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 > 财富故事

金融风暴袭来4位亿万富翁自杀 死亡成为解脱

  “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是巴菲特1993年的一句名言。时至2008年,资本泡沫潮汹涌退去,沙滩上果然留下一群群未能及时抽身的“虾兵蟹将”。

  可是,回望沙滩,几位大名鼎鼎的“巨鳄”也赫然在列。

他们也许一直在游泳、在奋斗,然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退潮时,他们可能觉得真的疲倦了,于是选择了放弃大海、放弃生命,躺在“沙滩”上休息,“眼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阿道夫·默克勒:

  迟到的贷款协议

  他是德国的第五大富豪,其名下资产超过90亿美元,他在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排名94位,被称为“德国的巴菲特”,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德国工业精神的“象征”。可就是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竟然在74岁高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逼迫之下,以卧轨自杀完成了人生的救赎。

  阿道夫·默克勒(Adolf Merckle)出生于1934年,从祖父手中接过产业后,他依靠自身的踏实与努力,将一个只有80名员工的药厂一步步打拼成为一家拥有1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400亿美元的工业集团。该集团经营内容十分广泛,从制药业到水泥生产均有涉及,而且资产中不乏一些著名企业,如德国最大的水泥制造商海德堡水泥公司、主要生产非专利药的通益药业有限公司、药品批发商菲尼克斯公司和投资公司VEM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默克勒旗下的几家公司均出现危机:原本就因为2007年收购行为而资金紧张的海德堡水泥在金融危机下雪上加霜;最引以为傲的通益药业和菲尼克斯公司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得不被抵押;因为没有预料到保时捷收购德国大众,默克勒大举做空德国大众的股票,致使投资公司VEM蒙受巨大损失,据路透社报道,该公司外债高达50亿欧元。

  一手经营的商业帝国摇摇欲坠,令默克勒心急如焚。然而,作为一个在商界打拼40余载的老将,更让他绝望的却是面对这种情况时的束手无策。2008年11月默克勒向其家乡巴登-符滕堡州政府寻求帮助,遭到拒绝。“默克勒生命的最后几周一直在寻求银行贷款,他辗转于包括AG商业银行、德国AG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巴登-符滕堡州的兰德公众银行在内的40家银行间,以期取得贷款以避免VEM倒闭。”

  2009年1月5日,进入新年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忙碌了一天的默克勒依然没有为自己经营半生的企业筹到救命钱,孤独无助的他选择了离开。

  第二天,他的家人发表简短声明,向外界解释道,“由于家族企业集团因金融危机陷入困境,加上最近几周与此相关的不确定性,还有无力回天的无助感,击垮了这位充满激情的家族企业家,因此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在声明发表的第二天,一笔数额约为4亿欧元的过桥贷款被获准发放给VEM公司。如果这场“甘霖”早两天到来,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默克勒悲剧的发生?

   特里克·罗卡:

  身在福中无福享

  特里克·罗卡(Patrick Rocca)拥有世人羡慕的一切:他年轻有为,虽然只有41岁,但2007年统计他的身家即已达到近50亿英磅;他社交广泛,是爱尔兰知名的富豪,还与多位国际知名人士私交甚笃: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无论何时来爱尔兰打高尔夫球,坐的都是他的直升机;前英国首相布莱尔曾是他的座上嘉宾;他家庭幸福,生活富足,拥有漂亮的太太和3个乖巧的女儿,他的妹妹曾当选“爱尔兰小姐”,并嫁给了爱尔兰著名音乐家Van Morrison。可是,即使这样令人艳羡的生活也没能阻止罗卡扣动手中的扳机,2009年1月19日,趁着妻子送女儿上学的时间,他在家中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事发后,整个爱尔兰为之震惊,“他的突然离去对整个都柏林都是沉重的打击。”《英国每日电讯》如是评论。《泰晤士报》则写道,“罗卡的离去就像一些爱尔兰银行财富的蒸发一样,又迅速又戏剧化,比如盎格鲁-爱尔兰银行。”据爱尔兰多家报纸指出,罗卡选择自杀的主因是由于金融风暴造成包括盎格鲁-爱尔兰银行在内的数家爱尔兰银行获利一夕之间成为幻影,而罗卡在这些银行中砸下了巨额资金。其不愿透露姓名的友人表示,“就我所知,罗卡有逾200万欧元的贷款与盎格鲁-爱尔兰银行密切相关”。

