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存在潜在的通胀风险似乎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学者们的分歧只是通胀何时到来。于老百姓来说,通胀一旦到来,自己辛苦积累下来的财富就可能被通胀悄然吞噬,因此现在已经是时候制定以 “抗通胀”为目标的理财计划了。
民生银行资深理财分析师何威说,对抗通胀,无非是希望投资收益与通胀持平或是比通胀率更高。何威认为,日前外围市场上出现较大调整,这与政府态度有关。亚洲多个国家日前纷纷宣布购买美国国债,维持美元稳定,政府希望以此控制投资热度,因为按照这样的热度来看,年底时黄金价格有可能突破1100美元。但即便是外围市场调整幅度很大,国内A股似乎受影响不深,可见国内投资热度不减。
“在寻找底部的振荡过程中,投资者如果不把握资本市场的机会,手中的财富可能被通货膨胀所吞噬。”何威认为,其实眼下无论是A股、外汇还是黄金,都是有投资机会的。“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往自己熟悉的领域投入资金,以对抗通胀。稳健型或是手中投资金额不多的人,投资门槛较低的基金定投,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或者将钱投向保本型的理财产品。”
何威说,假如下半年真的出现通货膨胀,那么银行就可能重新进入加息周期。在此情况下,市民可以考虑购买银行票据类产品,“不过依靠购买这些产品对抗通胀是不可能的。”事实上,相当大比例的投资者认为,美元贬值、通货膨胀势在必行,购买理财产品已不一定能发挥保值增值作用。
说到“抗通胀”,很多人想起了购置房地产。不过,何威说,金融危机的余浪仍可能袭来,房价还可能进行调整,因此现在入市未必合时。但如果真的希望购买楼房,何威建议考虑市区以内的房产。“经济未复苏,外围房地产未必有刚性需求,而且外围楼市价格已经有较大反弹,此时入市风险较大。”而市区内楼价则升跌幅度不大,风险较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