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投资者想买点理财产品也着实不易,光有钱还不行,还要有相当高的融会贯通能力和数学天赋。
先来看看下面这道题,这是一款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公式:将每个观察期篮子股票表现水平用Yk=平均值(Px,k/Px,o-1)表示,其中x=a,b,c,d,e(代表挂钩的5只股票);k=1,2,3,4,5,6(代表6个观察期);Px,k代表第x只股票在第k个观察期期末观察日收盘价;Px,o代表第x只股票在预期收益起始日收盘价;第k个观察期均值(Px,k/Px,o -1)=[最小值(Pa,k/Pa,o -1,50%)+最小值(Pb,k/Pb,o - 1,50%)+ 最小值(Pc,k/Pc,o - 1,50%)+最小值(Pd,k/Pd,o - 1,50%)+最小值(Pe,k/Pe,o - 1,50%)] ÷ 5。
对于这款挂钩股票的理财产品,银行将报告期内的所有股票数据都提供出来,惟独没有公布产品阶段性的净值。
“以上挂钩资产表现并非产品实际收益率,产品到期收益率需根据产品说明书约定的预期收益条款计算得出。预期总收益率最低为-5%,最高37.5%。”银行将这样的表述写在业绩公告的最后一段,将计算的工作留给了投资者。
看到这样计算公式的投资者,恐怕会出现两种反应:一是因为看不懂就放弃了;二是看重37.5%的最高收益就蒙着买入,但因为算不清楚每个观察期内产品是赔是赚也就随它去了,风险或许由此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