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热议多年的养老金入市问题得到最终确认。
我国养老金是现收现付的形式,即现在工作的人供养现在退休的人。随着退休人口的越来越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养老金缺口则会加大。
养老金获准入市,为养老金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截至2014年年底,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062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845亿元,仅此两项累计结余就接近3.5万亿元。办法一出,这意味着或许有万亿元养老金可以入市。
老有所依,几乎是每一个老百姓的内心期盼。养老金入市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后,如何保障资金安全、能否保值增值、如何对基金进行监管等问题,也成为舆论热议焦点。
舆论关注度走势
8月23日,中国政府网网站刊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全文后,当日就在微博掀起了讨论的高峰,新华网、网易新闻、新浪等网络媒体也多以《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为题进行报道。
而在微信平台,当天也有多家公众号发布养老金入市的相关信息,关于这一话题,8月23日的微信文章阅读量超过100万次,其中公众号中金在线发布的《重磅!国务院公布养老金入市方案!》一文阅读量超过10万次。
8月24日,媒体对该话题的关注度迅速上升,新闻报道量首次达到高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纷纷跟进。由于当时对于养老金入市后的托管机构、入市时间等具体细节都未公布,媒体纷纷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进行解读,包括养老金为何要入市,怎么入市,入市是否安全等,并探讨养老金入市的影响,尤其是在8月24日当天股市依然大跌的情况下,探讨这一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8月25日至8月27日,关于这一话题的舆论热度逐渐下降。
8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一事再次掀起了微博、微信关于养老金入市讨论的小高峰。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又针对养老基金如何进行投资以及如何保障资金的安全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游钧透露,经过测算,能够用于投资的资金量约为两万亿元左右,并称贯穿《办法》的核心主线就是基金安全,必须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对于养老基金入市时间,余蔚平表示,需要先出台资金归集的办法,资金集中到中央后,还涉及安排委托人、受托人、投资管理人等,并透露相关部门在抓紧研究制定《办法》的相关文件和配套政策。
由于8月28日是周五,媒体关于这一话题报道的小高峰则出现在两天后的周一,即8月31日。
由于吹风会上强调养老金入市不是为了托市救市,关于养老金入市和股市的关系也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在这一轮舆论热潮中,还有媒体分析现有的养老金入市框架的不足。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研究员胡玉玮的一篇题为《养老金入市改革遗漏了什么?》的文章就被多家网站转发。
8月31日后,从微信、微博到传统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再次下滑。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随机抽取301位网友的观点进行倾向性分析可以发现,有48.8%的网友担心养老金入市后会亏损,有16.6%的网友质疑养老金入市这一政策出台的程序,有15%的网友关注养老金入市对股市的影响,并认为这一举措并不能实现救市的目的,有5.6%的网友认为养老金入市对股市是好事儿,有4.3%的网友希望入市能使养老金保值增值,并认为关键在入市后的具体操作包括怎么用、怎么管都应明确,有9.7%的网友持其他意见。
担心养老金入市会亏损的占48.8%。网友郑克强:我总觉得,养老金应该是无风险资产。万一出了纰漏,那可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老人啊。
质疑养老金入市这一政策出台的程序的占16.6%。网友哑语弹墨:养老金入市,我的理解是:一方面救市,一方面是把这块死钱变活,为我国制造效益。由于养老金之特殊,难以承担风险,因此限定30%。但是,借之前网友调侃的话:“你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养老金是人民的钱,为什么没有任何民意方面的调查、征集?
认为养老金入市并不能救市的占15%。网友草根七号:养老金是不能亏的,所以指望它救市我目前不乐观。总之:养老金不会做接盘侠的,所以我们要谨慎看待,估计就像我长微博说的那样,会有个短期的反弹,但是反弹之后中长期我们依然要谨慎再谨慎!
