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商品投资者来说,持有商品资产的最基本动力即来自于对通货膨胀的规避,而通货紧缩风险的加大抑制了其介入热情。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2月份CPI出现1.6%的降幅,是2002年12月以来的首度告负;同期PPI更是创出了4.5%的跌幅。
有分析认为,随着通缩风险的上升,货币当局可能会运用数量型货币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并给商品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但也有观点认为,众多主要经济体采用相同货币措施,反而使得商品市场主要标价货币——美元汇率维持稳定,因而商品价格更有可能不得不在总体弱势中等待转机。
商品弱势等待转机
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在数据发布时表示,大宗原材料价格在上月再度下滑成为2月份PPI和CPI同步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还显示,受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明显下滑影响,国际市场上原油、矿石、金属等基础性产品价格在年初短暂反弹后继续低位振荡,导致大宗产品进口价格明显下降,带动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下降较多。而对于商品市场参与者来说,CPI自6年多以来首次转为负值意味着通缩风险进一步加大,商品市场固有的避险魅力也随之降低。
数据公布后,10日国内商品市场上主要品种价格表现稳定。上期所沪铜期货成交最活跃的0906合约收盘下跌210元,报29210元/吨;沪铝期货0906合约收盘上涨75元,报于11585元/吨;沪锌期货收涨35元,报于10610元/吨。
农产品市场上,大豆期货0909合约当日收报3463元/吨,下跌7元;而豆粕和豆油主力合约同日分别上扬1.08%和1.59%;玉米期货0909合约收跌5元,报于1691元/吨。能源化工方面,燃料油期货主力0906合约收报3106元/吨,上涨5元;塑料0905合约的收盘涨幅达到2.88%,收报8035元/吨;PTA期货0905合约收报5784元/吨,上涨46元。
中信东方汇理期货销售副总裁杜晓华认为,CPI和PPI数据对商品走势影响不大,因为市场对于原材料和消费品价格在2月继续下跌已有预期。因此商品价格在短期内难以出现趋势性变化。
然而,无论从CPI和PPI数据的下滑,还是短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都显示市场整体供求仍处于十分宽松状态。
以有色金属市场为例,尽管在持续一周的下降后,LME铜库存在10日再度萎缩6675吨,报于512025吨。但与此同时,上期所在上周末公布的铜库存数量却大幅增加10136吨,达到38468吨,增幅超过35%。有分析认为,目前市场气氛还是处于衰退之中,投资者信心依然不足。LME在亚洲地区减少的库存并没有被中国消费商消化掉,而是成为了国内库存。随着国内库存增加,决定贸易商进口利润的内外盘铜比价也会回落,这将制约LME市场上的买盘。
农产品市场需求也没有太大变化。大通期货研究员李墨达认为,目前国内市场成交依然低迷,油粕市场虽然相对稳定,但由于目前养殖户效益不佳,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油脂企业则受到压榨利润影响,收购积极性不高。
政策预期作用有限
尽管CPI在6年多来首次转为负值是否意味着我国已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尚存争议,但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仍然存在预期,而这有可能为商品市场的复苏注入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增速在过去连续两个月持续回升,12月末、1月末同比分别增长17.8%、18.8%,达到2006年6月以来最高。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大幅增加。1月份新增贷款1.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单月增加最多。有消息称,从初步数据看,2月份新增贷款仍然超过1万亿元。
有观点认为,在未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选择上,利率已缺乏足够的操作空间,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高达13%至15%,有很大下调空间。
杜晓华认为,经过连续的利率下调后,目前商品价格对利率已不是很敏感,商品市场本身的供需宽松状况支配着商品价格整体走势。未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继续下调有可能为商品市场复苏提供有限的流动性支持。
但也有分析师表示,在全球商品市场中美元汇率更为重要,但在主要经济体都在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时,美元却显得相对坚挺,市场避险需求和其他货币更为糟糕的基本面提供了对美元汇率的支持。这反而抑制了商品价格的上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