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 期货 > 期货要闻
银行 | 保险 | 黄金 | 外汇 | 期货

美国农业部数据的阴谋与阳谋 危险的“洋报告”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中国证券报
  • 手机看新闻

  作为国际农产品价格风向标,美国农业部(USDA)的供需数据一直让人“不太放心”。

  上周二,美国农业部公布的5月供需报告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将主要农产品价格“炸”上了天:在报告数据意外利多的情况下,美盘带动国内农产品期货大幅上涨。

  报告将美国2016/201

7年度大豆年末库存预估调为3.05亿蒲式耳,大大低于此前分析师平均预估的4.05亿蒲式耳。“这超出了很多机构的预期,对美豆来说可以称得上一大利好。”市场研究人士称。

  美国USDA报告的“变脸史”上,经常伴随着中国人的吃亏。此次异动,不免让心有余悸的市场人士引起不好的联想和猜测。“USDA的这种调整意图很明显了,格局可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又要被动了,中国每隔几年就要面对这样的被动局面。”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研究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USDA供需报告受质疑

  最近一次的“受骗”发生在三年多前。

  2012年8月1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最新一期的世界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在油籽一章,美国农业部预测2012/2013作物年度产量仅有27亿蒲式耳,减少3.58亿蒲式耳,受减产影响,美国大豆平均价格预计将上涨至每蒲式耳15-17美元,每蒲式耳预计上涨2美元。

  此报告一出,中国开始出现恐慌性大豆抢购,贸易商们囤货待涨。其中很多货源来自美国农民和公司。但三个月后,USDA公布的预测中,产量不但没有减少还有所增加,大豆的平均价格也回调到每蒲式耳13.90-15.90美元。

  在这次风波中,美国农业部被认为通过操纵世界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中的大豆产量数据,哄抬大豆价格,高价卖大豆给中国,中国企业大受其苦,许多压榨企业被迫倒闭或被外资收购。据业内人估计,仅黑龙江一地临储大豆的亏损金额就在5亿元左右。

  无独有偶,向更早时间追溯。2010年下半年,美国农业部发布了著名的“2010年10月报告”。报告中,USDA极力看多,当月的玉米产量预期较9月剧减了将近5亿蒲式耳,库存预期也削减了超过2亿蒲式耳。而三个多月后的预测则显示,美2011年玉米种植面积将增至9200万英亩(约合3720万公顷),玉米产量也将达到创纪录的137.55亿蒲式耳,这两项数据都较上年度大幅增长。

  这在业内被研究员调侃为“翻脸比翻书还快”。

  此外,有业内人士统计称,2008年11月、2009年3月、2013年3月和8月都出现过这种情况。“这种伎俩美国农业部早已使用多次了。”

  “个人认为USDA预期新年的美国玉米产量和面积大幅提高或许是出于某种目的。”南华期货分析师何琳表示。

  业内人士猜测,或许这种“多空转换”的行为是在“配合”市场主力资金。

  事实上,此前USDA立场的中立性已经饱受质疑。2004年著名的“大豆风波”中,CBOT大豆价格的暴跌中,大量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并在随后的价格回落过程中由于无力支付货款或高成本带来的巨额亏损而陷入危机。国际大豆供应商大举收购国内大豆压榨厂家,合资企业成为我国油脂产业主体。

  “大豆风波”中,USDA发布的权威基本面数据和基金的“顺市”炒作对大豆期货价格进而现货价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际基金高位狩猎中国”、“中国高价进口美国大豆”、“高价令中国多花费数亿元人民币”、“中国企业签订购买合同后价格就下跌”等报道见诸2014年的各大媒体,“美国阴谋”站在舆论风口。

  2008年,国内大豆产业几乎以同样的方式再遭重创。“与高盛一样,USDA报告总给人虚虚实实的感觉,但其预期调整只会给行情带来短暂的影响。价格波动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某个机构的一纸报告,全球供需基本面才是根本原因。”有业内人解释说。

  一份报告的分量

  USDA报告由美国农业部按照周、月时间规律出台,包括各种农产品数据,同时,美国农业部还对除美国外的国家进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预测并出台相应报告。

  其意义在于,它关于全球大宗农产品产量、市场供需、出口销售等情况的报告被奉为圭臬。它的每次发布,都会立即对CBOT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价格带动作用,进而影响到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

  每次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出台之前,交易商态度都相对谨慎,力图从报告中捕捉任何对交易有指引的“蛛丝马迹”。

  即使是对数据权威性提出质疑的研究人士和交易员,也不得不在中国时区的子夜屡屡屏息以待。

  美国相关官员回应对该数据中立性的质疑时表示,该数据并非美国农业部自己预测,而是邀请大量外来人士独立、封闭、集中完成。该机构发布世界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的地方,安排在戒备最森严的是美国农业部的“密室”。他们试图用制度的安排摒除私利的嫌疑。

  不过,这显然仍旧无法驱除疑云。业内人表示,USDA为维持自己的权威,他们会保持数据的准确性。但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发布时间、考察范围等方式来“偷偷”影响市场。而实际上,这对市场的影响与修改数据没什么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研究人士指出,其月度供需报告所提供的数据都是一些预测值,而且这些预测值是要不断进行修正的。很多市场人士因此认为USDA的报告存在一定随意性。不过他们在分析、操作的时候依然避不开这份重要参考。

  既然不相信,那么为何会一再被其“牵着鼻子走”?

  华联期货研究所所长韩锦认为,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没有权威性的农产品供需信息机构可以提供权威真实而可靠的数据,农产品市场人士的交易依据主要就是USDA公布的相关报告,而全世界除了USDA,也没有第二家有如此市场影响力的权威信息机构。“这其实也是世界金融战争(或贸易战)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常提的定价权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不过韩锦也表示,客观地说,USDA的报告准确性还是不错的,只是每月都是预测数据,出现调整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行业内的权威数据“独此一家、别无分店”,USDA数据是否为本国服务“做手脚”,也查无实据。

  化被动为主动

  进口价格过高或过低,都造成中国市场的困扰。

  硬币总有两面,进口也如此。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中国多年来进口了大量植物油和油籽,这相当于利用了5000万公顷的海外土地来进行生产。

  中国农业部官员曾表示,增长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现了基于比较优势而产生的专业化所带来的好处,但过多的进口也会威胁中国对粮食供应的调控能力。

  实践证明,盲目的市场干预会带来价格扭曲及贸易中断等风险。如中国托市收储使得中国粮食的价格高于国际水平的同时,库存高企,而中国加工企业则强烈希望低价进口产品。这些进一步体现为玉米、大米、小麦、棉花等价格扭曲。

  农产品价格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正在试图改变这一现象。中国农业的对外开放也更加策略化,如拓展多元化的农产品进口渠道,以及加大对农业海外投资战略的支持等。

  业内人士建议,要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利用好期货这一天然的避险工具。为此,首先要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品种结构;其次,需要强化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的培育,继续优化投资者结构,为中国市场建立可靠的供应关系,获取更多的国际定价权。

(来源:中国证券报)

money.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money.sohu.com/20160516/n449653731.shtml report 3918 作为国际农产品价格风向标,美国农业部(USDA)的供需数据一直让人“不太放心”。上周二,美国农业部公布的5月供需报告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将主要农产品价格“炸”上了
(责任编辑:曹萌)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