认为养老金入市对股市是利好的占5.6%。网友期货院:这个算是很大利好,至少比降准利好的大,现在市场最缺的是流动性,养老金的资金解冻属于盘活市场沉睡资金,而降准降息只是放大市场资金而且不一定进入金融市场,还是有区别的,国家的表态很重要。
网友飘落在南半球:养老基金和社保基金入市,一举多得。既是稳定股市,又可以分享未来经济成长。
希望入市能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占4.3%。网友小散户囧囧有神的明:国家终于还是出手了,希望能让养老保险金增值;网友郭施亮:养老金入市需要有一个健康规范平等的市场环境。
其他占9.7%。
媒体观点分析
养老金入市的靴子落地之后,诸多媒体的报道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入市的政策本身做介绍;二是讨论养老金入市的影响;三是就养老金入市的具体操作情况进行探讨。
养老金对股市的影响是媒体探讨的重点方向。
《证券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文章,题目为《养老金入市对中国股市有四大影响》。文中指出,养老金投资股市后,股市投资资金的性质将悄然发生变化,股市投资者的构成将明显发生变化,股市投资行为与后果将发生重要变化,股市的稳定性将较好,波动性较小,投机性受到抑制。
郑秉文认为,养老金入市将开启价值投资的开关,牵引追求长期收益性的投资理念,整体上对短期投机心理具有抑制的客观效果,最终将有利于减少股指波动的幅度,遏制大起大落,市场投机将会减少。
《京华时报》直接以《人社部:养老金入市并非为救市》为标题进行报道,并引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的话:“对我们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基金保值增值问题。所以股市的波动也好,或是大家所说的基金进入市场是不是为了所谓的托市、救市也好,这都不是基金的功能和责任。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发表题为《养老金入市面临利益羁绊地方政府利益受损》的文章,文中指出,由于要将养老保险基金汇聚到省级单位,将改变目前现有的一些养老金发放形式。而对于银行而言,能够参与到养老基金的发放,对于提高储额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一旦养老金入市,管理机构掌握话语权后,情况将转变。而且对于将数额巨大的养老保险基金上缴给省一级机构,从地方政府角度而言,也并非‘心甘情愿’。”该文指出。
《中国产经新闻》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养老金入市后,能否堵住养老金缺口?文中引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于树一的话:“养老金入市只是一个短期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一个长远的根本的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策略。”
于树一认为,养老金入市具有刚性要求,只能赚不能赔,所以在投资的选择上面会十分谨慎。再加上,有入市最高比例为30%的限制,从长远来看,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制度上解决养老金体制机制的不足。
新华网发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的评论文章称,养老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应当坚持“安全第一、效益第二”的基本原则,实行严格的、全面的市场监管,防范投资风险,打击不法行为,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人民日报海外版》则采访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他表示,在美国,养老金计划主要是通过中央政府专门为其发放的特别债券来获取高于市场的收益水平,未来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一方面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特别债券”的做法,实现多条腿走路。
舆情点评
2011年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就要求适当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
经过4年的调研、讨论,养老金入市的大致框架方才最终定下;政策发布4天后,国务院又召开政策吹风会,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进一步解答。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对此问题的谨慎和重视,而这背后则是养老金问题的重要性。
那么,下一阶段的讨论焦点无疑应该是养老金入市后,能否保证救命钱的投资安全。因为基本养老基金,就是发放之中、暂时积存的养老基金,安全性要求极高。一旦出现损失,会对资金发放产生很大影响。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已经为资金安全设置了许多防火墙。比如《办法》要求投资机构和受托机构需分别按管理费的20%和年度投资收益的1%建立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养老金投资发生的亏损,并要求专项兜底资金应交由第三方管理,这将形成一定程度的约束力,避免风险扩散。
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决定养老金入市的成效以及养老金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市”的完善性。
世界养老金报告的资料显示,养老金入市长期来看不会亏损,因为入市挣的钱是企业的创新价值,只要市场规范,入市的企业有价值,养老金就有收益。
这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们还需要在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上下功夫,保证资本市场是多层次的、丰富的、健全的,最大程度上杜绝投机乃至违法行为出现,不仅让养老金的投资是相对安全的,还可以实现多渠道出击,短期、中期和长期投资产品合理配置。
此外,对入市养老金的监管也要到位,因为养老金对很多人来说是活命钱,直接关系社会稳定,监管要审慎到位,同时也应该信息公开透明,让社会公众参与到养老金监督工作中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