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各有预谋的较量——15日将在华盛顿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美元毫无疑问将是关键问题。
受次贷危机冲击,美国经济下滑,美元的地位也开始动摇。
英国首相布朗、法国总统萨科齐、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等欧洲领导人多次发出了“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呼吁,以改革当期的国际货币体系。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则建议,中国一方面要限制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利用其储备货币地位滥发货币;另一方面则应该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作为最大既得利益者的美国,肯定不会轻易就范。“布什政府正在试图避免一种对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过高期待。这次峰会将局限在金融监管的讨论,而非像1944年那样的协调汇率制度的核心议题。”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地缘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塞巴斯蒂安·马拉贝的说法,明确揭示出美国对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态度。
这场货币战争结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外汇市场“洪水滔天”
-新快报记者 袁炻 陈昊旻 梁小婵
在几个月前看来还是一笔很赚钱的交易,现在却给自己带来巨亏甚至几乎破产——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大名鼎鼎的红筹股中信泰富在澳元对赌交易上遭遇滑铁卢;一些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为保值增值将大把外汇以高息货币的形式存在银行里,但仅几个月的时间,数亿元的账面价值就灰飞烟灭;普通市民也有不少身受其害,原来投资的预期收益高达9%的外汇产品,现在却出现巨大的亏损。
这一切,都源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外汇市场的风云突变。
美元上演大逆转
2007年,在息差交易及次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美元全年表现疲软并创37年新低。2008年年初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次贷影响深化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将进一步放缓、美联储也会连续降息,美元会探底后企稳,但很难出现大的反弹。当时,有人还预期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可能会升值10%。
但美元的表现几乎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在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竟然走出大逆转行情,对多种货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快速升值,涨幅超过10%以上,引发外汇市场“洪水滔天”,澳元、加元、欧元、英镑、冰岛克朗先后“翻船”,受累者不计其数。其中10月份澳元兑美元(0.6409,0.0004,0.06%,吧)创出5年新低,韩元兑美元创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冰岛、东欧、拉丁美洲等国家的货币兑美元都出现一定幅度不等的下跌,一些小国家甚至面临国家破产的危险。
依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的宽范畴名义有效汇率,10月份全球仅有11种货币升值,其中日元的升值表现最为突出,10月份升值为11.24%;美元排名第二,升值6.69%。而其他货币则遭遇贬值,10月份冰岛克朗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加速贬值,名义有效汇率贬值高达53.10%,澳元贬值幅度在13%以上,而韩元贬值12.94%,其他的货币如加元等贬值达8%。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边上涨势头也暂时止步,基本上回到过去严格钉住美元的格局。因为7月中旬以来美元相对全球主要货币(除日元外)强势反弹,导致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澳元等大幅升值。据分析人士测算,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对一篮子商品货币的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达6%左右。如果人民币继续兑美元升值,必然加重出口压力。
美元的危中之机
美元反弹的原因有很多,主因之一便是跌得太多了——因为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美元一直是经济学家唱衰的对象。过去几年美元走势确实也比较弱。如去年一年美元兑英镑下跌了约5%,兑欧元跌约10%,兑加元的跌幅则达到了14%左右,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贸易加权一篮子货币下跌了8%左右。“美元相对其他货币下跌得已经够多了,存在反弹的要求。”交易商表示。
然而,促使美元大幅走强的最直接原因还是与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有关。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而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其所具的避险功能再度彰显,资金大举流入美国从而拉升美元走势。美元指数在10月一个月内从76.69点大幅上冲至87.88点的最高点,创出两年半新高,区间涨幅达到14.57%。
