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 > 搜狐保险 > 保险业界

何静芝:保险从业40年追忆

  证券时报记者孙玉

  “到明年我从事保险业就整整40足年了。”何静芝向记者竖起四根指头,眼中充满了自豪。年届66岁的何静芝,现任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会长、上海市保险学会会长、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被业内尊称为“大姐大”。
在《世界经理人周刊》和华尔街电讯网站联合20家主流财经媒体举办的2005年“中国100位最受尊敬女经理人”评选中,何静芝位列其间。

  在何静芝从业的40年里,中国保险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而何静芝的经历正是中国保险业的一个缩影。

  向富有经验外资公司偷师

  1979年后的11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了“逐步恢复中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后,停办20年后第一次全国保险工作会重新召开。从那时起,何静芝开始正式进入保险市场。

  199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当年3月保险业的一次会上说,“我们得让外资进来,带着他们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当然你得让人家进来后有钱赚,有甜头,人家才会来。”同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与此同时,50岁的何静芝升任老人保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友邦的回归无疑标志着中国保险市场开始对外开放。至此之后直到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内地全面对外资开放保险业,中国保险市场迅速扩大,市场主体迅速增加。

  同年11月,友邦保险培训的第一代寿险代理人上街展业。这一代理人制度,引发了营销理念的剧烈变革,寿险代理人制度迅速为国内寿险业所采用。

  “我想搞试点,但是当时友邦代理人获得的是40%的佣金,而国有保险公司的佣金上限是4.5%。”仅仅是这一条,她就无法向总公司申请到试点。何静芝只能组织几十位从厂长经理岗位退下来的优秀人才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向友邦“偷师学艺”。而时任友邦上海的总经理徐正广也给他们打开方便之门。何静芝和他们营销员们常常去友邦公司里学习、拜访,时不时地还“偷偷”地混在友邦营销员之中蹭课听,交流如何向当时保险意识并不强的老百姓推销保险。

  一份书面文字递交给前总书记

  友邦保险的登陆让何静芝看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巨大差距。1993年,刚刚出任人大代表的何静芝正在开团会,江总书记来到会议现场听取大家的谈话,何静芝写了一份书面文字递交给了总书记,在这份报告中,何静芝大胆的提出,“寿险开放只能采取合资形式,因为中国人的养老钱不能够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此时,距离《保险法》的颁布不足两年。1995年6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并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虽然现在已经无法得知何静芝的这份报告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但是结果是,此后至今,监管层再没有批出一张独资寿险牌照。

  这次的一举成名使何静芝成为了影响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性人物之一。她的这一想法代表着当时一种普遍的心态,用她自己话说就是“担心国内的保险行业竞争不过外国的保险公司。”对于何静芝来说,寿险合资的成行或许是具有偶然性的,但是私下里,她也感受到了这一过程的必然。“保险本质上还是人的保险,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外资在中国市场必须面临本土化的问题,在这一方面,过去的十多年已经证明了中资保险公司的学习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而外资保险也并非我们所想象的洪水猛兽。”

  利差损风波教训深刻

  从1996年到1999年,央行连续7次降息,其中尤以1997年6月与1999年6月10日两次下调的幅度最大。由于当时保监会尚未成立,保险公司预定利率较少调整,各险种虽然不尽相同,但在1997年底之前一直都为央行给定的8%。1997年底,央行将利率调整到4~6.5%的范围之内,这也是数年内保险业唯一一次调整预定利率。而于此同时,银行利率一降再降,导致保单预定利率高于银行利率,使得当时主要将保费存放在银行或购买国债的保险公司来说,利差损大大增加。

  “1997年10月23日那次降息幅度最大。”何静芝面对降息后业务员的“抢单”,并且可能带来的不必要的利差倒挂显得忧心忡忡。当时看准高利率保单的老百姓每天在公司门口排队,简直是蜂拥在最后几天来抢着投保,到了下班时间,成群的老百姓还是不肯散去,公司的铁链门根本关都关不上。

  何静芝最担忧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只是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不具有最终决策权,于是我向总公司请示是否要停掉高利率保单的销售,但是没有得到回复。4天后,也就是27日,我出差的前一天,下了决心不管结果如何,要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停止高利率保单的销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临走前,我匆匆地交待了业管部负责人,要求地方险种全部停,怎么停,你们自己研究。”甚至是在现在,何静芝谈起当时的情景都犹有惋惜。“最后我们还是多做了三四天的高利率保单业务。”

  直到何静芝停止上海高利率保单销售的3个月后,大家才冷静了下来,意识到了低利率将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的不利影响,各家保险公司这才开始陆续采取对策。而不少保险公司至今仍然背负着当年大面积抢单造成的利差损包袱。

  何静芝这一次出色冷静的决断让保险业刮目相看。7年后,在2004年我国人身保险业对外开放三年过渡期满、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后,何静芝调任中保康董事长一职至今。

  风险管控始终是重中之重

  “我认为,下一步保险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加强风险监管。”何静芝表示,中国保险业所面临的风险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世纪90年代,受连续降息和分业经营的影响,寿险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利差损、偿付能力和资金运用渠道过窄等风险。而随着保险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寿险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些变化在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寿险企业承受着巨大的风险管理挑战。“进入降息通道,并不能排除产生新的利差损可能性。”金融控股集团的出现,使得原来单一的利益主体多元化,集团下属各子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资金流、信息流以及资源共用等途径形成了业务与资金链,这也有可能导致负协同效应的出现。

  大事记

  1979

  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了“逐步恢复中国内保险业务”的批示,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

  1980

  恢复国内财产险业务。当年财险业务占绝对优势。

  1982

  恢复人身保险业务。当年保费收入仅为159万元。

  1992

  中国保险市场开始对外开放,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1995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1998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1999

  经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标志着保险基金正式入市。

  2000

  四家险企获批将入市资金比例由5%提高到10%,险企开始大举投资基金。

  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开始在香港公开招股并挂牌上市。中资保险企业第一次在境外上市。

  2005

  保险资金入市正式开闸,实际入市比例被控制在1%左右。此后,保监会又规定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经批准,可委托从事股票投资。

  2006

  国务院发布23号文件,阐述了对保险业改革发展若干问题意见,从战略高度的定位引起了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普遍关注,相关领域的支持性政策相继出台。

  2007

  保险资金入市比例由上年末总资产的5%调至10%,保监会推出了资产管理公司试点,开展第三方委托业务,扩大了中小险商投资渠道。同年,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成功回归A股。

  (孙玉整理)
(责任编辑:陈大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何静芝 | 何静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