收益率。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一定有他们致富的手段和方法,他们在自己具备专业知识的领域做投资会有更高的收益回报。而他们之所以购买理财产品,是要在保证一定程度收益的基础上,更注重安全。因为与他们的事业相比,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对较低,在安全基础之上的高收益率是他们更希望的。但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高收益的问题。

  这种现象不能说不正常,一种现象的发生一定有它背后的原因。在外资银行刚进中国的时候,投资者对外资银行不了解的情况是比较多的,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现在看来,由于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波动变化,很多人亏损了,大家对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同时对中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稳定的进一步认识,在安全程度提高的基础上,人们对中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变得更加热衷。

  Q: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是否会对其理财产品做相应调整?银行业务人员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有何规矩或者潜规则?

  A:外资银行一般根据其在全球资源配置的需要进行理财产品的设计,会结合中国市场的一些特点。比如外资银行的外部优势使得它能够在国内资产和国外资产匹配上做得相对灵活,客户可以通过外资银行投资国内相对来说难以投资的领域,像外汇、国内没有的商品期货品种、结构化产品等。

  银行业务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一般都会把产品的优点和高的预期收益充分表达出来,任何经营团队的销售都会充分发挥优点,忽略或者掩盖缺点。这并不只是存在外资银行,中资银行也有这样的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特点。

  这需要几方面努力:一是投资者对金融理财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辨别能力;二是金融机构在销售过程中尽可能做到更加全面与细致,使投资者能够了解所面临的收益与风险;三是监管层更详细的监管和规范。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纠纷。

  Q:在个人与银行理财产品纠纷中,国外的法规通常有成倍赔付,国内的赔偿和惩罚制度是怎样的?是否存在国内相关法规不健全之说?是否会导致外资银行在国内外的行为不一致?

  A:这方面,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法律,唯一有监管权的是银监会,对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有一些规范,但至于理财产品纠纷,没有直接的法律来解决。如果涉及数额较大,会通过《合同法》、《商法》等来处理。这方面确实缺少相应的专业法规。

  国外的法规,保障、要求销售理财产品的机构必须给客户明示性的风险提示。当然,国内监管条例中也有相应条款,但对于如何明示具体细则,还不够详细。

  另外,从具体执行来看,国内是等到投诉到银监会之后,银监会再去做相应处理,这个处理过程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为银监会只是一个监管机构,而执行过程中应该怎样实施、怎样赔偿,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从而导致执法结果的不稳定。

  外资银行在海外是受到非常严格的法律监管的,而在中国的监管相对松很多。银行的高收益、高风险产品可以通过销售手段使投资者蒙受更高的损失,由于国内相关条例不健全、不明晰,受到的惩罚比较弱,会促使个别银行出于利益考虑,更多地销售一些看起来收益很高,但实际风险也很高的产品,去获得更高的中间手续费的收入。

  Q:个人在外资银行的理财行为中,如何更好地保障自身利益?

  A:为了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利益,投资者可以选择本身比较了解或者理解的理财产品,尽量回避自己不能够理解或者不懂的、高杠杆或者结构化的产品。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预期收益率,要切实理解产品背后投资的是什么,它是否加了杠杆,是否有一些不对等条款。

  这需要投资者仔细地去读合同,需要借助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做一些判断,最好是找独立的第三方做一些咨询。大额的、高端的理财一定要慎重。

  作者:新金融 陈一昀

  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请点击进入搜狐理财频道>>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