  在金融危机中,爱尔兰4家上市银行的股价均大幅下跌。其中,盎格鲁-爱尔兰银行股价跌幅最大,相较2007年年中时31.3亿欧元的市值,如今该行的市值已大幅缩水至2.35亿欧元以下。2008年,盎格鲁-爱尔兰的市值累计蒸发98%。银行高层也频频爆出各种丑闻,继该行董事长菲兹帕特里克(Sean Fitz Patrick)隐瞒股东向银行贷款8700万欧元的丑闻曝光后,该行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也宣布辞职。至此,该行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股价创下19欧元新低。很快,这家建于1964年的老牌银行便被爱尔兰政府国有化了。“该银行收归国有的消息对他造成了极大震撼”,上述罗卡友人对爱尔兰媒体称。

  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报道

  斯蒂芬·古德:

  微笑者的离去

  就在默克勒自杀的几个小时前,美国芝加哥的一位富豪——美国地产拍卖商斯蒂芬·古德(Steven L. Good)也用一声枪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与默克勒相同的是,斯蒂芬·古德也是子承父业,也同样把一家小企业做成了行业翘楚。古德的父亲1965年创办了谢尔登·古德拍卖公司。自公司创办以来,该公司成功进行了数万起房地产拍卖,收入超过95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房产拍卖商之一。现年52岁的古德去世前是该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据公司网站透露,经古德之手的业务额高达40亿美元,遍布商业、工业、租赁等各个领域。

  不过,与古板低调的德国富豪不同的是,这位美国地产拍卖商不仅是位商人,还是位畅销书的作家。古德曾经出版过一本名为《教堂、监狱、金矿——地产经济界初生牛犊的百万交易》的书,在书中,古德慷慨地向人们介绍了他是如何将一家小的拍卖行做成房地产拍卖界的“索斯比”,此书甚至被美国国家拍卖协会的发言人盛赞为“地产拍卖界的必读之物”。

  除了是一名成功的地产拍卖商和作家之外,古德慷慨的性格和乐于合作的态度也深得他人喜爱。一位昔日的同事评价古德称,“任何了解他的人都深知他的领导能力、他的慷慨。他总是那么活跃积极,一直微笑着,我怀疑没人能解释为何他会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

  古德上个月曾在一份有关行业前景的文章中说,市场形势“非常严峻”,“由于商业借贷紧缩以及就业市场萎靡,商业领域的投资停滞不前”,除此之外,外界找不到任何他轻生的理由。可是,这样一位乐观的人也选择了放弃生命。

  2009年1月5日清晨,在一片森林中,坐在自己的红色捷豹座驾上,当古德将枪口对准自己时,他还带着人们熟悉的那份笑容吗?

  蒂里·德拉维莱切特:

  倾覆的“诺亚方舟”

  如果说古德的离去最出人意料的话,法国基金经理蒂里·德拉维莱切特(Thierry de la Villehuchet)则可说是在劫难逃。因为深陷于前纳斯达克主席麦道夫的“庞齐骗局”中无法翻身,这位法国基金经理在自己的办公室中用刀片和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报道,德拉维莱切特掌管的大约20亿欧元中,投向麦道夫所设基金的就高达15亿欧元,投资比例高达75%。而就在去年,该比例也仅有30%。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为什么会把大部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又是为什么会在危机来袭时突然把这个比例大幅提高呢?据德拉维莱切特的兄长解释,德拉维莱切特大幅提高投资于麦道夫基金比例,是因为“在其他对冲基金纷纷倒闭的时候,麦道夫管理的基金似乎提供了不错的回报”。“麦道夫是他非常信任的基金经理”,德拉维莱切特一名助手也表示了他对麦道夫的信任。如此看来,德拉维莱切特甚至已将麦道夫视作金融危机下的“诺亚方舟”了。

  因此,可以想象当德拉维莱切特得知他最信任的基金经理竟是个大骗子,自己管理的75%资金将因为麦道夫骗局而灰飞烟灭时,他的心情会如何。德拉维莱切特的一名朋友说,他几乎“崩溃”,担心客户把他告上法庭。德拉维莱切特自杀后,并没有留下任何有关自杀原因的信件或文字。不过,在他采取行动前,其哥哥收到他的一条短信,德拉维莱切特在短信里表达了自己的压抑及对客户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觉得他应该为此负责任,他觉得自己有罪”,德拉维莱切特的哥哥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在当今的金融业界,很少人有他这样的责任感,没人愿意承担责任。他是为荣誉而死。”

  ■编后

  看不到希望的曙光,自杀成了富豪们从现实困境中解脱的最快方式。

  美国历史学家狄克逊·韦克特曾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写道:“自杀主要集中在经济天平上的两个极端(尤其是地位较高的那一端),社会地位从高到低所导致的自杀,常常更甚于穷困本身。”

  从以上几位富豪身上我们也会发现,相比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依然富有、依然衣食无忧,可是在如何处理绝望与无助上,在如何将心态放平和上,他们显然还是个穷人。

(责任编辑:陈大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茶 余 饭 后更多>>