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围绕着金融有效支持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商业银行在白热化的信贷竞争下,开始全面突围可借助的融资路径,天量信贷之外造就了另一股体外循环的信用流。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透露,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上半年的升温主要来自五方面原因:一是,为了满足客户理财收益率的需求,债券类收益率偏低,导致银行涌向信贷产品;二是,部分银行的信贷管制,导致将存量信贷转移;三是,议价能力强的借款人的低成本融资需求;四是,在信贷无法介入的情况下,比如项目资本金贷款,或者股权收购融资,介入信托介入;五是,银行为抢占大客户,主动借助信托提供低成本融资。
这些因素互为作用,导演了信贷资产类理财的明显增长。
而如果将这些因素逐一分析,其实质则皆来源于流动性过剩使然。
在不少专家看来,上半年28.42%的M2增长速度,已超出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尺度。《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即提出,这不是适度宽松,而是过度宽松。
过剩的流动性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融资成本大幅下滑。
与天量信贷释放的同时,几乎也是全融资路径打开的过程。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及金融机构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配股以及权证、可转债累计筹资919亿元;另外,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共发行586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760亿元,同比增长281.5%。一些优质企业借助债券融资利率,基本上可以低于同期贷款利率1-3个百分点。
二元化的信贷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导致大量优质客户借助低成本的直接融资形成对贷款的替换。
为力挽客户,满足客户低成本融资需求,银行只有曲线救国。
目前看来,这似乎只是个开始。
随着下半年各银行陆续进行信贷规模约束,旺盛的融资需求必然要在信贷之外另寻他图。
不少商业银行人士认为,“下半年,信托贷款会高速增长”。借助理财,商业银行完全打通了投行与银行融资平台,几乎无所不能。
如何有效避免信贷大起大落的后遗症,既要防止信贷过快增长,又要合理满足信贷需求,成为摆在监管层和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