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因年中银行临近考核时点及英国退欧对于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巨大干扰,一度出现飙升,随后有所缓和。但7月中旬以来,Shibor再次出现走高趋势,财政存款集中上缴,人民币贬值预期回温及央行资金供给微调成为导致市场资金面不断
趋紧的主要因素。但业内普遍预期,央行维持资金面平稳的意图未变,短期内实施进一步货币宽松的可能性较小。三大因素致资金面趋紧
7月27日最新Shibor数据显示,短期利率中,除一个月Shibor较昨日出现小幅下跌之外,其余各品种利率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其中,隔夜Shibor上涨0.10个基点,至2.0380%,自7月15日以来,隔夜Shibor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上行,累计上涨4.2个基点,不断刷新7月份以来新高。此外,今日14天Hibor利率走高最为明显,上涨0.50个基点,至2.6960%。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一(7月25日),隔夜Shibor意外上涨0.90基点至2.0320,预示着市场资金面出现走紧趋势。
(图说:7月份以来隔夜Shibor走势)
对于7月中旬以来市场出现资金面紧张的主要原因,民生证券固收研究组负责人李奇霖分析称,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从7月18日这周开始,企业需要进行所得税集中清算汇缴,即财政存款上缴,根据历史平均水平测算,7月上缴总额约为4000亿元人民币。
此外,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也导致市场资金面出现波动。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最近FOMC利率决议,虽然市场对于美联储此次加息预期较低,但美元指数仍获得一定上涨动力,多日来美元指数始终处于97关口上方。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表现较为平稳,维持在6.70关口下方。
“6.70可能是心理关口,汇率干预在公开市场抛售美元回笼人民币,这会降低大行的融出意愿。实际上,大行作为传统资金融出方,融出意愿减弱是资金面收紧的重要原因之一。”李奇霖说道。
花旗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策略主管唐君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市场最关心的是人民币接下来走势将维持有序地调整,还是无序的贬值。
“在今年年初,人民币曾出现一波贬值,之后趋稳,但从4、5月开始,又出现新一轮贬值。”唐君豪分析称,近期人民币贬值都与美元的升值有关。5月份时,美元的升值来自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上升,推动美元升值;6月份英国退欧后,避险情绪再次推动美元走强,“人民币在这两波因素中都只是顺应地出现贬值。”
花旗预计,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出现较大波动,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或将触及6.75水平。
除财政存款上缴与人民币贬值预期升温外,央行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对冲基础货币缺口的力度有限,也成为资金面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
李奇霖表示,7月份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57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580亿,含国库现金定存净回笼3567亿元。“目前超储率只有1.5%左右,资金供应并不充裕,只要加杠杆卷土重来,对资金需求上升,就容易导致资金面紧张。”
7月26日,据央行公告,央行以利率招标的方式开展了13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于2.25%。央行连续第二日将逆回购规模保持在千亿元以上,显示出央行月末维稳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意图。
国信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认为,虽然7月超储率虽较6月下降,但央行货币政策意图不变,仍将维持资金面的平稳,公开市场操作预计将相机观察,未来央行在公开市场的投放力度将会加大,因此市场对短期资金面的波动不用过于担忧。
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稳健
对于连日来市场资金面趋紧态势,业内普遍认为,特殊时点、季节性因素、外部因素等都可能造成Shibor利率短期内出现波动,我国仍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动压力,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丰富,资金面虽有结构性矛盾但并不构成较大风险。
最新发布的2016年第七期汤森路透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展望预期,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未消,监管层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防范债务杠杆风险和金融风险,创新结构性调控方式,货币政策继续保持中性稳健,7月降息降准的宽松预期并未明显升温。
国信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表示,展望未来,投资者须多加防范如季节性因素、季末考核问题、财政缴税以及债市需求过热等带来的资金面干扰。
与此同时,当前资金成本与债市收益率倒挂现象正是债市过热、投机情绪加大、价格泡沫出现的佐证,投资者须谨慎防范收益率过快下行后的利率风险。“基于此,我们认为在货币政策中性稳健、宏观经济基本面稳健向好。”
此外,从全球看,持续的货币刺激将多国利率推至零甚至负利率,但对经济增长作用有限。近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提出,目前企业陷入某种程度的“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应更重视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对此,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这意味着短期通过货币放松来刺激经济的可能性下降,地产投资见顶回落令下半年经济承压,稳健货币配合积极财政依然是主要政策搭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