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最近频繁向我们强调,要特别审慎地对待有地方政府背景的纯融资平台贷款需求,尤其要注意资本金是否符合要求。”昨日,一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对于区一级城投公司平台,因为信贷资金使用状况不够清晰,下半年需要特别控制。
城投成纯融资平台
近期,监管层频频向商业银行提示信贷风险,而上海一些银行内部的分支行行长会议也进行得颇为频繁,其中防范“冲时点、冲规模”以及调整信贷结构是重点传达的信息。
上述副行长表示,监管层要求商业银行重点考察贷款项目的资本金是否到位和地方政府未来对贷款的偿还能力。
监管层提示的背后,是今年上半年区、县一级地方政府设立纯粹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的冲动。地市以下地方政府类大型项目的融资,一般由当地城投公司出面申请。上海另一银行区级支行行长向本报讲述:该行所在区原本只有一家城投公司,且已融资几十亿,但今年年初为“参与”中央经济刺激方案,该区又成立了两家投资公司,分别负责该当地道路和水务方面的投资,注册资本金均为3亿元人民币。
“原来的城投公司负债已经相当高了,再想扩大规模很难,所以才有了这两家新公司的出世。”上述银行人士坦承,这3家公司即是纯粹的政府融资平台。
有银行内部人士反馈的另一条信息是,华东某经济发达城市的一个区,通过成立了一家“发展公司”,凭借不足1亿的注册资本,截至今年年中累计融资20亿。
资金流向难以监控
银监会发布最新的项目贷款管理办法,希望通过委托收付制度强调信贷资金的专款专用。上述支行行长坦言,地方政府的城投融资平台,虽然是向银行借款的主体,但对融到的资金却缺乏使用权。资金更多由当地政府再分配给各项基础设施项目。银行对这些资金的最终流向缺乏监控。
“一个区大概有3~5家政府背景城投公司,而在辖区内却可能有上十家银行机构。上半年各家银行都在争取当地的大型项目,如果银行要求城投公司所贷资金必须用于某个项目,对方根本就不跟我们谈了。”一银行内部人士无奈地表示。
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城投公司从银行融出的资金,也并非全因为当地有即时需求,更多情况是借助上半年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占资金为王”,以防止未来银根收紧后,当地有项目上马却又找不到资金。
“上半年M2的增速很快,用总放贷量减去投入实体的资金,剩余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城投公司多贷的资金。”前述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表示,而这部分钱最终又转成定期存单、通知存款等方式流回银行。对于银行而言,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到期资金能否归还。但这种信贷资金在金融机构内空转的现象,却是监管层希望杜绝的。
银行人士认为,对于城投的融资,“并不是说不投了,其实好项目还是不少,而且银行资金面还是非常充裕,相信各家银行对此的竞争在下半年不会减弱。”但对于项目资本金不到位以及纯粹融资平台的贷款,银行可能会尤其谨慎地对待。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