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 海外投资
银行 | 保险 | 黄金 | 外汇 | 期货

张敬伟:民间理财有滞后性 追逐美元产品乏利可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人民币汇率近日下跌,导致美元理财产品受热捧。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京沪深地区多家银行换汇潮持续升温,网点频频出现美元库存供不应求现象。伴随近期人民币下跌幅度扩大,美元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悄然上升。

  而针对有关“银行近期对购汇实施限制”的传闻,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明确表示,目前个人购付汇政策没有变化,所谓“对境内个人购买美元做出限制、要求银行控制1月售汇总量”的报道不实。

  人民币汇率下挫,换汇者众,这符合市场趋利逻辑。其实,国际套利资金早就盯上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利差。2015年8月份的汇率市场化和2015年底的美联储加息,使得境外做空人民币的投机资本看到了大赚一笔的机会。当然,他们也确实收获颇丰,1月6日人民币离、在岸价差达到峰值1600点,离岸人民币一年远期价格和在岸即期价差为3370点。套利资本趁势而为,如在香港离岸市场购买人民币,在境内在岸市场卖出或者先借入人民币然后做空。

  监管层已经察觉套利资本的投机行为,并及时介入。1月11日,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急升1000点,扭转连续4个交易日的跌幅;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升值0.39%,离、在岸人民币价差在渐趋收缩。

  相比境外敏感的做空人民币的套利资本,境内民众的反应慢了几拍。他们追逐美元理财产品的趋利行为是滞后和淳朴的——当其从市场上嗅到人民币下跌的气息而选择购汇时,这种逐利行为或许已经不再符合市场上瞬息万变的复杂局面。考虑到个人购汇政策并未调整,传闻中京沪深等一线城市所谓的银行限制购汇,按照外管局的分析,不排除是个别银行由于自身美元现钞不足而进行的一些特殊管理。

  阻击境外利用离、在岸价差的套利资本,央行有足够的手段可运用,事实上也很管用。考虑到限制购汇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商业银行也几乎不会真正采用这样的做法。因为民众投资行为往往是不理性的,容易跟风盲从。银行的限购或预约可能会造成市场恐慌,甚至形成挤兑风险,虽然挤兑的几率很小。

  股市、汇市的最大风险,不是投机大鳄的翻江倒海,而是普通投资者的跟风响应。前者可以通过常规的治理手段控制风险,后者则常常让监管者陷入难以掌控的尴尬。更重要的是,普通投资者一番喧嚣之后,不仅大伤市场元气,自己也获利寥寥。

  目前,股市、汇市依然处于改革转型期,一点市场苗头都有可能演化为波涛汹涌。此时监管者和金融机构的治理举措或防范手段都宜谨而慎之,不能推波助澜。

  央行已经缩小了离、在岸人民币汇率的价差,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的态势已现。在此前提下,金融机构大可不必限购汇,以免催化投资者的焦虑心理,使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努力付之东流。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已经拉开帷幕。尤其是2015年“8·11”汇改以来,已经给人民币汇率改革定下了方向——一切为了可自由兑换。况且,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是全球市场逼迫下的被动应对,而是人民币国际化雄心的主动调整。

  随着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一员,中国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自然要付出改革的代价。现在的人民币汇率下跌,既有这方面的因素,也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征程还很漫长,有节制和可控的波动(无论下跌还是上涨)都是正常的。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在2015年已被稀释,即便按照美联储2016年内加息4次~5次的预测频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是可以预见的。

  总而言之,人民币汇率并未失控,尽在政策面的掌握中。在此情势下,换汇潮热闹一阵之后就会恢复平静,美元理财产品的热潮也将和市场上曾经出现的理财热一样,慢慢冷却。跟风的投资者,并无多少利润可图。

money.sohu.com true 每日经济新闻 https://money.sohu.com/20160114/n434473343.shtml report 1710 人民币汇率近日下跌,导致美元理财产品受热捧。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京沪深地区多家银行换汇潮持续升温,网点频频出现美元库存供不应求现象。伴随近期人民币下跌
(责任编辑:钟慧 UF02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