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7日“第一届中国消费金融论坛”在北京开幕,该论坛旨在建设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集中学术界、业界和监管部门的智慧和资源,共同推进我国消费金融的政策决策、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
搜狐理财频道做为网络战略合作伙伴对论坛会做全程直播。
从1949年到1978年,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经济的成长发生了质的飞跃,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观念日臻改善,消费行为逐渐多样化。
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2008年为15781元,增长46倍,年均实际增长7.2%。 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4元,2008年为4761元,增长35倍,年均实际增长7.1% 。1998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后,2008年底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98万亿,比1997年底增长155倍,占全部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0%。 197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11亿元, 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增长1033倍……
在这一变化着的背景下,我国城镇家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意识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是否做到了尽善尽美?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否适时合理?这些问题都等待我们去回答。
2008年,在花旗基金会的资助下,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开展了“中国消费金融与投资者教育”第一期全国性调研。本次调研取得了预期成果,在我国城镇家庭的财富分布状况、收入和支出状况、消费和投资模式、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消费金融教育需求等领域收集了丰富的定量和定性数据。本数据由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集中处理,其结果已形成调研报告,综述性初步结果于2009年9月27日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花旗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消费金融论坛”上,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廖理教授发布。
调研问卷参考美联储SCF(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消费金融调研),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调研由专业调研机构协助完成,综合考虑地区分布、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因素,最后将抽样样本定位在15个城市,覆盖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根据城市的小区分布和人口分布遴选小区,对小区进行随机抽样,进行入户拜访,并严格监督调研过程及数据复核,收集了大约2100个样本数据。
问卷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2008年年均税后总收入接近7万元,为68,875元,家庭净财富超过60万元,为607,802元。在家庭收入构成中,固定工资收入占48.74%,有84.64%的家庭拥有固定工资收入这一来源,投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6.19%,但仅有26.68%的家庭拥有这一收入项。在支出构成中,餐饮支出占总支出的38.14%,其次是衣服日用百货及水电煤气,占总支出的15.34%。在家庭资产构成中,房产是最主要的资产,占比62.72%,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占比超过15%。在负债构成中,拥有房屋贷款的家庭其房屋贷款余额为123,180元。
问卷收集了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对被访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职业与学历、家庭成员进行了梳理。对家庭的理财意识和理财培训偏好进行了调研,从问卷看,随着家庭总财富的增加,拥有长期家庭理财规划的家庭也随之增加,家庭总财富为50万元以上的家庭超过60%的拥有长期理财规划。而家庭理财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财富增值,其次是为了平衡收支,亲戚朋友介绍是主要的获取理财信息的方式。在被问及家庭储蓄的主要动机时,大部分的家庭是为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24.06%)、子女及自身教育(23.59%)和养老退休(19.62%)进行储蓄。在信用卡的使用及对个人信用体系的了解方面,使用信用卡的偏好度随着家庭总财富的上升呈现U型变化趋势,对个人信用体系的了解程度则随着家庭总财富的上升而稳定增加。家庭的融资来源主要是亲戚朋友,占比达60%,其次才是银行。在对购房贷款、装修贷款、教育贷款、商业经营贷款、大件消费品贷款等贷款产品和服务上,我国的消费者知之不多。退休养老保障方面,我国城镇家庭主要依托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其次才是依靠自己的定期储蓄。虽然有所忌讳,但遗产规划随着我国家庭收入的增加和老龄化的趋近也渐入居民视野,总体来看,回答没有必要进行遗产规划的被访者在80%左右,但家庭总财富较高的家庭回答“没有必要”的比例低于家庭总财富较低的家庭。而有遗产社会捐赠意愿的家庭其主要意向是扶贫支困,占比53.17%,其次是教育及科研基金。
总体来看,本次调研成果斐然,是第一份对我国城镇家庭消费金融与投资者教育的翔实调研,其结果对于分析我国城镇家庭的收入支出状况,资产负债分布情况,引导城镇家庭的合理金融消费、投资收益及风险认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为金融机构提供第一手的城镇家庭消费金融和投资者教育状况,洞悉我国城镇家庭的消费动机及风险偏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我国政府及金融监管部分启动内需政策的规划、对金融机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监管有重大的政策意义。
独家声明:搜狐理财频道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327。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