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高息“吸金”拉大投资贷款利差
B
三五个人就可开网络贷款平台
高息“吸金”拉大投资贷款利差
P2P最近风险频现的背后,是行业乱象重重。“开设P2P公司成本低圈钱快,有的是为了圈钱自用,如一些本身要从小贷公司贷款的企业;也有纯粹为了骗钱走人、拿钱去挥霍的;有赌一把为上市但最终倒下的,有高息抢客户陷入流动性风险的……”深圳一家大型P2P公司人士称,有专业风控团队的P2P公司仅在二成上下,八成公司都是非专业人士主导,在这个行业里勇敢地左冲右突。
记者了解到,该行业以电商门槛进入,往往只需30万左右的资金、三五个人就可开一个平台,游离金融监管之外。但P2P实际上有类似银行的功能,如通过网上广泛吸纳客户资金,再将资金贷出去。P2P业务一般仅仅作为平台中间商,只是在网上撮合资金方和借贷方交易,并不涉及具体的资金运用和管理,“但这些平台几乎都能自行调配运用资金,P2P实质跟民间集资有类似之处,仅仅是从线下走到了线上,渠道不同而已。”上述大型P2P公司人士如此解析这个行业。
在P2P行业,只要能够继续圈到足够的钱,这个游戏就能继续下去。于是,高息“吸金”成为行业恶性竞争的惯用伎俩。
据朱明春介绍,一些从业者最初以为很赚钱,“人员也招了,办公室也租了,系统也做了,标也发出去了,没人投怎么办?只能把利息抬高!二分不行,三分,三分不行四分,四分终于有人投了,似乎业务有所改善了。但真正民间拆借利息没有那么高,所以老板拿自己的钱去垫息,开始以为垫付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利息就会降下来,但第三、第四个月利息老降不下来,因为一降就没人投了,所以平台接着高息硬撑,最终撑不下去只有趴下……”
朱明春表示,按照现在的行情,只有给投资者的收益率在18%以下的平台才能盈利,收益率高于24%的平台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网贷之家数据统计到的87家平台中,纯收益率低于18%的平台仅有17家,只占不到20%。纯收益率高于24%的平台有40家,高于50%的平台有4家,有不少平台长期出现投资者收益率和贷款利率倒挂的现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