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的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中,今年的财政预算赤字安排达到9500亿元。一些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此高的预算赤字意味着国债发行规模将创新高,但这既不会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大的冲击,也不会对私营部门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相反还会有拉动民间投资的作用。
按照经济学理论,一个国家大规模发行国债会抬高其市场利率水平,从而抬高企业的投资成本,抑制企业借贷的冲动,进而“挤出”民间投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认为,国债产生“挤出效应”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私营部门有巨大的投资和借贷需求,从而使资金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这时如果政府再大规模举债,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会被抬高。
“我国的企业并没有大量借贷以扩大生产的内在冲动。所以,政府在这时候发债并不会抬高市场利率进而挤压民间投资。”朱青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选择在此时发国债正当其时,因为较低的利率水平不会加重政府的偿债负担;同时,由于政府用国债收入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国债又只是将企业和居民暂时闲置的资金变为政府可动用的资金,其间并没有直接增加货币的发行,因此也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指出,在我国,购买国债的资金主要来自储蓄等当期闲置资金。央行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48.16万亿元,9500亿元财政赤字占比仅为2%。
“可见国债发行量占整个民间储蓄的比重并不高,银行系统在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下接盘也没有问题,因此在资金面上消化国债并无大碍。”白景明说。
白景明认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有一定惯性的,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阶段性的高赤字时代。他预计我国的财政赤字在未来三年内都将高企。但他同时表示,现阶段的扩张只是阶段性的宏观调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长期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在许多专家看来,政府大规模举债是对经济“输血”,而撬动民间投资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能量的长远之计。
在中国社科院财政与经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看来,民间投资是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但是目前,民间投资在融资渠道和市场准入上均有一定的限制。“以前,仅是强调外资可以介入的领域,民间资本就可以介入。实际上,民间资本的介入领域应大于外资。”他说。
新华社记者 刘劼 程云杰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