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款证明须提供转账账单 严防做高房价、伪造收据蒙混过关
李强实习生杨沁
2009.07.24 A43版:赢家·财经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回暖,活跃,急涨,争购……两年前似曾相识的一幕,在上半年的楼市再度上演。
□晨报记者 李 强实习生 杨 沁
一家国企的中高层管理者邱先生,最近买了一套300万元的房子,当他拿着上家手写的首付款收据到银行申请房贷时,却被告知首付证明仅凭上家的收据还不够,邱先生必须提供一份银行开具的首付款转账流水单,以此证明他确实将足额的首付款打到了上家的账上。就在7月之前,上海的购房者只须提供上家的手写收据即可。然而,就在最近几日,沪上银行在房贷审批环节明显从严,零首付、假按揭等成了各家银行重点严防的对象。
监管警示:谨防中国发生次贷危机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零售条线的员工透露,连续几个月的楼市火爆,让不少投资客重新入场,他们往往通过做高房价并伪造首付款收据等手段,达到实际上零首付的目的。前段时间,由于银行贷款审批较为宽松,不排除部分人蒙混过关的可能。而眼下,监管部门态度明确,必须封堵这样的零首付问题,所以,各家银行都开始采取措施严防此类问题再度出现。
事实上,诸如零首付等问题最近已被监管部门频频强调。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上海银监局先后强调,“各银行要严格贷前审查和按揭贷款发放标准,有效防范‘假按揭’、‘假首付’和‘假房价’现象的发生。”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认为,零首付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极恶劣。美国之所以爆发次贷危机,最初便是由零首付引发的银行环节问题。零首付相当于先住到房子里,然后再支付房款,一旦蔓延,就意味着银行风险进一步的增大,毕竟借款人的工作与收入都存在着不确定性。此外,零首付的出现极可能纵容一些投机行为与炒房行为,使房地产市场走向畸形化的方向。
晨报调查:银行对放贷资质日趋苛刻
晨报连日的调查发现,沪上银行已开始从多个环节收紧房贷审批,除了首付款证明必须提供银行转账账单外,对每个自称自住购房的客户,银行都会要求其写下贷款系为购买唯一一套住房的声明书,一旦事后银行发现借款人不诚信,则保留追究权利。
在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核上,银行也明显严格不少。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就是因为征信系统有一笔信用卡年费欠缴的记录,而被一家股份制银行拒贷。某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以前办贷款如果发现有一两笔的还款逾期记录,银行总会睁一眼、闭一眼,但现在审批严格了,过去的还款逾期记录,基本意味着‘一票否决’。”
调查还发现,银行在“二套房”的贷款审批上也再难有通融的余地。“如果证明不了第一套房的人均居住面积少于32平方米,那么首付必然要4成以上。”某国有银行房贷部负责人如是说。
据一位股份制银行房贷部负责人介绍,该行已要求所有人必须紧张起来,不得以任何手段变相降低首付款的标准,对二套以上投资性购房,按4成以上首付比、利率上浮的政策规定执行,同时,信贷经理要与借款人100%“面谈”、“面签”。
政策预期:房贷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
在政策收紧、银行风险意识增强的背景下,下半年的房贷申请难度恐怕会更大。“上半年,很多银行已完成了个贷投放计划,下半年应该不急着做规模了。而近期监管部门重申严格执行二套房政策,银行也会考虑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的因素。”上述国有银行房贷部负责人预计,下半年,沪上银行房贷投放速度会显著放慢,审核也将趋紧。
然而,面对量价齐升的楼市,银行想完全拒绝房贷业务也是不现实的。一位银行人士坦言,信贷政策从紧对抑制投资性购房行为将有一定作用,但是,眼下个贷市场竞争仍然激烈,银行对优质客户的抢夺力度丝毫未减,所以,下一步银行房贷政策可能出现分化,资源将向优质客户倾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