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触及到每个家庭的今天,很多习惯了公费医疗的人仍然缺乏保障认知。一些百姓觉得既然有了社会医疗保险,就没必要再花钱买商业保险了;而另一些人走了相反的极端,买了许多种商业医疗保险,最后却发现和已有的社保保障重复。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新医改”方案的加快实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需求快速增长,对健康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早在2009年,“新医改方案”就明确了“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商业健康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医改基调。时至今日,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正式获准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而非局限于原来经办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
那么一连串的改革信号最终会带来什么?笔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总部位于成都的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谐健康保险”)。
全面开放的医保市场 为13亿人口建立起一张遍布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全民“病有所医”的基本目标,这一轮医改启动之初,政府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保项目的试点,多为基本医保以外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服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总体偏低,其功能发挥相对有限。随着医改进程的推进,社会保障覆盖面正逐步拓宽,承保人群也在逐步扩大,社会医疗保险正面临来自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既然能够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补充保险业务,如何不能经办基本医疗保险服务?”改革的意念再度涌现。为顺利实现逾13亿人基本医疗保障的全覆盖,这一轮医改伴随着形势的变化,对商业保险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保补充”进一步拓宽至“保基本”。
协同作战 6月27日,《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这份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社保基金会联合制定的涉及13亿民众保障大计的纲领性文件,全面肯定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改革导向,鼓励政府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探索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资源。
从“保补充”到“保基本”,各类医保服务向保险业全面开闸。"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将有机会全面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总体偏低,其功能发挥相对有限。随着医改进程的推进,社会保障覆盖面正逐步拓宽,承保人群也在逐步扩大,社会医疗保险正面临来自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和谐健康保险总经理陈永忠表示。
事实上,在“新医改”的有利背景下,和谐健康保险抓住机遇,从服务质量、产品数量等方面打造专业健康险的全面服务,为客户提供更细致和周全的保险保障。
据介绍,自和谐健康总部落户成都后,除了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标准健康保险服务理念外,还以健康管理为突破口,分批次在全国范围内与100多家医疗和体检机构展开了深层次合作;同时,和谐健康保险专门提供针对少儿成长的医疗保障服务,并计划开展新农村建设涉农医保服务项目,和特定人群的健康保险服务项目。
政企合作 “成都市是一座包容性很强,充满活力的城市。在这个生活慢节奏,发展快增长的城市里,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另外我们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谈到政企合作的时候陈永忠表示。
据了解,和谐健康保险目前积极拓展政府委托业务的范围,从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开始涉足原本由政府“一手包办”的基本医疗保险业务,进一步深化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同时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基本医疗以外的医疗救助、护理保险、工伤补充保险等新型业务。例如和谐健康保险将要推出的“和谐宝贝健康成长计划”,就是以护理保险作为主险,同时综合了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住院津贴、住院医疗等多种保障服务。“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事关所有参保群体的利益,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政企之间如何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如何推进健康险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陈永忠表示。
政企之间“无缝化”的合作纽带,在“政府不多花一分钱、老百姓不多出一分钱”的情况下,能最大范围的实现社保部门、保险公司与定点医院的“优势互补、无缝衔接、合作共赢”,达到“保障金额大幅度提高、覆盖面更广、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更安全”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商业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的存在,对政府进一步完善面向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郑翔 南雨 (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