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险资金获准投资非上市商业银行股权到今天获准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以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为主体的股权投资领域,此次向保险资金全面开闸。
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在日前召开的保监会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务院已批准保险公司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非上市企业股权两大部分,有关试点规则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显然,基于当前的降息预期和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获准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意味着保险资金进一步拓宽其可供投资的渠道,为保险企业多元化配置资产和分散风险起到积极作用。业内人士预期,这一投资渠道放开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由此进一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着眼“高收益”
据保监会统计,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8%,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6%,一至三季度,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为2.1%。
“和收益相对固定的债券投资相比,保险资金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应具有更高的收益性,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某中资寿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认为,通常资金选择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会着眼于其高增长和高收益,且多数会选择上市作为其退出机制,保险资金也不例外。
“和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相比,这一政策开闸使得保险资金可能以更低价格获得非上市企业股权,待其上市获利数倍后退出,与目前4%左右的保险资金年化收益率相比,这无疑很具有吸引力,对提高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会有很大帮助。”该负责人如是认为。
“并且相比较PE(私募股权基金)至少10%左右的年化资金成本及3年左右的资金使用期限,保险资金成本较低且资金可用期限较长,即其成本一般只要略高于定期存款即可,且综合资金使用期限都可达5年以上。”该负责人分析称,由此,保险资金可投资项目来源应多考虑利润增长稳健但现金流量稳定、预期收益率不高但低风险的项目。
“另一点值得关注,截至三季度末,保险资金债券投资达16569亿元,占比达57.6%,较第一季度的49.4%高出8个百分点;股票(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总额为4075.6亿元,占比达14.2%,如此大规模的保险资金即使是按一定比例进入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领域,也有利于引导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市场从混乱回归成熟,改变该市场目前短期投资行为严重、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风险的特点,有助于培养一些资金需要量大、周期长、真正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项目投资。”该负责人称。
此次国务院批准保险资金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即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据铁道部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国务院目前批复的铁路投资额达到2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2万亿元,今年中国铁路修建已进入一个新高潮,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有很多重大项目投入施工。
据袁力介绍,保险资金基础设施股权投资目前主要集中在京沪高铁等稀缺资源方面,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保险资金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试点,在充分监视风险的基础上,保险资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将继续扩大,为保险机构调整和优化资产配置、获取稳定投资回报及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严把“准入关”
多位业内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一致认为,对比二级市场众多的法律规范、中介机构和监督机构,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监督机制,更重要的是,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保险资金还将承担企业经营不善或市场突变导致的投资失败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因缺乏像发审委这样的监督机构把关,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都由保险资金自己把握,面对这一陌生领域,保险公司既有投资人员仍然缺乏相关经验,需要重新物色人选,且保险公司现有的内部决策机制及风险控制系统还需要进行很大程度的修改,才能适应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的需要。
显然,基于保险资金源于无风险承担意识和能力的投保人这一事实,一旦重大项目投资出现失败,保险企业将面对更大压力。
目前有关保险资金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的试点实施细则仍在研究过程当中,多位分析人士建言称,监管机构应在主体资格和市场准入上严格把关,包括企业的资本金、总资产金额和风控体系建立情况等。
针对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试点的市场准入,袁力透露称,监管层的总体原则是:“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经营管理规范、投资能力强且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机构,稳步开展试点,切实维护投资安全。”业内人士由此推测,监管机构将主要考虑由资产管理公司这一投资平台先行参与试点,尚不具备这一平台的中小保险企业,则主要考虑通过将资金托管给资产管理公司的途径参与其中。
此外,公众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在于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资金占保险企业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上限,以及每家被投资企业的最大投资额度等方面。业内人士建言称,投资主体应在项目决策、风险内控系统建立、专业投资人员资格等环节上做好准备,有关保险产品的设计和风险提示方面,都应当予以重点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