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 银行频道-提供银行资讯及最新理财产品的银行门户 > 外资银行与海外银行
银行 | 保险 | 黄金 | 外汇 | 期货

外资银行撤资银行股 “土豪”险企接盘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中国产经新闻

  银行和险企在网点布局上各有所长,未来可以进行交叉销售,这种协同效应可能是立竿见影的。

  新年伊始,在“宝万”之间的股权争夺战刚刚和平落幕之后,新一场股权交易又在银行业上演。

  日前,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现有股东德意志银行将出售其持有的全部华夏银

行股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而人保财险拟以协议受让方式,取得华夏银行约21.3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9.99%,股权转让价格为230亿元至257亿元。交易完成后,人保财险将仅次于首钢总公司,成为华夏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在德银撤资华夏银行之前,早已有一批外资银行纷纷撤离内资银行,在业内人士看来,外资银行承受资金压力是其撤离的最主要原因。

  而另一方接管人又是近日来备受关注的“土豪”险资,实际上,从2014年年末乃至贯穿2015年全年,险资举牌上市银行或坐上上市银行重要股东位置的实战案例也是接连发生。由于业务结构的竞合以及资本金层面的需求,也促使上市银行对险资也是欲拒还迎的态度,并没有爆发出“宝万之争”那样激烈的冲突。

  因而,险资在与银行的股权合作方面显得更加可进可退,而银行也在业务合作方面更加游刃有余,险资与银行的联手也在不断为综合金融发展布局。

  德银承压转股人保

  2015年12月28日,德意志银行宣布同意以人民币230亿元至257亿元的对价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其在华夏银行持有的全部19.99%股份,该价格受制于交割时的最终价格调整。华夏银行、人保财险于同日亦发布公告称,人保财险与德意志银行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德银向人保财险转让其所持有的华夏银行21.36亿股,约占华夏银行总股本的 19.99%。

  对于此次转股,昆仑银行战略投资与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次贷危机后,欧美银行的风险暴露不断增加,来自自身以及本土经营的压力较大。“德意志是全球较大银行,对资本要求比较高,他有资本补充的压力。另外,德意志银行去年三季度有很大损失,风险暴露很大,未来周期内资本和经济运行的压力也很大,因此此次转股的主要意图是变现。”

  有资料显示,德银去年第三季度财报亏损62 亿欧元,并且去年6 月标准普尔降低德意志银行评级至BBB+,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约11%,因此,面临亏本与降级双重“打击”的德银需要更加充足的资本金来应对潜在压力。

  而从2013年开始,一批外资银行撤离内资银行潮涌起,这背后由于外资银行承担资本压力的同时,也与国内银行自身的管理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实际上,从2005年首次入股华夏银行开始,德意志银行就与华夏银行不断签署各种战略合作协议,但德意志银行并未过多介入到华夏银行的实际业务中,即使有一些诸如信用卡发行等产品方面的合作,很多到目前也都不了了之。

  李建军表示,自2005年以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引入很多外资银行进来,这很大程度上为中国银行在公司治理技术提升等方面有所帮助,但实际上,外资银行进入国内的真是目的并非做自身业务,而是想做战略投资者,但是中国规定外商持股国内银行上限不能超过20%,因此外资银行不能在公司战略上而只能在盈利方面控制经营,这与很多当年的投资理念不一致,这也成为外资纷纷撤资的原因。

  但也有观点认为,外资入股中国银行虽然在过去十几年间经历了中国银行业的大发展大变革,却难言外资战略投资者为中国银行业务带来巨大的帮助,中国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变化更多是自身适应市场不断调整的结果。在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看来,战投对中资行有帮助,但有些战投与中资行的合作并不是相当融洽。

  毋庸置疑,外资与国内银行从当年的牵手到今日的分别或许已是必然趋势,而国内银行的股权被新晋“土豪”险资看重或许也是情理之中。

  险资进入银行业

  一面是外资撤离“潮”,一面又是一轮险资抢滩“热”。

  从2014年开始至今,险资在银行业的入股案例正在不断上演,而在国内16家上市银行中,险资也将投资对象主要锁定在股份制商业银行。

  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与招商银行(600036,股吧)都曾经被安邦系举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2015年下半年遭遇了富德生命人寿的多次举牌;而2014年7月份,中国人保已经通过旗下两家子公司大幅买入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持股比例升至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4.06%,直逼兴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福建省财政厅的17.86%的持股比例;此外,早在2009年,平安集团就已经宣布了入主深发展的计划,并于2012年成功更名平安银行(000001,股吧)。

  而2016年初始,德银撤离华夏银行,华夏银行又再度被险资人保财险成功收入囊中。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被险资举牌的几家股份制银行中股权结构最大的共性就是没有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的合并持股量大多在10%-20%之间,其中部分银行第一大股东由于具有国企或地方政府背景,一直以来被视为难以撼动,产业资本也大多不愿主动发起股权争夺战。

  某资深并购律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即使没有险资介入,这些银行也面临着其他野蛮人并购的风险,事实上,部分银行此前已经发生过股权争夺战,现有第一大股东甚至曾经一度丢失了第一的宝座,最终依靠定向增发重回股东榜首位”,

  “由于银行股大多股本量巨大,除了资金来源包容性巨大的险资以外,其他类型的资本(例如产业资金)很难"一口吃掉个胖子"。”上述律师表示。

  尽管业界对于险资抢食银行股权的动机有多种猜测,但是除了已经绝对控股平安银行的平安集团外,目前大部分险资股东并还并未深入介入参股上市银行的日常经营。

  以2014年1月份之前已经坐上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的安邦为例,民生银行2015年中报中32次出现“安邦”字样,但是全部描述都仅与股权有关,但却并未在业务层面和管理层层面提及安邦,这也表明安邦对于民生银行的日常经营目前并没有深度发声。

  综合金融发展布局

  无论险资布局银行业意图何在,能为银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或许才是值得考量的问题。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二者在网点布局上各有所长,未来可以交叉销售,这种协同效应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联合拓展投资银行、资管方面也会因各自优势而更具市场竞争力。”

  “但是,它们都是国企或国企基因,也可能存在融合上的困难。”赵庆明坦言。

  对于人保接盘华夏后的发展,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这将弥补华夏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短板,华夏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刚刚布局,目前仅有金融租赁公司。人保集团旗下拥有保险、信托、证券、基金等子公司,有望和华夏银行展开战略合作,形成协同效应。拓宽了华夏银行的获客渠道,人保集团的海量保险客户有望引入华夏银行,双方进行客户共享,开展交叉销售。人保集团作为央企,入股后将提升华夏银行的资本实力和市场形象。

  而险资入股银行业,最为重要的发展在于奠定了综合金融发展布局的基础,李建军表示,现阶段银行混业经营趋势较明显,不仅需要银行在进行存款贷款业务外还需要提供多元服务,银行必须涉足多领域才能获得支持,因此必须需要寻找在这方面带来空间的支持者,而保险正是“最佳伙伴”。

  民生银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指出,银行与保险之间正从过去单一的代理销售合作发展到更高层次的股权合作,有利于银保建立更加紧密的稳固关系,实现信息和渠道共享,为客户提供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有利于提高银保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money.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money.sohu.com/20160108/n433862138.shtml report 5291 银行和险企在网点布局上各有所长,未来可以进行交叉销售,这种协同效应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新年伊始,在“宝万”之间的股权争夺战刚刚和平落幕之后,新一场股权交易又在银行
(责任编辑:曹萌)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