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PO开闸,出于对以往“打新不败”神话的怀念,相信目前已有不少投资者将手中资金投进打新市场,以博取一、二级市场的差价红利。
先不论在IPO发行新规影响下,新股申购的收益率到底会如何变化,仅从理财的角度而言,“逆向思维”往往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正如当年的“淘金热”,各路人马纷纷奔向美国西部,希尔顿先生却敏锐地捕捉到淘金人缺乏住所的商机,放弃淘金而开办了酒店,最终的收益却绝不逊于淘得“真金”的人。
同样,如果投资者不仅仅把资金局限于博取收益的成本,当市场资金高度向新股申购市场集中时,其他领域无疑将面临资金收紧的危机。然而,目前市场上需要钱的不仅仅是IPO市场,银行拆借等货币市场同样也有资金需求,这时,你手上的资金自然也会变得更加“昂贵”。
例如货币基金或银行投资于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虽然由于新股发行,可能导致上述产品面临净赎回量的加剧,使产品不得不调整原有的投资结构,但另一方面,上述产品可以通过跨市场的回购套利显著提高短期收益率,同时,IPO重启将引起市场资金面的紧张,从而抬高市场短期拆借利率,并间接提高了上述产品今后再投资的收益水平。
以2007年9月底和10月初的例子判断,当期中石油、中海油服等大盘股正在发行上市,市场资金捉襟见肘,很多机构无法通过拆借融资,而货币基金借助此时的高市场利率条件,将资金借给其他金融机构,使当期货币基金的万份日收益率和7日年化收益率都一举超过了10%。
而受IPO重启的影响,目前银行一周拆借利率也已飙升至1%以上,并创下5个月来高点,表明上述投资策略仍存在市场空间。
对此,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IPO重启对货币基金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是“脉冲式”的。一般情况下,每万份收益率会在新股发行申购前两天明显上升,7日年化收益率会在新股发行当天显著升高,并在新股发行后两天达到最高。
实际上,根据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每当市场资金面因为各种因素而对某一货币表现出异常旺盛的需求时,往往拥有这个资金本身即代表着获利机会。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08年3~4月,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异常强烈,市场上众多机构纷纷以借美元还人民币的方式实现低成本融资甚至套利,而当时银行即开发出运用于拆借市场的美元产品,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拆借给急切需要美元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而在美元“一票难求”之时,投资者不用去琢磨复杂的套利,而仅需要将资金投资于上述产品,年收益率即可高达7~9%,远远强于当时试图“抄底”境外资本市场的美元类产品。
因此,相对于随大流“蜂拥”进入新股申购市场,倒不妨也考虑一下通过货币基金或银行相关投资于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将资金用于因IPO紧张的拆借等市场,也能够分享由于IPO导致的资金紧张而使短期拆借利率上扬的“暴利”。
从这个角度看,换一个思路看“IPO”,也许会搜寻到更广阔的投资机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