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 琪
担心在柜员机取到假币银行不认账,取点钱还要对着柜员机摄像头逐张纸币照一下。以后,不必多此一举了。据报道,“ATM机冠字号查询”功能正在广东各大银行全面推进。不论是存款还是取款,柜员机都可以记录纸币的冠字号码,用以追溯可疑钞票。当要判定假币来源时,市民可以向银行申请查询。
一直以来,银行定的规则都是“钞票出门概不负责”,柜员机几乎也是同理。因为让一个取了几千元的市民,在摄像头前挥舞纸币,本身就是一件搞笑而不安全的事情。绝大多数人都是拿了钱匆忙塞进钱包就走人,倘若真发现假币,只能自认倒霉。大量的经验事实,也印证了消费者几乎都是弱势的一方,银行一句“不可能有假”就把各种质疑挡回去。银行不会认错,否则其权威形象就难保。
如今柜员机可以记录纸币的冠字号码,或可理解为银行迫于长期舆论压力作出的一种自我修补。这也算是创造条件将监督权交还给消费者,是让消费者回归对等权利之举。对市民来说,今后被银行屈“食死猫”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当然,如果银行被“刁民”屈,也会有电脑记录可对质。只是,这种“冠字号查询”,倘若每存取一次,都即场打印一份对账单,那么银行的业务成本可能大得惊人,消费者要逐张对号也会烦不胜烦;倘若只是发生纠纷后,才翻看冠字号记录,则一样可能存在争拗,万一消费者咬定:“柜员机记录的那个号码,并不是当初我取的那张”,银行怎么办?毕竟,既然信任已经失去,又凭什么要对方相信“由人操纵”的柜员机呢?或许人们还会疑惑:电脑扫描能否百分百准确地收录每天海量的钞票冠字号码,尤其是一些污损陈旧的纸币会不会成为漏网之鱼?
其实,市民真正关心的是,为什么重重把关的银行竟也“疑有假钞”,这是否意味还有技术或流程上的漏洞?公众几乎从没听过对流出假钞的相关网点的处罚案例,这与他们的经历和感觉相去甚远。每次遇纠纷,银行总是生硬否认,这又如何指望公众信服?柜员机“假钞疑云”表面看是技术与操作之争,实质上是银行的企业形象及与储户的互信问题。这也是公众最近对许霆案反思不断的根本原因。
耀琪
(来源:羊城晚报)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