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黄金周七天的旅游、吃喝、购物等诸多“大宗消费”,市民需要重新为自己的财务做一番规划,一方面避免陷入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也可让“钱生钱”的脚步不会因为节日的结束而终止。
信用卡透支 别忘还款收礼
长假里,信用卡透支消费无疑成了主流消费方式之一。
节后往往是还款高峰,柜台前经常排长队。银行人士提醒,还款方式有多种多样,不一定要去柜面。持卡人可以绑定信用卡与借记卡,实现自动还款;也可通过网上银行划转资金还款;还可通过银联ATM机还款。目前本市还有“柜面通”业务,也能帮助持卡人轻松还款。
此外,许多银行在假期里都推出了有奖刷卡活动。因此,在长假期间刷卡很多的持卡人,要多留心发卡行或相关合作伙伴的优惠或者送礼活动,不要错过礼品或赠品。
盘点资金 顺利度过“真空期”
很多市民由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导致假期里过度消费。节后,如果不对资金进行盘点、不对财务进行合理规划,很有可能面临短期财务危机。
理财专家提醒,节后市民应当将自己在节日期间的开销、剩余资金、各类还款、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各类开销进行小结,明确财务现状,并合理安排大量消费后的资金“真空期”。如果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前兆,市民应当通过一些理财小技巧度过这段时期。例如,尽量使用信用卡,延迟现金需求。在周转不灵又需要一定资金的情况下,可典当房产、汽车、贵重首饰等,获得流动现金,解燃眉之急。
外汇结余 合理利用“钱生钱”
长假结束后,不少出境旅游的市民口袋里都剩了不少花花绿绿的外国钞票,如美元、欧元等等,有些人希望把这些外汇攒在家里,也有些人回来以后就去把它换成人民币。其实,如果数量够多,用这些剩余的外币做一些投资,可以获得更好收益。
目前国内的外汇投资渠道有银行储蓄、购买外汇理财产品、进行个人实盘外汇买卖等多种投资方式。相对来看,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安全性较高,收益也不低,又不需要专业的外汇知识。在选择外汇理财产品时,要综合判断产品收益率、期限和风险度,弄清楚利息的给付条件、挂钩的市场指标等内容,再根据自己对收益率、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的要求选择适合产品。
投资计划 应重新梳理
近一段时间,由于国际金融环境较为动荡,导致国内股市、理财市场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动。“十一”黄金周过后,今年便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市民最好结合个人或者家庭的各项年终计划,重新对手头的资金进行一番梳理,挑选合适的理财产品,达到收益最大化。
专家指出,风险承受能力偏弱的个人或者家庭,可以考虑进行较为稳妥的投资,如基金定投、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投资安全度较高的债券型基金等等。投资时,应首先明确目标,设定好“盈利点”和“止损点”,“适时投资”的概念非常重要。除专门为几年后如子女教育、养老等目标做投资外,最好多做一些短期理财产品,以便应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利率水平和通胀压力下的资金贬值压力。(记者 胡结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