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健康险市场随着新险种的扎堆上市重新活跃起来。日前,国寿、平安、友邦、招商信诺等寿险公司纷纷推出健康险新品,大部分险种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额,且多采用主险加附加险的套餐形式。
今年前3个季度,沪上健康险发展很是黯淡:保费收入仅28.7亿元,同比下降54.9%,平安、太平、合众等6家寿险公司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呈现负增长。
保险责任拓宽
据悉,新面市的健康险产品在保险责任、给付条件等方面作了部分调整。如国寿的“康宁”重疾险将疾病保障从10种增至20种,并采取重疾险多次赔付方式。友邦的“康安一生”除了医疗方面的保障外,还提供生存现金、生存健康金、满期金等,并设有全残保费豁免。平安的“员工健康管家”医疗险在提供门诊、住院、口腔保健等多种保障责任的基础上,还可包括健康咨询、健康评估、第二诊疗意见、全球紧急救援等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健康险新品多以中高端客户为主要销售对象,如招商信诺人寿“国际雇员健康保险计划”目标客户群体包括:为外籍员工购买团体健康险的在华跨国公司;希望将本地雇用的外籍员工、海归人士及本地高级员工纳入全球福利项目的在华跨国企业等。
保险责任拓宽以及定位于中高端必然使得险种费率有所上调。以国寿“康宁”系列为例,其均件费率大约有10%的增长,且要实现保费返还必须附加投保两全险。业内人士认为,健康险保险责任拓宽,包括“二次理赔”概念的提出,给了健康险涨价一个理由。
但在健康险发展并不景气的背景下,新增的“卖点”以提价为前提,对客户的吸引力有多大仍是未知数。
走出单一功能
健康险偏重保障,件均价格并不算高,可何以市场上健康险产品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钟明指出,保障功能单一和保障范围狭窄是目前健康险产品存在的两大问题。
据悉,目前健康险主要分为重疾险和医疗险两大类。重疾险只能在发生大病后才予给付,且理赔鉴定繁琐。补偿型医疗险虽然保费低,但需每年续保,投保年龄还有限制;津贴型医疗险虽然报销自由,但通常只有住院责任,门急诊费用基本不在保障范围内。
人保健康上海分公司精算部某人士表示,对于单一功能的医疗险和重疾险,如何打通其转化通道,并对高龄人群的医疗保障给予关注成为近年来健康险创新的焦点。
如今,已经有不少健康险险种既拥有重疾保障,同时在特定年限后可转化为医疗费用保障,但这类险种一来费率偏高,二来转化年限一般在60周岁之后,覆盖面较窄。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面市的新险种几乎都可以通过主险加附加险的形式达到多重保障功能的融合,以此避免保障范围狭窄的问题。而真正的关键在于保险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年收入水平,结合自己的医疗保障需求进行合理的搭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