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搜狐理财频道(https://money.sohu.com/) 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 >>>
理财小贴士:[原创]学会赚钱省钱 别让自己在贫穷中一无所获
集腋成裘能蹭就蹭 四大省钱高招你会哪一种?
白领多数选择"卧槽" 家庭"财政大臣"制定省钱法
在人人蜷缩在家准备过冬的时节,你手中的货币该怎样处置呢?你在幻想抄底成功转瞬之间发财?还是也在犹豫应该将它挪做别的用途?
在这个市道,你还在试图通过投资赚到超过定期存款利率的钱么?别幻想了,不会有投资的伊甸园存在,即使它短暂地出现过,也早被聪明的投资者们抹平了套利空间。
放弃投资幻想
时间永远是衡量投资的第一指标。如果衡量投资的时间跨度不一样,那投资效果的差距就会大得不得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不能在短暂的时间和下跌的市场两个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胜券在握地赚到钱—如果把一年作为长短期的分界线的话。
关于此,北大教授徐滇庆先生在一次电视节目中举过一个很恰当的例子:比如天上在下大雨,大河里在涨水,投资者自家门前的小河沟里肯定也在涨,如果不涨反而水位下降,那问题可能更严重,不是要地震塌方就是投资者出现了幻觉。
财富产生之处总是幻象丛生。特别是像资本市场,计算机和网络屏蔽了人们之间的各种真实的尔虞我诈,这就像给幻觉之花上了尿素一样,使其更加茁壮成长。在市场长时间保持快速下跌的时候,幻觉几乎成了一种投资者的必需品,人们需要被“欺骗”来缓解内心由于财富损失造成的创伤,而这时候也是原本张牙舞爪的市场分析师们集体沉默的时候,因为分析师的分析结果无非有三种,会涨,会跌,不涨不跌—而这三种情况都要遭到投资者的唾骂,说会涨的是庄家的“托”,说会跌的是乌鸦嘴,说不涨不跌的是废话。
抄底幻觉
在所有幻觉中最可能产生的可能要数抄底幻觉。在市场快速下跌到一定位置的时候,投资者会把一种均衡模式平移到资本市场中来,他们认为在资本市场中的价位就像一个在两块上下平行放置的木板中来回做弹性运动的乒乓球一样,当小球接触到下边的木板,它就会产生向上的反弹。
这种比喻听上去很有道理,其实不然。首先,投资者并不知道两个木板的位置,你无从确定你看到的市场的乒乓球是在往下掉的过程中,还是已经碰到了下边的那块木板;其次,正如罗伯特?希勒的名言,如果市场完全理性还存在市场么?如果市场是完全不理性的,那投资者不管是大投资家—比如骑士罗杰斯这样的人,还是一般投资者,要判断出市场下边的板子的位置根本无从谈起,因为你是在以一个理性的逻辑推导一个非理性的物质的准确位置,这种逻辑上的不能打通,让人无所适从。其实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两块夹住乒乓球的木板真的存在么?
在这儿拿美国股市来举个例子:美国作为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从1929年到现在一共经历了11次熊市,其熊市历史长达41年,1968年到1984年的熊市中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1995年到2000年的牛市中标准普尔上涨了300%;2007年到2008年的现在标准普尔又飞快下跌50%,这种没有正态分布的涨跌幅度根本不可能测算出可以推导的模式,来刻画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平行木板”模型。而人们想象中的“木板”很可能是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阶段性极限,从整个市场来说这个极限又是完全分散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黑天鹅幻觉
在相对正算公平开放市场的牛市结束后不久,投资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资金会朝相对不公平和相对无公允价值的市场转移,这或许就是通常所说的避险,资金从一个大市场转移到一个相对小的市场会造成小市场的暂时繁荣,而这种小市场繁荣产生的泡沫对投资者来说风险更大。挤进这种小市场的投资者相对更不理性,资金量也更小,他们期望的是投资出现突变性的回报。比如在美国有统计表明,富裕家庭的彩票购买金额只是贫穷家庭彩票购买金额的三分之一。
其实,突变一般来说是“坏”的,就像把植物的种子拿到太空环境去用宇宙射线辐射一样,99.99%的出现基因突变的种子是朝着人们不希望的方向突变的,投资市场也是这样,突变基本是按照投资者不希望的方向出现,因为突变的维度很多很复杂,而人们希望的突变只是众多维度中的一个,所以做一个等待突变的黑天鹅守候者,风险是非常大的,它根本不适合公司人这种业余级别的选手来操作,但是很多人却对这种黑天鹅乐此不疲,原因可能是来自人们的过于乐观。
美国的行为学家尼尔?文斯坦在测试人们过度乐观的实验中显示,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人们就会表现出过度乐观的倾向。第一是如果人们认为小概率事件是可以由自身控制的,第二是人们在感情上强烈希望某件事可以发生或者不可能发生—看起来真是难懂,举个例子吧,这种事就是买双色球彩票时大部分下注者都在自己选号,并认为自己选的号码会比随机号码中奖概率高;在打麻将时参与者总是要嘴里念念叨叨,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抓到最希望得到的牌。
做空幻觉
在暴跌的市场,做空也很难赚到钱。除了这个市场统计之外,做空存在的问题还在于,投资者在这个时候容易犯一个逻辑上的错误从而产生幻觉。
做空者的逻辑是,如果在上涨的市场就做多,在下跌的市场就做空,所以在下跌的市场也能和上涨的市场一样大赚。先抛开中国资本市场对做空的限制不说,单从这种做空者的逻辑上分析就可看出问题。“在下跌的市场做空”。问题是,你怎么知道市场是下跌的呢?这种对市场的判断如果能达到这么准确,这位做空者恐怕不用到做空的时候,就早已成为亿万富翁了,根本不用再进行这么大的风险投资。其实判断市场是不是还会下跌和判断市场是不是还会上涨一样困难,中国的投资者们往往意识到判断上涨的困难,而在判断下跌时却忘记了这种难度,这可能和中国做空机制还不完善而造成的主流认知氛围有关。
如果现金不用于投资,
它们最好来做什么用?
