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前还没有多少内地投资者认识的基金,今天已经成为内地股市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基金,因“为中小投资者专业理财”的理念诞生,18世纪末起源于英国,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盛行于美国。
而内地的基金行业发展轨迹,从1998年起步,则浓缩了作为专业理财者被发现、认可到广泛接受的过程。其中有过曲折,也不乏质疑之声,但经过十年的发展,最终基金仍然毋庸置疑成为内地投资者财富管理的最主要产品之一。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总数为347只,净资产总额约为1.8万亿元,比2006年年底翻了一倍多,而基金持股市值已占整个A股市场总流通市值的1/4以上。而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计,今年8月基金开户数达到512万户,超过了同期378万户的A股开户数。
截至9月10日,内地基金开户数已经达到了1995万户。基金市场十年蓬勃发展得到了证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个人投资者投资习惯的转变。从直接投资股票变为依靠专业投资者管理,机构主导市场的特点将越来越明显。
随波不逐流
在上个世纪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诞生之前,华夏、南方、博时等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发行了一批封闭式基金,并在A股历史上有名的“5·19”大行情中成功发掘了科技股、绩优股等重要行情主线。市场人士也把这一时期的基金公司统称为“老10家”基金公司。
本世纪初的A股市场漫漫熊市令中小投资者市值严重损失,股市之中的“痼疾”也在其中越来越得到各方的关心,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封闭式基金不仅跌破面值,而且有的品种价格甚至较1元面值之下打了对折,专家理财能力遭到了投资者的不断质疑。然而,即使在熊市之中,不少公募基金还是保持了不亏损的业绩,如果拉长时间看,新生的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同样令全球同行吃惊,不少基金在熊市之后的年收益保持在20%~30%,价值投资和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能力成为基金业内以及投资者的共识。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基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合资基金、银行系基金以及各类型的基金不断产生,普通投资者一时间发现,身边的证券公司、银行、邮局等渠道忽然多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尽管当时投资者的“熊市思维”尚未完全摆脱,但随后而来的大牛市的启动,马上令人领略了专家理财的优势。资料显示,在去年底,公募基金发行浪潮才开始扑面而来,投资者开始意识到通过基金这一理财工具能够获得不错的回报,百亿规模的基金也开始出现。但在去年,不少基金公司所推出的新产品发行往往规模较小,能够在首发期达到10亿份已经属于业内前列。显然,当时的投资者还是对专家理财的能力将信将疑。现如今,每发行一只新产品,首发规模动辄百亿之巨,200亿、300亿、400亿,这些发行的纪录被不断刷新。如果不是基金发行采取了配售以及停止申购的方式,单只基金的发行规模可能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自我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发展过程中,一些历史问题也次第得到解决。比如,“封转开”是今年基金行业发展之中的重头戏。一大批从封闭式基金转型而来的开放式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从这些“封转开”基金的表现看,并不逊色于其他开放式基金。到今年9月,基金公司也从原来的“老10家”发展至近60家公司,开放式基金品种也达到了近300只,开放式基金所占A股流通市场总量已经达到了3万亿,接近市场总量的1/3。而且,专家认为,未来基金行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与大批蓝筹股不断“注入”A股市场相伴,如今,基金产品门类开始不断完善,给各种风险承受度的投资者提供了各种选择,ETF、LOF、指数基金、纯债基金、混合基金……投资者开始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不过,在基金大力发展的同时,投资者风险教育工作也不断深入。通过投资基金,不少中小投资者越来越发现,基金并不是博取短差的工具,而是长期理财的工具。更多的投资者开始意识到,投资基金并不能达到发财的目的,而是能够从专家理财的途径获得长期收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基金门类繁多、基金公司越来越多,投资者可挑选的余地也相当大,基金公司的品牌树立成为业内着力强调的一件事情。更多的基金行业人士意识到,只有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才能获得投资者长期的关注。同时,基金也并不是“包赚不赔”的买卖,在投资者开始购买基金起,基金公司以及各方面都对其进行投资者风险教育。
面向全球
令人关注的是,随着居民储蓄逐步向投资渠道转移的同时,境内居民终于有了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试水”的机会。随着华安、南方、华夏等公司陆续推出发行旗下QDII产品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把QDII基金作为自身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契机。尽管不少投资者认为目前购买QDII产品所具有的心态主要是“尝鲜”,并不会把大部分资产投入其中,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基金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普通投资者通过基金这一投资工具,不仅将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将在一定的阶段成为全球投资市场中新兴的重要投资力量。在这个发展阶段中,投资者的心态也将更加成熟、投资品种的选择也将更加宽泛。
中国内地基金业的十个“第一”
第一家基金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3月,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70%;万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20%;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10%。注册地为上海。
第一批基金:封闭式基金金泰和开元,同在1998年3月23日发行, 同年4月7日上市,存续期为15年。
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2001年9月21日设立,首发规模50亿份,最新规模为8.258亿份。
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2年10月16日获准筹建。中方股东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67%;外方股东为德国安联集团,出资比例为33%。
第一只纯债券基金:华夏债券开放式投资基金,2002年10月23日成立,首发规模51.33亿份,最新规模为40.81亿份。
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华安现金富利基金,2003年12月14日发行,首发募集42.54亿份,最新规模为50.78亿份。
第一只首发规模超过100亿份的基金:海富通收益增长,2004年3月首发规模达到131亿份,最新规模为15.5亿份。
第一家获准成立基金公司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2005年6月7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获准设立。
第一只“封转开”基金:基金兴业。2006年7月该基金封转开转型方案获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同年10月9日变身为开放式基金――华夏平稳增长基金。
第一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2006年11月成立,募集金额为1.97亿美元,迈出内地基金投资境外市场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