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 收藏
银行 | 保险 | 黄金 | 外汇 | 期货

天珠市场虚火过旺 透支未来发展空间

来源:北京商报

  文玩圈有一种说法:文玩收藏玩儿到顶级就是涉足老货古珠,而在古珠中则奉“天珠”为上品,当然这种说法出现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脱胎于民间收藏的现代文玩产业,大致萌芽于本世纪初,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历经2012-2014年的“黄金时期”,至2014年底开始进入瓶颈期。在这个过程中,五花八门的文玩商品粉墨登场,其中各种材质的新老珠子,被挖掘整合出文化意义并重新赋予价值后进入交易市场,经由爱好者追捧,媒体宣传加温,投机者造势逐利,消费者盲目跟风,加上明星效应的光环,投资理财概念的嫁接以及其他一些灰色需求,导致商品附加值比例过重,市场提前透支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天珠”被炒至虚火过旺,便是一例。

  稍有接触的玩友对于“天珠”的大致印象主要体现在几个关键词上:“西藏”“佛教”、“神秘”、“能量”、“昂贵”,但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说清楚“天珠”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正是因为这种神秘感,使人对其产生了某种敬畏,令众多玩家、藏友趋之若鹜,以收藏到一颗所谓“至纯天珠”为平生大幸。然而,实际那种所谓“材质至纯”、“法力殊胜”、“能量充盈”代表着“成功人生的护符”的“天珠”,往往存在于人们的遐想里而非颈间囊中。

  目前贴吧、论坛流传着各种所谓学说,五花八门、光怪陆离,让人不看则已一看更晕。而市面上的相关书籍,主要来自于台湾几位学者或商人,拿起来翻翻没什么新意,细思之后又感觉似曾相识,这与上世纪90年代的“贵族蜜蜡”发现手法竟是如此雷同,只不过当初传播手段远不如现在丰富多样,内陆地区的文化需求和消费能力也远非今朝可比。

  笔者试图探寻“天珠”这个词的准确意义,于是多方检索其出处,结果发现不光汉语的工具书里没有,就连《藏汉大辞典》里也没有,作为中国第一部兼有藏文字典和藏学百科全书性质的综合性藏汉双解大型工具书,出版于1985年,其中收录了5万多词条,涵盖了历史、地理、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如果《藏汉大辞典》中没有对于“天珠”的记载,那么是否可以说明一件事,就是“天珠”一词没有直接相对的藏语词汇,其词产生应晚于1985年。

  1985年至今30年,人才辈出的考古学界论著多如牛毛,不可谓不丰富、不彻底,竟然集体忽略了“天珠”,从国有文物商店到民间私人经营,竟也漏掉了“天珠”。与各主流权威百科书中零记载相对应的是网络上的“百花齐放”,各种“百科”、贴吧,以及许多专营“天珠”的大小商家纷纷开坛布道,引“经”据“典”,神话传说漫天飞舞,“科研结论”言之凿凿,好不热闹。

  关于“天珠”,网上流行的一种说法是“4000年以前一颗巨大的火星陨石撞击到喜马拉雅山域,撞击力加上高温混合在玛瑙矿内,致使岩矿熔化、崩炸、散落,在飞奔的过程中受到大气流的影响,形成圆柱体,这些圆柱体碎石内含有14种火星上的元素,以13伏特的磁场成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力量体,其中镱元素的磁场更是相当强烈,全世界目前只有西藏的千年至纯‘天珠’有这种特殊元素的磁场”。

  这种说法听起来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且还有数据,但深究下来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4000年前是什么概念?那是夏朝,目前仅有春秋战国时一部叫做《竹书纪年》的编年体史书记载过公元前1831年夏王朝发生的一次地震灾害,此外再没有中原及藏地的典籍记载过同一时间段的大灾害。所谓陨石撞击地球之说,更是在一没有文献证明、二没有科学实验模型、三没有目击证人的情况下摇摇欲坠站不住脚。要知道,6500万年前一块直径不到10千米的陨石撞击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可是形成“核冬天”,造成了主宰地球的恐龙灭绝;其次,对于“天珠”含有“镱”元素的检测目前没有相关科学报告,全凭一些不知“镱”为何物的众人以讹传讹,或说美国航天部门或说日本科研机构,却没人能够准确说出此说法的出处以及含“镱”的天珠是什么鬼;第三,所谓“13伏特磁场”的说法更显得没有常识,笔者作为一个因为物理会考仅得36分被迫选修文科的学渣都知道磁场的单位是高斯……

  近年来“天珠”一如其名,横空出世,一出场便占领古珠领域的价格高地,且屡创新高,也真是应了“天降神物”的故事。这样一个拥有不到30年新名字的品类,因各种神奇传说而受人疯狂追捧,能够迅速攀至古珠收藏的巅峰,并衍生出了相关的研究组织(当然是非官方的),甚至推出了年份推断、真伪鉴定、价值评估等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其实仔细想想不难发现,一些聪明的商人正是利用“天珠”的史料缺失编造谎言,利用藏汉文化差异及信息不对称捏造“天珠”的寓意,为其销售工艺品编造各种经不住推敲考问却美丽动人的故事,时机成熟后通过媒体传播,甚至著书立说对广大藏友和玩家进行洗脑,甚至通过高价销售“天珠”对藏友进行利益绑架,以便于和他们一起寻找或者等待下一个接盘者。

  站在收藏者的角度,我们要知道,在“天珠”最初产生的年代,其工艺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完全属于高新技术,且其纹饰所反映出的文化含义也完全符合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反观科技和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多购买者、收藏者一不溯源历史,二不考证文化,三不研习宗教,仅凭听信神话故事便慷慨解囊,这种浮躁的消费心理也为“天珠”的价格不断炒高提供了土壤。

  去年,某“天珠专家”在知名拍卖公司的专题讲堂上竟然公开发表“天珠救命挡灾”、“两眼天珠保夫妻和谐”、“虎牙天珠咬财”等无稽之论。在笔者看来,消费者应该摆正心态,将自己升官发财、家庭和睦、驱病除灾等愿望付诸诚实经营、合法劳动、合理膳食、科学养生以及真挚的情感付出,实在不必要向一颗珠子祈祷它根本办不到的事。

  “天珠”,或许还是应该称之为蚀花玉髓珠,它在几千年前被当做天赐神物具有其合理的历史意义,然而在可以成批量生产的今天,人们是否应该更客观地综合看待其价值使它回归合理价格?而新近加工的产品是不是可以放弃东施效颦的做旧工艺,停止猫捉老鼠的价格游戏,安静地做一枚致敬历史的工艺品?或许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不过梦想总还是要有的,万一要实现了呢?

  (作者系资深文玩爱好者、京城文玩特约作者)

money.sohu.com true 北京商报 https://money.sohu.com/20160219/n437829285.shtml report 2735 文玩圈有一种说法:文玩收藏玩儿到顶级就是涉足老货古珠,而在古珠中则奉“天珠”为上品,当然这种说法出现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脱胎于民间收藏的现代文玩产业,大致萌芽于
(责任编辑:钟慧 UF02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