与美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元和英镑,短短三个月,欧元对美元汇率从历史高点1.6036元下跌至低点1.2329元,跌幅达23.11%;英镑对美元汇率价格从7月15日创出的最高点2.0153元,下跌至近期的低点1.5265元,下跌24.25%。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全球依然缺乏美元,进一步的去杠化或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后可能发生的跨境头寸清算将有利于美元,据预计未来3至6个月,美元对大部分主要货币以及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货币汇率将进一步上扬。虽然欧洲不断采取应对金融危机的救市措施,但欧元、英镑难改颓势。法国巴黎银行甚至指出,如果新兴市场继续抛售资产,引发新的信心危机,欧元对美甚至具有跌破1∶1的可能。
货币困局待突破
虽然美元大幅反弹不是国际汇市风云突变的根本原因,但这次危机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存在严重问题,呼吁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呼声不绝于耳。
在美元贬值、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不少国家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放弃了美元,或者使用交易双方各自的货币,或者增加新的结算货币。如巴西和阿根廷中央银行于今年9月8日签署协议,确定从今年10月6日起两国双边贸易时使用各自的货币进行支付结算,不需要美元作为中介。
缅甸《仰光时报》透露,未来将引入人民币和新加坡币作为结算货币,改变过去多年以美元、英镑、瑞士法郎、日元,以及欧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局面。而马来西亚、巴林、利比亚、摩洛哥和伊朗等伊斯兰国家,早在2003年就使用叫做伊斯兰第纳尔的统一货币,以取代美元进行贸易。
另外,建立区域内流通货币也是部分国家希望摆脱美元中介的想法。如俄罗斯想用“石油卢布”挑战美元地位,不仅使卢布成为区域货币,并进而晋身到世界性货币。在2008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希望到2020年把莫斯科建成世界金融中心,使卢布成为独联体区域货币。泰国副总理OlarnChaipravat在27届亚洲及太平洋中央银行会议上也表示,人民币和日元应该成为区域主要流通货币,帮助亚洲减缓西方经济体带来的市场动荡。
不过,由于全球80%以上的经济活动、金融交易和国家储备,都是以“绿票子”(美元)的形式存在,突破美元主导的货币困局又谈何容易?
观点
货币霸权由国力决定
货币问题专家向松祚认为,在与美元这个世界金融帝王的博弈中,任何天真和不切实际的想法都不能挽救现实的危局,也不足以撼动对手的优势。应该看到,在“绿票子”肆意妄为的表演背后,是以美国首屈一指的综合国力和产业科技竞争力为后盾的。货币霸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反过来,金融货币的支配能力则大幅提升和强化美国的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成为强势货币,将如同中国经济的崛起一样,将是个漫长过程。
人民币仍是强势货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从未来的经济基本面来看,尽管金融危机拖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中国的表现仍好于其他国家。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仍然是一个强势的货币。可以说,人民币从低估到均衡的调整过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当然,这个均衡是就我们现在的经济基本面来讲的,如果我们的经济基本面相对其他国家还是比较好的话,依然会支撑人民币走强。
声音
"欧元之父"蒙代尔:
我一直主张建立一个世界货币,作为美元的替代。在1968年,我就向美国建议。也许欧元开始替代美元时,他们才会对这个建议更有兴趣。当前的危机能够推进人们形成某种共识,也许推出世界货币的最好时机是2010年,希望各国在上海召开世博会的同时,也能召开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会议,基于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等一篮子货币建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单位"DEY"。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或许重回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中,增加市场的有序性,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及市场监管政策的监管,才是维持金融稳定最好的方法。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
欧元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欧元在形成之前,各国货币是联系汇率机制,相对固定,后来就一体化了。形成一个世界货币的思路,更多是乌托邦式的想法,怎么可能有一个世界货币,只有一个中央银行,这是不可能的,绝对的乌托邦。欧元的成立,是欧洲一些国家牺牲一些货币主权,形成世界货币要冲击所有国家的部分货币主权,达成这种共识是不可能的。
7月中旬以来几种主要货币比价变化
货币7月15日11月12日 累积涨幅(%)
澳元/美元0.97920.6560-33.0%
英镑/美元2.00551.5343-23.5%
欧元/美元1.59111.2536-21.2%
美元/日元104.7197.32-7.1%
美元/瑞郎1.00911.1860+17.5%
美元/加元1.00161.2080+20.6%
美元/港元7.79667.7507-0.6%
(截至11月12日18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