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百姓理财60年巨变:学会折腾才能钱生钱

2009年09月16日06:5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北京商报

进入搜狐理财频道(https://money.sohu.com/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 >>>
【相关推荐】
    "爱国国债"变身理财工具 折射理财巨大变迁
    从万元户到百万富翁 大户室里的财富故事
    从人情保单到量身定做 保险走上理财个性化之旅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没钱可存,到现在人均拥有一张银行卡;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买一枚金戒指要攒一年多工资,到现在投资实物黄金、炒纸黄金;从上个世纪最后10年银行只兑换外汇,到目前享受多元化人民币理财方式,过去60年间,北京人的金融理财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国民收入翻番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52年全国人均存款仅1.6元

  主妇得算计怎么把钱花到月底

  现在家住回龙观的高奶奶今年81岁,是地道的北京“土著”,三代前就住在老北京城。上个世纪50年代初,高奶奶的丈夫在北京一家私营粮店里做账房,公私合营后留在粮店做会计。

  “那时候我5个孩子年龄都不大,作为家庭妇女我没有收入,一家大小一个月就指着老伴47块钱的工资过日子,买什么都得算计,经常是到月底兜里只剩几毛钱。”据高奶奶回忆,那时各家情况都差不多,双职工或是子女少的家庭情况会稍好些,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存钱。

  存不下钱,成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普遍记忆。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1949年,我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4元;1952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亿元,平均到每人只有1.6元。

  “一年能攒下20块钱就算是持家有道了,但是这个钱要预备着有急事用,根本不能放到银行去。说实话,那时我都不知道离我最近的银行在哪,只是常去街道合作社,给在外地上学的大儿子汇生活费。”高奶奶回忆道。

  30年前银行只能存钱汇款

  普通人一年到银行不过两三回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北京人家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一些人开始有了“存钱”的意识。但是,在新中国储蓄存款的历史上有短暂的一个时期,把钱存在银行里没有利息。1977年后,金融业秩序得到恢复,银行靠支付利息的方式,逐步将百姓手中的富余钱吸收过来。

  统计显示,1978年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上升到21元,在今天看来,这依旧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百姓参与储蓄存款的热情开始点燃。不过,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银行业务范围还处于极度单一的状态。

  “那时中国只有一家银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现在大家都习惯地称之为‘央行’,老百姓的存取款业务都要到央行下属的分支银行办理。”谈到30年前的银行,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三农授信部总经理任志华颇有感慨:“当时银行只能存钱、汇款,特殊时期代卖国库券,普通人一年中到银行的次数不过两三回。”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廖翊珺)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