消费还是储蓄
其实即使是在一个可能面临经济减速的年代,合理的负债对于公司人来说都是一件有利的事—因为中国还将长期处于一个有一定通货膨胀的经济高增长的趋势中,整体来看公司人的收入也会呈上升的势头,当然使用这个贷款的前提是房地产的价格对购买者来说是合理的—但人们对待消费的欲望和对待投资市场一样往往是非理性的。
那么是否应该大量储蓄呢?通过观察不能证明大量储蓄会给公司人的理财带来什么障碍性的后果,但喜欢大量储蓄的人一般都存在较深的财务焦虑。他们往往呈现较孤僻的倾向,而且对财务问题所知甚少。
另外,存钱能否完全覆盖风险现在很难说,就像前边我们所说的,中国所处的长期通胀和经济高速发展这样一种状态会让存钱的人赶不上经济的发展。而且过度储蓄往往会诱发家庭矛盾上升,日子过得紧张,自身生活水准和健康程度下降,这些都会在个人财务上系统反映出来,结果是造成生活意外成本上升。
留一点钱投资给自己
对于公司人来说,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稍稍停下来审视一下自身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大卫?休谟曾说过,“一切哲学的结果只是使我们把人类的盲目和弱点发现出来,我们每一次转折都会看到它们—虽然我们竭力想逃脱这种观察,避免这种观察。”如果把这句话中的“哲学”改称“危机”也许就更加符合我们的当前形势了。
别忘了孩子的教育基金
很多年轻的中国公司人已为人父母,在投资市场的淡季,也许公司人应该着手重视儿童理财教育和为小家伙们以定投类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准备教育基金。
别离婚
需要离婚的话,也别在投资市场不很景气的时期离婚。因为涉及到财产分割,成交清淡的市场对于不动产的变现非常不利;即使是可以轻松变现的一般金融产品,也会因为市场的走熊而使家庭财产从浮亏变成实际亏损,而且在这期间,关于财产分割的官司上升,律师费用也会根据市场行情看涨。几乎可以推断,由于解体成本高,但凡注重理财的家庭,都不会轻易谈论离婚这一“散财”话题。
算好分散投资的账
理财师们经常提醒客户把资金一部分买股票,一部分买基金,再加上一部分债券—他们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了,而在市场走熊的时候这种同向多元化投资组合似乎毫无防御能力—其中还有原因是中国很多债权基金违规放大了在股票二级市场的操作造成的。
一种能对冲市场风向的多元化投资更应该是像阿尔弗勒德?温斯洛?琼斯提出的那样:买进当前你认为最有升值空间的大公司的股票;同时以相同金额卖空你认为最被高估的公司的股票。
先不说琼斯模型在理论上的缺疵,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实行这种投资策略的确是有困难的。首先我们的资本市场结构简单而且单向化,分散投资可能不能屏蔽风险反而使投资成本上升—虽然做空机制一直在酝酿中,其次中国人的心态还处于一种急需发财的状态,而不热衷于资产的保值,有效的对冲会屏蔽风险,但在好的市场情况也会使收益降低—这也是私人银行在中国所遇到的问题之一。
所以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投资人如果已经把现金留下来,最好先算一算下一次投资的账,每一笔投资前,先假设投资失败会给你造成什么影响,把每一笔投资额度限制在感情和经济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